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有人认为《石头记》正文下面的双行批语都是脂批,本文认为庚辰本双行批语并不都是脂批,杂有他人批语,并从两方面进行了论证。第一,庚辰本有相当数量的双行批,其来源和去路等都不是双行批。第二,庚辰本某些双行批语,并不是脂批。  相似文献   

2.
1911年石印的有正本,是狄葆贤加批的新批点本.其批语有相当部分是针对久已风行的<红楼梦>评点的.脂本与有正本相同或相近的批语,大多是源于、晚于有正本的;脂本中少量"极关紧要之评"之为有正本所无,是因为它们是为印证胡适的"曹寅家世"说、"高鹗续书"说,在民国年间炮制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一笑”取乐脂批的辨认、流露出的情感趣味和其认读价值三个方面,对脂批中独特的“一笑”取乐批作了简要论述,指出:这些批语表露了批者的爱憎情感和审美趣味,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个方面对此类批语作出正确、公允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一我们认为,腊批本中一个重要的“民国”前后仍在印行的祖本──即有着戚蓼生序的有正本《石头记》,可是它并不是脂本。这一本子七十年来脂批学家都当成脂本,又并不承认是祖本,如此阴差阳错、混淆颠倒在红学界应是令人惊骇莫名的事。这究竟是怎样酿成的呢?七十年来造成的这一错觉直至成为不刊之论的原因是:有正本中各有1000-1500条批语和甲戌、己卯、庚辰三脂本雷同(各占60%-80%),特别是已卯、庚辰两本有一些批语还加上脂研、脂砚等的签署。既公然打着“脂砚斋批本”的旗号,在批语中又来个签署,这种叠床架屋的事应是启人疑窦…  相似文献   

5.
立松轩的批语本来写在他的手钞本《石头记》上,王府本(蒙府本)就是松轩本的过录本。他的批语,批注侧批和总评三者总数竟达八百二十七条,这些批语虽写在雪芹、脂砚身后,但却在畸笏的生前,它提出了后三十回原稿的问题,远非道光以后的评点派各家的批语可比,与“脂批”相对待,立松轩的批语完全可以称之为“松批”的。“松批”的发现还证  相似文献   

6.
归属问题无较大争议的脂批与畸批至少有六个方面的差异.由这些差异可反推出"庚辰本"未署名的眉批与侧批大部分为畸笏所作;"戚序本"回前回后评大部分出自畸笏之手,其余出自立松轩之手;"蒙府本"独有的侧批为畸批.从批语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畸笏是曹天祐,脂砚斋是史湘云,立松轩是怡亲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批语的全面辨析,指出脂批并不具备那种在《红楼梦》的写作过程中边写边批、向作者提出批评和修改意见的“特殊性质”,脂砚斋和金圣叹、毛宗岗一样,都是在一部早已完成的作品上加批,以帮助读者阅读和鉴赏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8.
1959年发现的《红楼梦稿》,为杨继振在光绪年间所伪造。它既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稿本”,更不是程伟元、高鹗修改过程中的稿本或付刻的底稿。梦稿本偶尔抄入的批语,证明胡适后来认定的有批语的抄本才是“真本”、“原本”的标准,是不能成立的。脂本中有关曹雪芹生平家世的批语,也因此获得检验其真实性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早期抄本的流传情况和各种红学历史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作为新红学重要理论基石的《石头记》脂观斋批语,决非出自乾隆时代或作者生前,而是嘉庆中叶以后的产品、程高全壁本作为一种白文本出版,正体现了乾隆时期《红楼梦》传抄本的本色;而脂观斋则既不是曹雪芹的至亲好友,也不是曹雪芹的同时代人,他的批本是嘉庆末年才首次登上红坛的.因而脂本之所谓甲戌、己卯、庚辰,也就不是乾隆甲戌、乾隆己卯和乾隆庚辰,而应是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和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整个脂批主体的署年均应按照新红学家的论断推后六十年。  相似文献   

10.
"一芹一脂"是文学史上的佳话。脂砚斋在批语中用"一生惭恨"来评价曹雪芹,其中包含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对家族不幸命运的愤懑、对人生波折的体验,以及对自己身无用武之地,只能借酒浇心中块垒的痛苦。脂评中自述与曹雪芹的交往大概有两类:一是生活交往,二是文学交往。  相似文献   

11.
"童心说"是李贽思想的核心,且有着丰富和复杂的思想渊源。李贽兼取儒、释、道各家又能融会贯通,其中心学、禅宗和道家是李贽思想尤其是"童心说"最重要的来源。李贽"童心说"思想受到了道家"婴儿说"、"自然说"、"自然人性"等思想的影响。通过对"童心"与"婴儿纯朴之心"、"出自童心之言"与"自然发出之言"、"出自童心之文"与"至真至性至情之文"的比较和分析,进一步揭示出"童心说"受道家思想影响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论凉山彝族“克智”与“尔比”的混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智尔比"是经过彝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的不断锤炼和积累起来的知识与经验成果,是异常精妙绝伦的民间口头文学语。"克智"与"尔比"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凉山彝族"克智尔比"伴随着人类话语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其思想内容包罗万象,语言艺术独具一格,在民间中有广泛传播性。"克智尔比"语料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研究彝族历史也是十分宝贵的素材。展演"克智尔比"能够起到沟通与增进感情,教育后代,以及鼓劲和安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兰和群 《南都学坛》2005,25(5):74-75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和“知言养气”的创作理念。“知人论世”说,即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强调作品产生的时代、作家的经历。“知言养气”说,即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充《论衡》继承了先秦以来的杂文学观念,对"文"进行了广泛的论述,从"天文"到"人文",从广义的纹理色彩之"文章",到相对狭义的文字著作之"文章",层次不一,含义广泛。在杂文学观念的基础上,王充还对"文"与"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既继承了先秦以来"人学文质论"的思想,又开始了"文学文质论"的探讨。他提出的"五文"说,对后世文体理论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再论“矫制”——读《张家山汉墓竹简》札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矫制”是汉代的政治罪名之一,它的立法宗旨在于防范和惩治臣子借用皇帝的名义行事。《张家山汉墓付简》公布的《二年律令》中有关“矫制”的条文,表明汉代的“矫制”之法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矫制”之罪存在着由二级制(害、不害)向三级制(大害、害、不害)的转变;“矫制害”与“矫制不害”之间在量刑定罪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对“矫制不害”的惩治仅仅是“罚金四两”,这是强调根据案件的客观效果来量刑定罪,它关系到对汉代法律思想的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荡寇志》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世纪之初至40年代为客观、辩证的评价时期,50至70年代为全面否定时期,80至90年代为相对理性的阐释时期。20世纪《荡寇志》研究的曲折历程,展示了其与《水浒传》研究、与政治理性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此文对20世纪《荡寇志》研究的成绩与教训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提出用正切代换方法证明三角形几何不等式和圆内接四边形不等式;给出了代换公式,诸多实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同时,针对正切代抉方法,提出了2个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古代碑的设计研究为基点,选取较少为学界关注的“碑首”这一对象系统论述其刊刻形式与技法种类。以多年实地考察和历代文献为基本依据,以类型学和图解为基本方法,总结出中国古代碑首刊刻的“七型十二式”及碑首“双勾勒法”的五种形式,并对所属类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历代中国古代碑首刊刻形式与技法,是刻工精心经营、时代积累的结果,虽然出现的时间早晚不同,其发展与其它艺术互相发展递变,但交错并存、并用、并置的特质明显,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执中致和"本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中致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和"表示协调不同声音,构成美妙的乐章.当人们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事物发展规律后,便逐步向认识、政治法律、伦理道德、心灵审美各领域拓进,要义是将利益不同、政治要求不同的力量协调起来,实现国安民悦的"大和"目标.甲骨文"中"为"王旗"形,表示王法之中道,后伸延为道德之中正,认识之正确,以及人性之至诚、人情之中节."执中致和"就是执政者以其中直之性和中节之情,实行合乎中道的法律制度,让矛盾中的各方各得其位,使创生中的万众各张其性.但由于"执中"权在君不在民,而原本作为协助君王"执中致和"的士人,在利禄的诱惑下成为官僚机构的一员之后,竟投王所好,使君权失去了稳定的、理性的制约力量,这样,其"中"不中、其"和"不和便成为经常的社会现象.在经过长期的治乱循环之后,人民最终以民主革命的形式推翻了君权专制制度.而今天,当我们运用"执中致和"的思想资源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时,一定要忠实地分析这一理论的本义,注意克服其主客观的历史局限性,使它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是中国古代较为完整的批评和接受理论,若以现代西方接受美学的视角进行观照,则“知 音”批评也是以读者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批评理论;但“知音”批评较之早期接受美学过分强调读者创造性解读的作用,更具辨证 眼光。它将文本看成是作者与读者超越时空对话的产物,在充分考虑到读者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又不忽略作者和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