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武陵”、“五溪”合用,以称呼武陵地区蛮族的情况。因频繁使用“武陵五溪蛮”之名称,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武陵地区就是五溪地区,二者为同一地域的两个不同名称。与此同时,武陵蛮也就是五溪蛮。其实非也。以两汉论之,武陵郡包括今湘西、鄂西南、川东南、黔东的广大区域。武陵主要是因郡而名,并主要指两汉时武陵郡的范围,而非后来辖县仅二的小武陵。  相似文献   

2.
河汾文化是隋唐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其源头追溯至汉末魏初,探讨其时河汾文化的形态,其中又以名士为考察中心.认为名士经由汉到魏,由汉代以经术、道德为依据转向汉魏之交的尚侠义、尚谋略等标准.其中构成河汾文化形态的太原郡更能反映此时期的变化,太原郡士人郭林宗倡导了此时期的人物评议之风,不单是汉末名土的代表,也更好地呈现出了河汾地域文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铁勒是古代分布在我国北方,乃至整个“内陆亚细亚”(Inner Asia)或“中央欧亚”(Central Eurasia)的一种游牧人。尽管关于其族属仍有点争议,但是人们通常都将隋唐时期的铁勒视同为晋与南北朝时期的敕勒、高车、汉魏时期的丁零、狄历,以至春秋时期的赤狄。其分布地域之广阔,部落名称之纷杂,远胜于一般游牧民族。因此长期以来,在铁勒  相似文献   

4.
粤西访古     
我向往粤西这一块古代历史上多民族的地区已经很久了。这个地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是古越人俚、僚的聚居区;宋元以来有不少关于瑶族在这一带生息活动的记载;一些地方直到清初仍有少数民族分布。去年十二月上旬,正当北国寒冬严霜正浓的季节,笔者到了仍是郁郁葱葱的南粤,参加冼夫人研究学术交流会。乘会议之便,有机缘先后在广东西部古高凉郡(高州)、电白郡(电白)、窦州(信宜)、春州(阳春)等地考察访古,了却多年夙愿,所见所闻,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5.
元代在武陵山区的土官行政建制,是一种将民族与地域混合为一体的特殊行政区划管理模式。安抚司行政建制的象征性控制、地方蛮夷官的实质性自治、溪洞社会组织的完整性延续,成为元代武陵山区土官行政建制的基本构架。这种管理模式侧重于“溪洞”群落单位的基层组织管理,忽略于“溪洞”群落所属人口的管理,导致了所谓的“诸部蛮夷”始终没有成为国家的编户之民。为防止溪洞蛮夷的反抗,军政一体的安抚司只能长期保留,从而使国家规范的行政建制无法在武陵山区设置,以至使这里成为规范行政建制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楚秦黔中郡与洞庭郡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传世文献中关于楚秦不同时期的黔中郡的记载,并将其与相关的洞庭郡、武陵郡进行比照。论证了:不同时期黔中郡的辖境不同;秦黔中郡即里耶简文所见“洞庭郡”之前身,后者又为《汉志》武陵郡之前身;以上三者在辖境上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位于湘西北和黔、鄂边境的武陵山区,山岭奇秀,溪河纵横。居住在这里、历史上曾被侮称为“武陵蛮”、“溇中蛮”、“澧中蛮”的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生息繁衍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傩文化”。“傩”,是古代武陵人用于祀神的一种宗教仪式。武陵的“傩祭”(包括后来的傩舞、  相似文献   

8.
<正> 地方志,就是专门记载某个地区的疆域、山川、古迹、风俗、人情、方言、地方人物的传记以及重大事件的沿革的史书,一般称“地志”或“方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方志,就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自治州”)的史书。“湘西自治州”,在秦代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三国、晋、宋,一直到齐,分属武陵郡、天门郡;梁代分属武陵郡、天门郡、夜郎郡、卢州、南阳郡;陈分属沅陵郡、北衡州、夜郎郡、南阳郡;隋分属沅陵郡、澧阳郡;唐分属辰州、锦州、溪州、澧州;五代分属辰州、溪州、澧州;宋分属辰州、澧州;元分属辰州路、澧州路、恩州军民安  相似文献   

9.
武陵民族走廊及其主要通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陵民族走廊是沿武陵山脉和沅水等5条水系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民族迁徙流动的地理通道和文化通道,其范围大致相当于历史上的武陵郡和今天的武陵地区。它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今天是我国中西结合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水岭。武陵民族走廊主要由沅水、酉水、澧水、清江、乌江等几条通道构成。  相似文献   

10.
考论梁松在历史上对常德地方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梁松在马援征“五溪蛮”后 ,奉光武之命来武陵善后。他选定今常德城区修建新的武陵郡城 ,实为常德城建之父 ,使常德成为沅澧的政治、经济中心 ;新设沅南县于今桃源西南部 ,以控扼“五溪”咽喉 ,护卫常德人民居住区的安全 ;在“五溪”地区调整民族政策 ,缓和武陵郡内的民族关系 ,从而给常德带来了近百年的和平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西瓯、骆越同源于古越人,是周秦及汉代主要活动于今广西地区的两个不同支系。根据有关文献图籍记载,西瓯的活动地域是五岭以甫,南越之西,骆越之东;大体包括汉代郁林郡和苍梧郡,相当于柳江以东、桂江流域和西江中游一带。骆越的活动地域则在西瓯之西,汉代(爿羊)(爿可)郡东部和东南部,印度支那半岛北部;大体相当于左右江流域、贵州省西南部及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广东的茂名、海南岛和广西的陆川、博白、玉林、灵山、合浦一带则是西瓯、骆越的交错杂居地区。  相似文献   

12.
求索锐气 方家器识──葛晓音教授的古代诗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索锐气方家器识──葛晓音教授的古代诗文研究葛晓音的专业方向是汉魏六朝隋唐五代文学。十五年来,她的研究范围主要分汉魏六朝诗、唐诗和唐宋散文三部分。已发表的论著着重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对汉魏六朝诗歌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进行系统考察,就每一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 湘鄂川黔接壤的武陵山区,溇澧中游,是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山水奇秀,溪河纵横.居住在这里的各民族人们,历史上曾被侮称为“武陵蛮”、“溇中蛮”、“澧中蛮”,他们在劳动、生活、生息繁衍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文化”即其中一种.“傩”,是古代武陵人常用于祀神的一种宗教仪式.《辞源》上说“傩”通“难”,而“难”的本字作“(堇鸟)”,《说文》云:“(堇鸟)”,鸟也,从鸟,堇声.因此,“难”的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地区是中国古代佛教最为兴盛的地区之一。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洛阳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和发展 ,至隋唐时代臻于极盛。本文先就建寺、度僧尼、凿窟造像、佛事活动诸方面阐述了隋唐时期河南地区佛教的盛况 ,又从佛经翻译和佛学著述讲论、佛教宗派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佛教东传朝鲜、日本等方面论述了隋唐时代河南佛教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了隋唐时期河南地区佛教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武陵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理区域,是中原进入西南地区的通道,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沉积带.关于武陵地区的范围,一般认为在湘鄂渝黔边的武陵山区.而实际上,长江以北的巫山山脉、汉中地区也在武陵地区的范围内.这一地区不仅历史地名有渊源关系,而且在空间上具有整体性,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文化具有同一性,同属巫文化圈子.  相似文献   

16.
满语地名是以满语文命名的特定地域空间的名称,是满族民众对其生存环境内物象的命名和指称。吉林地区不仅仅是一个生存环境,而且是一个行政建制,更重要的是是过去一定地域时空内人类文化活动地。吉林地区满语地名研究不仅是研究满语,还是研究民族的发展变迁和文化的传播交流,更是这个地区独具特色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淮海文汇》2013,(4):28-32
本文以汉魏为时代背景,吴地为空间范围,以地域豪族为切入点。豪族在地域社会中产生,以乡里为根基,不同地域豪族呈现出各自的地域特性。本文通过研究吴地豪族的来源、发展及地域性表现,更深层次认识吴地豪族在汉魏豪族群体发展的独特性,理解吴地在汉魏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洪荒年代,勤劳勇敢的闽族先民依靠富饶的海洋资源,艰苦卓绝她开创出独具福建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经过先秦发展,从秦汉到隋唐五代,伴随中原百姓南迁入闽,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进一步融合。降至宋元,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得到全面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弱,面向海洋的福建地区中外文化交流、生活方式、社会生活出现新的变化,呈现出一条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源于先秦,成于汉晋,兴于隋唐五代,繁荣于宋朝,发展于元代,盛极而衰于明清。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湘西、鄂西、川黔边境一带富饶美丽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居住着一个自称“毕兹卡”的勤劳、勇敢和富于革命传统的兄弟民族——土家族。他们的主要聚居地湘鄂西地区,属于武陵山区,汉代设置“武陵郡”。自五代以后,武陵山区逐渐成为彭、田、向、覃等姓土司的世袭领地,中经宋、元、明、清,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  相似文献   

20.
古代岭南西部民族文化交融初论徐亦亭中国古代的岭南西部,主要是指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这里在历史上是多民族频繁活动、不同文化密切交流融合的要冲地区。岭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与来自东南沿海和湘玩武陵之间的越人稻作文化、瑶族游耕文化,以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