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月爱 《社科纵横》2012,(7):116-119
乡土文化传承状况的变化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其中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危机。我们必须注重对传统乡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探究传承和保护乡土文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余婕 《生存》2020,(15):0161-0162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期间,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内容,更应该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在掌握基础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明确个人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重要影响作用。语文从某种层面上看,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对此笔者将结合实践,就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方法开展深入性的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3.
祝伟 《生存》2020,(4):0100-0100
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化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历史征程中的一道风景线。是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累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优秀文化。语文学科属于人文科目,它与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关系,语文的一项作用就在于对推动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课本里的好多文章就包含了很多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准确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动学生的全方位良好发展,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4.
陈晓雪 《生存》2020,(14):0126-0127
小学生是我们伟大祖国未来的主人,是我们国家民族兴旺的希望之源。传承历史文化,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素质刻不容缓,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却不是理想。我们大多关注到的仅仅是让学生去背诵一下古诗词,让学生从古诗词的学习背诵中感悟传统文化。但是,这种渗透方式及途径,只会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从内心就会逐渐产生抑制的想法,因此,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传统文化的渗透高度重视起来,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付之以行动。  相似文献   

5.
娄正明 《生存》2020,(7):0160-016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建立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其中,初中语文教材精心编排了许多包含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的课文,如诗词、中国古典故事等,它们向学生们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民的智慧和美好的品德。本文首先指出了初中的语文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然后专注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育,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  相似文献   

6.
路海华  余华 《社科纵横》2013,(1):129-131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作用。本文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传承的困境入手,展开分析,提出大学生具有宣泄、多元发展、注重自我表演等要求和特性,这三方面的特性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不良文化的阻碍、树立正确价值观、创新传统文化,进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林淼 《社会工作》2012,(4):35-39,43
本文在梳理有关乡土文化传承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传统的传承方式的弊端。在生态视角下,运用民族志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亲身经历的农村社会工作个案研究,阐释运用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推动乡土文化传承的可行性和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6):158-161
作为乡村知识群体的农村教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角色,他们除了承担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重要的社会文化责任。农村教师践行文化责任的有效路径主要有:引领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培育农民核心价值观;推广农业科技培训,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进行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重构新农村法治文化;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传承与创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周银玲 《生存》2020,(9):0193-0193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自五千年上下传承而来,不断教育着众人,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深入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化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必然的。本文先阐述了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初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加强传统文化深入初中语文教育的有效性措施展开讨论,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0.
孙永艳 《生存》2020,(9):0145-014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谓一举多得。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分析,探究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添砖添瓦。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10):54-57
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协议的签署,推动了京津冀区域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在跨区域文化交流和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植根于人类生存进程的乡土生态文化。乡土生态文化保存了文化的根基,表征着京津冀区域的历史、生长、生成与创造。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却面临着现实困境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白玛仁嘎 《生存》2020,(15):0073-0074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普通话口语课堂建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普通话发音技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要对其背后的文化习俗和汉语思维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在日常生活中用更加规范的词汇和语法来表达自己,在形成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培养语文思维,这就需要高校和高校的共同努力,高校要加强普通话口语课堂建设,加强基本语言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3.
陈笛鸣 《生存》2020,(15):0035-0035
中华文化作为中国人民精神的载体代代传承,但现阶段许多人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越来越在青少年群体中得不到彰显,于是各教育机构均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文化熏陶,语文教学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将闽南的建筑文化渗透于中学作文教学,并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本篇文章将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刘彩 《生存》2020,(11):0052-0052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众矢之的,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尖锐地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用占总课时百分之三十的时间学习语文,却大多数考试不如意。本篇文章主要论述边远山区的语文教学中利用乡土读本的创编开展的语文教研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注重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传承和彰显,要求黄河沿线各地区承担起延续历史文脉、讲好“黄河故事”的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文化力量。基于此,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黄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文件和政策,重点提到了与时代技术相结合,开展数字化传播的新举措,并就推动黄河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具体思路,为黄河沿线各地区深化黄河文化传承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相关部门从数字化角度探寻黄河文化的传播路径具有实际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罗春梅 《生存》2020,(7):0038-0038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学科的教学,它承担着引导学生使用特定语言的重要责任。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运用,注意学生的语言习得,并在学生的原始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语言资料。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关键内容,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7.
周梦岚 《生存》2020,(11):0163-0164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学科的教学,它承担着引导学生使用特定语言的重要责任。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运用,注意学生的语言习得,并在学生的原始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语言资料。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关键内容,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8.
谷晓飞 《生存》2020,(13):0032-0032
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直接体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听、说、读、写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四大基本功,也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板块。而作为需要动手的“写”,一直是学生的难题。中学存在的问题是会“写”,但是写不“精”,如何让学生摆 脱写作的难题,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思考 和探索的问题。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承好文化,更 要扎实基本功,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  相似文献   

19.
李群 《生存》2020,(8):0186-0186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不只承担了传授基本语文知识的重任,还承担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职能,对教学效率的要求更高,这需要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以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成长。而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始终离不开教材,只有扎根于教材资源才能有效保障实际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文礼 《生存》2020,(3):0149-0150
随着文化的不断更替与新事物的出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多只停留在表面,社会在传承传统文化时也会出现一些阻碍。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若能让传统文化渗入课堂,在授课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渗透,那么必定会引发学生在学习中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