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面对民族地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实现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需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服务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从自治权、民族干部、上级国家机关帮助、监督惩戒机制和城市化进程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些自治州、自治县面临着撤(州)县建市和行政区划调整的问题。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和政治架构之中,民族区域自治形式只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除此之外的其他行政区划单位都不能构成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撤(州)县建市及区划调整导致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流失、虚化与偏离,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形式制约了民族地区城市化的步伐。在城市化进程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应该创新自治形式,增设"自治市",明确城市民族区的法律地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制度和法制确认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切实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  相似文献   

3.
自治州在宪法和法律中的地位及其实现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自治地方实现的重要环节.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一些忽视乃至侵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现象.自治州的建置及其相关制度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得到有效实施,从而体现该制度的目的、要求和价值,需要做到三点:一是上级国家机关依法履行义务,二是自治机关依法民主行使自治权,三是确立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的历史背景 诚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但从根本上来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来源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实践,因此本文在全面介绍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之前,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过程作一简要回顾。再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从萌芽到繁荣经历了较长的曲折道路,同时是与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规定相密切联系的,因此本文在全面介绍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之前,对以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过程和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规定也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必须坚持、完善、发展、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设置"民族自治市"不是否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民族自治市"来鼓励少数民族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以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实效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法律地位的确立及发展,推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民族关系呈现复杂化态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效果堪忧,引起更大关切。剖析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的困境,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机制,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显得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7.
该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确立、巩固与发展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新疆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52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分析了新疆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对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1949年至1976年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行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过程。以湘西苗族地区为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历了初期的振奋开局、中期被运动所裹挟和"文革"期间遭受毁灭性破坏的过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湘西苗族地区的运行实践不仅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更说明政治稳定和法治化环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其他一切制度顺利运行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试论当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自治权的落实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核心内容。随着全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部署和实施 ,以及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使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也使得民族区域自治中自治权的落实问题更加突出。为了更好的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应对当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自治权落实存在的各种问题加以解决 ,保证自治权的顺畅落实。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时代的产物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内容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进而得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邓小平解决民族问题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1.
俄国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早期共产主义者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行学习研究和运用,由于对民族自决的认识不同,党内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即自决联邦派和完全自决派。  相似文献   

12.
论自治条例制定与完善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现实运行仰赖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完善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居于核心地位。目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制定与完善却面临诸多困境,要摆脱其困境,必须从内外两方面着手,这是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政权构建方式的设想和选择与其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紧密相联。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平等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平等作为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性原则,成功地创造了民族地区政权的组织结构,为新中国国家政权构建形式的最后抉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影响到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构建前后围绕着民族和国家构建形式的问题,发展出了一套完备的、成熟的、科学的理论形态,创造出了对中华民族和全国各族人民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权的法律保障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和健全自治权的法律保障机制,是涉及进一步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使自治权能够真正得到全面落实、正确适用的重要手段.法律保障机制是自治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修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点之一.自治权的法律保障机制应由法律解释机制、审查监督机制、平衡争议机制、违法制裁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的今天,民族自决权成为民族分离主义的理论依据,并对国家主权原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家主权与民族自决权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两大基本原则,两者相伴而生,是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与矛盾并不意味着两者简单的对抗。在绝大多数国家获得了主权和独立的背景下,民族自决权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行使也要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抉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族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在保障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无与伦比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伟大创举。而它之所以具有如此影响力,则是因为它无处不体现社会和谐的思想;无处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虽经历了60多年的实践,但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诸如自治地方形式单一、自治机关组成和自治地方干部配备不够合理、自治权难以落实等;这些"瑕疵"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自治地方、自治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权利的行使,同时已成为发展的障碍,制约了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将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18.
藩属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政体的一项重要内容。地方自治与民族自治是藩属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在历代藩属国及边疆藩属政权,其实行有限的地方自治与民族自治的具体情形,揭示藩属自治的意义及后 果。  相似文献   

19.
在流变的现代性视野中,西方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是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流变为主线的社会系统的组织化过程,是“人的主体性”、“社会自主性”、“国家自主性”三者共同建构的结果。社会组织体制作为一个整合的秩序结构,评判其建构合理性的根本依据是看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公民对主体性的追求。作为内生逻辑,西方的社会组织体制主要表现为一种内生自发的秩序,由社会内生组织结合生成的“强社会”成为重要的建构主体。作为外生逻辑,国家的制度安排使这一过程具有可控性和规定性。西方经验表明,“国家自主性”与“社会自主性”可以并行不悖,未来社会组织体制的建构趋势是按照“强公民—强社会—强国家”的理路形成新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制度空间与“合法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数民族习惯法在一定范围内的民族地区至今仍然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规范。民族区域自治蕴含着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制度空间,宪法和法律的诸多条款都为少数民族习惯法进入国家法提供了依据。民族自治地方并未有效地利用国家法的制度安排,通过自治立法吸收少数民族习惯法,进而导致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司法过程中的冲突。开展少数民族习惯法调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自治立法吸收少数民族习惯法合理的、积极的内容,在司法过程中合理借鉴优良的习惯法,能够消除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实现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