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也是鲁迅第一次用“鲁迅”笔名发表的作品。它写成于一九一八年四月二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十五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第四卷第五号上。  相似文献   

2.
一在文学史上常常有这种现象:一部作品就其本身的思想和艺术来说并不能算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但把它放在整个文学史发展中看却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意义。穆木天早期象征派诗集《旅心》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一九二六年,《旅心》的部分诗歌在《创造月刊》发表时,郁达夫在编后记中就称赞“颇具一种特别的风韵。”一九三五年,阿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通过狂人的独白,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和旧礼教“吃人”的本质。在海峡那边的文坛重镇杨云萍深得鲁迅先生《狂人日记》的精、气、神韵,于1928年创作短篇小说《秋菊的半生》,描绘出一幅地狱中血淋淋的将人“炸着吃”的图画,同样也让人读出我们民族的巨大忧患。  相似文献   

4.
一鲁迅在其创作生涯中,不仅写出了传颂于世的小说和不朽的杂文,而且还精心构思了散文诗《野草》。这类作品尽管数量不是最多,不是“带露的鲜花”,而是“野草”,但由于它反映生活的凝炼,包容思想的深邃,表现形式的独特,其成就和影响并不亚于鲁迅的其它作品。《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优秀散文诗集。《野草》成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陆续发表于《语丝》周刊。其创作时间与小说《彷徨》大致相同。一九二七年四月,鲁迅在广州白云楼汇编成集时,又加了  相似文献   

5.
鲁迅(1881~1936),20世纪中国的文化伟人和思想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中华民族坚贞不屈、奋发自强的精神象征。被毛泽东誉为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着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1903年,留学日本的鲁迅,满怀爱国之情在《自题小像》一诗中,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并毕生实践着自己的誓言。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尖锐、深刻的笔触,猛烈抨击了封建宗法  相似文献   

6.
这个题目似乎还没有人做过,鲁迅著作中的确也没有直接提及《中国青年》,但事实证明他是读过的。一九二七年冬,鲁迅写了《在钟楼上——夜记之二》(收入《三闲集》),回忆起二月间他在广州中山大学时,读到宋云彬发表在《国民新闻》副刊《新时代》上的文章《鲁迅先生往那里躲》。文中揶揄鲁迅到了广州“不曾恢复他‘呐喊’的勇气”,“跑出了现社会,躲向牛角尖里去了。”当时鲁迅曾想撰文予以反驳,声明他“虽不呐喊,却正在辩论和开会,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只吃一条鱼,也还未失掉了勇气。”后因别的缘故,没有亲  相似文献   

7.
《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作品,也是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块丰碑。几十年来,人们对它进行过广泛的研究;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评论家又提出了不少新的意见和看法。杨江柱同志在《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两次崛起——从<狂人日记>到<春之声>》(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中提出的“鲁迅先生是我国创作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个先驱者”,“《狂人日记》是中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狂人日记》最早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对其作初步的探讨,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 一九一八年,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空前的划时代的作品。《狂人日记》出现以前,国内的文苑无论是期刊或报纸还基本上是文言文一统的天下,还没有出现过从内容到形式具有崭新意义的新文学创作小说,还没有出现像《狂人日记》这样,  相似文献   

9.
《肥皂》写于1924年3月,收入《彷徨》,是鲁迅认为自己的小说“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的作品之一。但很奇怪,却不为某些文学史家所注意,有的根本没有接触。如已故刘绶松同志在其所著《中国新文学史稿》  相似文献   

10.
柔石烈士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才华的青年革命作家。写于一九二九年的中篇小说《二月》是柔石创作道路上的一部具有划时期意义的作品。这部作品无论在对现实反映的深广度、人物的典型意义、艺术表现的圆熟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了他前期的其它作品,首先得到鲁迅的热情介绍和推荐,以后历来为中国文学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一件小事》是一篇不到一千字的小说,它发表以后曾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在一九二四年《创造季刊》第二卷第二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呐喊>的评论》的文章,它的作者认为《一件小事》这篇作品是“不能说是小说的,并且即称为随笔都很拙劣”。以后,在三十年代,又有人把《一件小事》列为鲁迅小说中“写得特别坏,坏到不可原谅的地步”的作品。他们对《一件小事》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但是茅盾在一九二八年发表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现代文学近百个知名作家中,沈从文是以创作的丰厚著称的一个.然而,长期以来,国内文学评论界、文学史家却将他冷落了.早在解放前的《大众文艺丛刊》(1948年3月号)上,就发表过《斥反动文艺》为题的文章,认为沈从文“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解放初期出版的一部《中国新文学史稿》(1951年王瑶著),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一九二七年春夏间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时的讲义。题名是鲁迅最后确定下来的。这一讲义,是鲁迅于一九二六年九月至一九二七年一月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开手之前鲁迅初定名为《中国文学史略》(见鲁迅一九二六年九月二十五日致许广平信:“如果再没有什么麻烦事,我想开手编《中国文学史略》了”)。鲁迅在这以前,已有编写一本中国文学史的打算,他在一九二六年九月十四日致许广平信中,说自己在厦门大学担任的课程之一“是中国文学史,须编讲义。……我还想认真一点,编成一本较好的文学史”。一九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鲁迅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收录其陆续写于1918-1922年间的白话小说15篇及《自序》,内文本一篇一个新样式。本文着力于文本风景鉴赏,延长副文本线,即每篇小说发表、结集出版的传播途径、手稿等物态遗存,并结合鲁迅自述,再现其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交予公众并成为伟大开端的历史样貌。  相似文献   

15.
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6卷4号上,发表有鲁迅的一首新诗《他》(署名唐俟)。这实在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首珍宝般的佳作,可惜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几乎所有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中都没有提到它,也没有提到鲁迅在同一时期所发表的其他五首新诗,包括另一首难得的佳作《他们的花园》;在臧克家同志编选的《中国新诗选》中,这首诗及鲁迅的其他新诗亦均未能入选。这都是不妥当的。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初期,是新  相似文献   

16.
巴金的《我的噩梦》足继鲁迅的《征人日记》对20世纪初封建礼教吃人现象的揭露和鞭挞后,在20世纪80年代又一次对文革中吃人者的强烈控诉,是另类的“狂人日记”。不同社会下的作者,不同时代的作品,不同作品中的主人公,在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同形式的吃人现象的揭露上,有着共同的批判意识和强烈改造吃人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的《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知识分子的长篇。一九二八年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后,受到广泛的注意,并得到好评:茅盾赞为“扛鼎”之作;夏丐尊称做“是可以划一个时代的东西”。解放后,评论界仍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都有专题论述,如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认为:“《倪焕之》的出现,是当代文艺界的一  相似文献   

18.
中篇小说《鼻涕阿二》由上海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书前有前记。作者许钦文(1897-1984),小说家,原名许绳尧,笔名钦文、蜀宾、田耳、湖山客,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关系非常密切,许钦文称自己是鲁迅的“私淑弟子”,鲁迅把他的小说称为“乡土文学”而加以赞扬,曾经发表过这样的看法:“我常以为在描写乡村生活上,作者不及我,在青年心理上,我写不过作者,但我又常常怀疑是感情作用……”。20年代初许钦文开始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作品,辑成短篇集《故乡》;后又有《鼻涕阿二》等四个作品集问世。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新文学开创时期 ,鲁迅的小说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实绩。他的小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新题材———农民题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把农民作为主人公写进文学作品的第一人。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不仅给予了对广大苦难深重的农民的关注和同情 ,更重要的是他以深邃的思想 ,敏锐的目光 ,在揭示封建社会黑暗的同时 ,还暴露了农民自身精神的缺陷 ,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对封建礼教和吃人的旧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从鲁迅的生活经历中 ,不难看出他对农民生活的熟悉。鲁迅…  相似文献   

20.
宋谋玚同志在《山西大学学报》1978年第1期上发表的《鲁迅<无题(“洞庭”)>与会见陈赓一事的关系》一文中,批评我在《天津师院学报》1977年第4期上发表的《杨开慧同志的就义和鲁迅的几首诗》“是牵强附会的”,“是不妥当的”。但我细读了宋文后,觉得我把这首诗解释为沉痛悼念杨开慧等广大革命烈士,愤怒控诉国民党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