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立法价值效益优先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立法价值是指立法能够满足社会主体的需要和利益的属性 ,它本身是一种多重的体系。其本质及其意义都内在地表征了效益的价值目标。在我国现阶段的立法中 ,应把立法的效益价值放在优先的地位。立法效益价值的实质在于立法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它本身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并且以取得立法收益为目的。要实现立法的效益价值需要确立立法效益价值观、优化配置各种立法资源并要考虑社会对立法的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尹维达 《学术交流》2012,(Z1):55-56
一、我国刑法立法效益分析1997年我国通过对刑法进行全面修订(1997修改后以下简称新刑法,1979年制定简称旧刑法),刑法立法得到了科学化的改善,立法的效益比较明显。它主要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意识上的提高。刑法修订经过了十几年,期间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刑法修订草案审议通过后,  相似文献   

3.
陈伟斌 《创新》2015,(2):110-113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地方治理法治化、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地方立法作为公权力行使及创制普遍性规则的行为应该坚持必要性原则。坚持地方立法必要性原则是奉行"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立法指导思想、节约立法资源提高立法效益、提高立法可操作性、激发民众积极性主动性实现立法民主及达致地方立法目的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地方立法是中国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立法的民主性必须要有公正合理的民主程序来保障,地方立法程序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地方立法工作的效率和地方性法规的质量。本文从甘肃省地方立法程序入手,针对立法程序民主和科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蒲艳晖 《社科纵横》2006,21(8):96-97
地方立法程序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地方立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完善甘肃省地方立法质量保障机制,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保障法案充分地反映民意,才能体现出甘肃省地方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公正性,保障法规质量。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7,(1):119-122
立法科学化是法治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地方立法受制于立法技术等因素距离科学化尚有相当距离;在《立法法》第72条扩大地方立法主体的范围后,推进地方立法科学化成为一个必须面对和破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与上海市都是地方立法比较发达的城市,其地方立法都具有典型意义。北京市和上海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既存在着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差异之处,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到了地方立法之中。将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地方立法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掌握地方立法的特点、认识地方立法的构成、总结地方立法的科学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教师聘任合同在各地的适用,与《教师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轨"现象,以致陷入严重的合法性困境。对地方教育立法的规范分析显示,地方教育立法难以弥合中央教育立法规定与各地教育实践表达之间的鸿沟,因此有必要对中央与地方教育立法制度进行反思。为构建良好的中央与地方教育立法关系,中央教育立法应秉持谦抑原则,地方教育试点也应遵循合法性原则。同时,教育法律的政策化倾向亟待修正,这同样是中央与地方教育立法关系法治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地方人大常委会立法的体制与机制是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限、立法权载体、立法权运行等方面的体系、制度和规则。目前,地方人大常委会立法的体制与机制问题,主要表现在立法权事项划分不清晰、多元主体参与的保障机制不完善、立法权运行的程序设计不合理等方面。要从明确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限,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立法程序等方面完善地方人大常委会立法的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生活的日益繁杂,地方立法的数量远远多于中央制定的数量。地方立法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地方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地方立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牧 《学术交流》2007,1(2):64-67
当前我国地方立法中的首要问题已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为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地方立法应赋予公民立法动议权、依靠专家学者或其他社会组织起草法案、广泛开展立法听证等民主立法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并非必然能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有效地解决现行地方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相反,如果不事先考察其实施的条件或不确定因素,没有完善制度支撑,其作用不仅难以彰显,可能适得其反,产生消极后果。因此,地方立法创新,采取新举措,应该注意和避免其存在的或然性问题。并且,现行地方立法中法案表决制度貌似科学合理,实则存在致命缺陷,唯有采取记名公开表决的方式才能凸显代议制之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地方立法中,立法质量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目前地方立法质量不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立法立项的环节上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立法机关在编制立法立项规划和计划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立法立项规划和计划存在缺陷,立法规划和计划很难落实;立法立项缺乏相应的标准;立法论证不够,随意性大;立法立项中部门利益倾向严重;立法立项重立而轻改、废等。完善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对策包括:立法立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立法立项的主体与程序,立法立项的来源和渠道,立法立项的标准和内容,立法立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立法规划与立法计划的实施,等等。  相似文献   

13.
论地方立法的真善美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善美是地方立法追求的最高境界.求真在于实现地方立法的科学性,它要求实现由经验立法向科学立法转变,强化调查研究的制度设计和程序安排,并将调查研究贯穿于立法的全过程.求善在于实现地方立法的公正性,包括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而立法程序的公正性务求公开、透明与公众的参与.地方立法之美是在真与善的基础上呈现给人们的形式的美感性,包括文本的结构美与语言美,前者以精细为美,后者以精确为美.  相似文献   

14.
作者回溯了中国实践地方立法的历史 ,认为当代地方立法的法律和理论依据是《地方组织法》(1979年 )、《宪法》(1982年 )和《立法法》(2 0 0 0年 ) ,其类型分为 :实施性立法、创制性立法、实施性兼创制性立法。作者以上海地方立法为例 ,总结了当前地方立法的经验及不足 ,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区域协调发展的契约治理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立深 《浙江学刊》2006,1(5):138-145
区域协调发展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均衡、利益多元化的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法制问题。旧中国宪法创制的地方联合立法模式、美国宪法创制的“州际契约”模式,都是处理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尝试。为了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长三角”和“泛珠三角”正在自发生成和示范“省际协议”模式,它们试图通过契约治理模式来解决特定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省际协议”所代表的契约治理模式应该借鉴地方联合立法模式和州际契约的经验,并在中央政府的规制下加以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成本效益分析是当前反对气候变化政策的主要理由,但成本效益分析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伦理问题。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气候变化政策不仅违背分配正义的原则,忽视人权,同时还忽视程序正义的原则。因此,在制定气候变化政策时,应在伦理的基础上确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仅仅将成本效益分析用于确定何种应对政策能够实现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17.
刘林山  马敬 《社科纵横》2006,21(12):86-87
科学的立法,总是具有一定超前性的立法。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存在诸多滞后问题和与环境保护现实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提高立法技术,强化立法工作者的超前立法意识,搞好环境保护立法预测规划,实现立法的科学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立法,旨在为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促进中心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立法既可以回应国家法治的需求,也可以回应地方法治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国家法治与地方法治的良性互动提供新的可能性。在推进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立法的进程中,应当坚持几个重要原则,特别是“科”“技”并重的原则与激励为主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有必要通过制度创新,从三个方面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整合:统筹中央科技资源与地方科技资源;统筹北京科技资源与其他地方的科技资源;统筹北京科技资源与国外科技资源。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立法的创新性与针对性,以回应地方立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如何加强西部环境资源保护,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西部大开发中的首要问题。有鉴于此,本文认为西部大开发必须发挥地方环境立法的重要作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分析了西部地方环境立法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殿军  刘灵芝 《创新》2007,2(2):64-6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保障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还不尽完善,制约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需要切实转变观念,提高立法效率,重视立法技术,充实有关内容,加强民族经济立法,重视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研究和借鉴。健全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和谐的民族大家庭建设,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