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去,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数万人从瓦砾中被救出,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已经突破百亿元,国家也已紧急划拨了30多亿元的救灾财政款项。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杨研 《社区》2008,(19):F0003-F0003
为宣传党和政府的抗震救灾工作,凝聚社会力量支援灾区重建,《中国社会报》编辑印制了一批抗震救灾社会壁报,免费赠送到城市街道办和社会居委会,公益张贴,深受居民欢迎。该期壁报以“胡锦涛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温家宝:举国之力抗震救灾”、“祖国与地震灾区人民在一起”等为主题,  相似文献   

3.
向中国致敬     
《今日南国》2008,(10):25-26
中国四川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后,中央迅速部署,实施抗震救灾工作.外国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赞扬中国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灾工作积极有效,信息报道公开透明,并相信中国人民有能力重建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4.
抗震救灾方针政策体现了国家抗震救灾工作的根本思想。新中国抗震救灾方针政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邢台地震后地震工作方针确立、改革开放后抗震救灾工作方针调整和20世纪以来地震工作方针不断完善。中国地震工作方针以"预防"为核心,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新中国抗震救灾方针政策的历史进程,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中华魂》2008,(7)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使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迅速行动,奋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  相似文献   

6.
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严重危及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基于特殊的国情,我国的抗震救灾活动主要由党和政府主导。因此,党的抗震救灾思想,对于我国抗震救灾的行为模式以及结果都具有深远影响。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抗震救灾思想的形成和演变,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思想脉络。这种与时俱进不仅是对建国以来中国人民抗震救灾实践的总结,也是对中国国情的反应,同时也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它将成为中国人民在今后抗震救灾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立场和基本原理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具体工作的指导思想.在现阶段,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为本.文章从抗震救灾的视角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新内涵:党和政府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作为抗震救灾的最高准则;每个公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履行社会职责,成为"以人为本"的话语主体;以人为本的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既是对共产党人特别是对党的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社会人们发出的倡议.抗震救灾的胜利,为"以人为本"思想找到了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注脚.  相似文献   

8.
《今日南国》2008,(10):12-13
震灾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各部门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纷纷采取各项紧急措施,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观点     
习近平奥运火炬四川传递要与恢复重建更好结合在四川考察抗震救灾工作的习近平指出,灾区以及参加抗震救灾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事实再一次表明,这些年中央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是富有成效的。各级党委要认真总结和运用抗震救灾斗争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汶川大地震救灾过程中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抢救伤员注重科学方法,实施“四集中”的救治原则;为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灾区重建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等实例,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军民上下一心以人为本的抗震救灾精神。汶川大地震的巨大灾难,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讨论了这次救灾过程中我国政府前所未有的信息公开化程度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具体展现,展示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执政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通过分析抗震救灾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和以人为本理念在抗震救灾中的体现,指出不管是在灾难面前还是和平时期,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都应是祖国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5.12地震后,河北人民抗震救灾行动的精神因素的考察,可以发现,生命意识的觉醒、家庭观念的凸显、博爱情怀的弘扬、实践精神的坚守、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构成了这次河北人们抗震救灾援助活动的深厚的情感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的重大地震灾害,给四川等地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发生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紧急部署与号召下,上海各中等职业学校师生们情牵灾区,纷纷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通过多种形式关心、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表现了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在下面的这些镜头中,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告诉灾区群众:"抗震救灾,我们在行动!"  相似文献   

13.
要闻·声音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近邻,我们对日本人民在这次地震中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中国政府和人民正积极支援日本抗震救灾,我们将继续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祝愿日本人民早日克服困难,重建家园。中国政府十分关心在日中国公民安全。“3·11”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积极救助在日中国公民,中方对此表示诚挚感谢。  相似文献   

14.
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柏迅 《百姓生活》2014,(10):5-10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截至8月8日15时,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面对灾难,总有人间大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李克强总理于第二天一早紧急飞赴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发生24小时内,启动了国家一级救灾应急响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出动7000多人投入抗震救灾;10多支专家医疗队以最快速度驰援灾区;灾区人民群众在震灾中也开展互助自救……鲁甸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发生在地震灾区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救人故事,同样令我们心灵震撼,同时使我们倍感温暖深受感动。为了向读者传递这份温暖和感动,本刊编辑综合有关媒体报道,选编了这组人间真情故事,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6.
孙波  汪莹 《金陵瞭望》2008,(12):15-16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南京市运管处全体干部职工和全国人民一起.全力以赴.投入到支援灾区、抗震救灾的伟大战役中去.谱写了一曲心系灾区、情牵灾区人民的爱心之歌。  相似文献   

17.
从2003年的SARS非典到08年年初的雪灾再到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应急管理的不断升级,尤其是在这次举全国之力的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中国应急管理的愈发成熟。笔者以为,目前中国应急管理现状正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四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灾害之后,全国人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再次显示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给我们留下不少重要启示;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加快政治文明建设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设立全国哀悼日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效粘合剂;抗震救灾中年轻人的献身精神彰显国家前途的光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物质基础等等。  相似文献   

19.
汶川5·12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于第一时间亲临第一线领导和指挥抗震救灾。他于百忙之中亲临北川中学师生安置点,在高三(1)班教室的黑板上写下了四个秀丽俊俏的大字:“多难兴邦”。“多难兴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一个科学总结,代表了一种民族精神。“多难兴邦”符合辩证法。“多难”本是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向其对立面转化。“多难”激发了广大群众奋发图强的斗志,成了号召人民的“集结号”。全国人民的无私忘我的抗震救灾事迹惊天地,泣鬼神,共同唱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相似文献   

20.
王小平  陈旗 《金陵瞭望》2008,(11):58-58
5月12日下午四川发生的8.0级强烈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持”。截至5月28日,交通银行全行捐款总额已达6500万元。此外,交通银行还通过多种方式,用实际行动积极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