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舆情引导是党和国家宣传思想战线非常重要的工作。民生问题作为网络舆情焦点,集中体现了公众对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切身利益的关注。引导民生网络舆情走向既是党和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离不开合理的策略支撑。具体包括:提倡话语引导,掌握应对舆论主动权;提倡情感引导,推动“融媒”向“智媒”转型;提倡法治引导,从舆情监管走向舆情治理;提倡价值引导,发挥主流媒体压舱石作用。  相似文献   

2.
智媒时代算法技术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兴主导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成效产生了重大影响。算法从技术、权力和效度3个方面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场域,为分析智媒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框架。算法对智媒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在技术层面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升级和“生产”,在权力层面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分配和“出场”,在效度层面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驱动和“赋能”。但从实际运行来看,算法在智媒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面临技术扩张、权力失序和效度失守的困境。为此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主流意识形态为遵循、成人成才为目标,不断推进算法在智媒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转型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既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也是我国媒体融合转型的必要举措。然而,智媒时代的技术迭代与媒介生态环境更新对媒介传播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要在智媒时代完成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就必须准确把握新型主流媒体的独特内涵与发展逻辑;厘清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遭遇的思维与体制瓶颈、技术阻隔、公信力缺陷等问题;并适时推进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在理论、技术与实践层面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4.
主流思想舆论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能够引导社会思潮、凝聚人心、促进共识,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党管传媒数据”是相对于“党管媒体”而提出的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概念,是数字文明时代“党管媒体”内涵的延伸。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举措,“党管传媒数据”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时代要求。“党管传媒数据”对于主流思想舆论的巩固壮大具有政治性价值、公共性价值、公益性价值以及经济性价值,有利于增强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力、提升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力、扩大主流思想舆论影响力、筑牢主流思想舆论公信力。由于“党管传媒数据”是一个刚破题的新命题,尽管其为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提供了技术支持、传播方式创新等方面的契机,但“党管传媒数据”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一个不断迭代、持续优化的过程,其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现实挑战,主要集中在本身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主流思想舆论面临的数据意识形态挑战。“党管传媒数据”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既是时代趋势,也是党长期执政的选择,在实践中,既要有管导向、管理念的顶层设计,也要有管人才、管规则、管技术的具体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5.
话语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中之重。话语有效性表现在话语目的、话语分量、话语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微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传播的载体,其立体化、普遍化、平民化的特点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媒体里的话语有效性,要注重对话语的引领与整合,要挖掘意见领袖和主流话语,要改善话语表述和宣传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语境下话语传播呈现出主体的权威性与草根性共生、内容的系统化与碎片化并存、方式的融合性与裂变性同行等特点,这些特点将在不同程度上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这主要表现为:异质话语的强势渗透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舆论事件的庞杂叙事淡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网络乱象的监管缺位分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公信力。需要严把价值导向,夯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思想基础;做强主流舆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宣传版图;推动技术赋能,净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作用尤为重要,从思想传播力、思想疏导力、思想转化力和思想凝聚力四个维度展现出来。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建设必须直面非主流和反主流意识形态侵扰、新媒体不可控因素增加、复杂国际形势挑战和风险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够的现实问题,从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提升思想传播力、聚焦热点社会问题分析加强思想疏导力、有效对话解困释惑改善思想转化力、制度创新和机制优化增强思想凝聚力等方面开展高等学校探索,切实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建设实效。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表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内涵。基于传播的物质属性、对话属性、共享属性,自媒体平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与构建过程中扮演着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意义诠释的对话场域、政治影响的放大器和扩音器的重要角色。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通过自媒体传播培养公众政治心理、形塑价值秩序、协调平衡秩序而生成。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媒介化重构了自媒体平台中的政治话语秩序,使其适应网络传播规律,逐渐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目标、政治愿景与政治期待。自媒体传播在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秩序中,通过发挥话语的身份功能、关系功能、观念功能,强化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认同、维护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稳定、塑造了国家政治安全。自媒体传播由此促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民主政治稳定和政治社会进步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了政治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不断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9.
论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和新特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分为三个阶段,并做相应的机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话语权博弈中理论创新不足、话语传播的内容与形式与教育对象需求存在偏差、话语掌控与引导力不足等,最后论证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路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新发展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拓展话语主体范围,培训话语主体能力;打造主流话语传播平台,优化传播渠道;建设话语信息反馈平台,合理调控思想舆论。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是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境遇。主流意识形态全媒体传播强调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地位和传播媒介的跨形态整合,面临着传播主导性泛化与降维、思想引领力旁落与消解、话语权威性衰减与蒙尘、认知共同体茧房与阻滞、价值安全线模糊与损坏的实践困境,具有突破时空界域的能动性触达机制、依托富媒框架的沉浸式共识建构、强调平等交互的轻量型话语阐释、彰显分众需求的精准化供求模式的效能,应该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一元化+博弈式”增强价值引领;锐意破壁创新,“正能量+大流量”培育传播动能;扩容技术接口,“精准化+普适性”丰富传播方式;协同多元主体,“把方向+造血液”壮大传播阵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实效,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智能媒体平台的蓬勃兴起使信息流动更具复杂性、分散性、迭代性和不可控性。数字鸿沟、信息茧房、算法滥用等现象加剧了受众的信息焦虑及其蔓延,信息焦虑已成为智媒时代公众的集体病症。究其原因,数字平台快速发展引发信息多主体化、微短视频流行导致信息碎片化、数据互联算法指向信息同质化以及信息传播内容变革引致轻知识化等共同引发了智媒时代公众的信息焦虑。因此,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应从创新拓展主流媒体的正能量引领、促进舆论引导主体的机制建立、构筑缓释信息焦虑的场域空间、提升公众信息素养和舆情辨识力等方面来应对公众信息焦虑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新时代意识形态“极端重要”工作的重要阵地。在自媒体网络舆论环境下,把握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不仅是凝聚共识的需要、占领阵地的要求,也是弥补失语的必然以及对冲挑战之必需。针对自媒体主体多样化、信息碎片化以及内容随意化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性、系统性、权威性所提出的挑战,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强化主导辐射意识,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效力和吸引力,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制胜本领,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主体意识,提高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媒介素养,着力构建大数据话语新平台,建立健全舆论焦点应对机制,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识,更加牢固地掌控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  相似文献   

13.
后现主义的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反理性主义、反本质主义、非权威主义等思潮,在自媒体的传播环境中增加了易接受性、提高了易扩散性、提升了易懂性、增强了渗透性,使其更容易对人们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需要从提升传播受众的媒介素养、用主流文化武装自媒体阵地、发挥政府把关作用等几个方面引领后现代主义思潮传播。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中国语境下主流媒体的内涵、主流媒体传播力解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主流媒体传播力的评估模型,并依据此模型,提出基于传播基础、传播能力、传播生态和媒介技术四个影响因素的主流媒体传播力的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自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新的语境,不断增强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自媒体语境下的传播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话语的开放性、多元性、流变性、复杂性和分散性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政治性意蕴、学理性支撑、真理性特征、通识性表达、有效性传播等方面下功夫,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引领力、说服力、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让自媒体语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创新赋能。  相似文献   

16.
算法推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的采集、生产、分发、推荐、反馈各个环节,可能影响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在乡村社会,算法推荐深刻影响着农民群体的信息接受与传播行为,导致乡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原本拥有的注意力被分割,面临引领力被削弱、整合力被消融、凝聚力被消解的风险。防范乡村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风险,必须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推进算法推荐技术与主流媒体深度融合,以法律制度规范算法权力,培育农民算法素养,从多个维度开展乡村主流意识形态风险协同治理,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环境给舆论表达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承担着舆论引导责任的主流媒体,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是其当下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媒体环境下要想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传统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的传统优势;新兴主流媒体不仅要占领好、利用好网络这一阵地,而且要培养意见领袖,打造专业微博群;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互动呼应机制;从现实角度和新媒体技术研发以及网络自身的制衡来优化网络舆论引导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微媒体改变着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更新着大学生的交流观念和价值取向。微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三大机遇:搭建教育新平台,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其分析判断能力;同时面临三大挑战:价值观多元化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信息传播碎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表达方式缺少吸引力。针对现状,应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微媒体技术应用与传统主流媒体的资源整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者综合素质;创新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关照性;更新话语体系,提升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泛用户基础和强大技术赋能的社交媒体给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时代境遇,其传送时效促进了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圈层文化重构了传播生态的宣教场域,意见领袖丰富了传播内容的涵化效果。与此同时,在社交媒体场域下,也易产生多元思潮离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价值主导,话语表征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算法权力控制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偏向等风险挑战。因此,应从培育主体素养,为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丰富人文内涵;强化平台建设,为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夯实宣传阵地;完善话语策略,为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升话语权威;健全监管体系,为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创设制度保障等维度,积极探寻社交媒体赋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微媒体的发展过程给政府网络话语权带来了诸多影响,微媒体的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速度各方面的改变,对于政府网络话语权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可以通过培养网络主流媒体成为核心力量、开通政务微媒体作为重要推手、加强网络技术作为重要保障、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手段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在微媒体网络环境中找准定位,不断突破,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