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学生们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性心理发育的逐渐成熟,开始对两性关系有了艨胧的意识,对异性发生了兴趣。当学生们出现了上述现象,家长和老师们就显得茫然,束手无策,很容易联想到“早恋”。一想到“早恋”,家长和老师就忧心忡忡,甚至谈“虎”色变。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对父权社会批判的同时,提出了未来社会两性关系的“情缘定则”,它比“现代的性爱”更能反映未来社会的两性关系。这种两性关系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作为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男性作家,宁肯小说以“超性别”的视角,对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与思考,展现了各种形式的性革命给婚姻制度带来的冲击以及当代社会两性关系的多样化发展态势。从传统婚姻对女性的桎梏,权力对女性身体的强行侵占,女性对男权制社会中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之反抗,具有探索性质的“拜访式同居”,对最本质的两性关系的追寻,到对理想的两性关系模式的探索,宁肯写出了变动中的两性关系,几乎囊括了当代社会各种两性关系模式,展现了转型期中国社会两性关系的多元化与复杂性。其中,宁肯既自觉地克服了男权意识,超越了性别壁垒,又在文本中努力践行他的性别观。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受社会思潮的冲击,使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期的中师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师生谈恋爱的现象日趋发展,已不是什么新鲜之事,毕业班有,新生班也有.早恋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下面就谈谈我对“早恋”现状、“早恋”诱因及如何进行心理疏导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向前再推进一步 ——[德]诗人亨利希·海涅 一、“粗糙共产主义”——未来社会两性关系的偏见 有人往往从原始社会的某些特征去简单类比共产主义社会,从个人臆测去描述未来社会两性关系:“将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2 0年代美国“新女性”在行为、就业、教育和两性关系方面呈现新的特点。她们特立独行 ,就业和教育呈上升趋势 ,两性关系朝平等的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变化 ,与 2 0年代消费社会的出现、性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密切的关系 ,并对妇女运动、美国社会的妇女观和妇女的自我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菊馨》是英国二十世纪现代小说家 D·H·劳伦斯的一部优秀的特写式短篇小说,作家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人物情绪的体验,成功地运用“菊”、“阴影”和“黑暗”、“火车”及“死亡”等意象烘托了主题——即工业化社会与传统的农村经济之间的对立以及对两性关系的迷惑,达到了社会批判和心理探索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里主人公所欲求的两性间“平衡星体”般的理想关系和赋有血性的“消融之河”的实存状态作了文本上、传记上的分析尝试,指出了两者是作者对现代两性关系所作的批判性诊断和作者所寄寓的启示性希望。  相似文献   

9.
复辟时期是英国近代早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段,在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婚外两性关系表现得较为突出。婚外两性关系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而社会中上层表现得最为充分。婚外两性关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并且,女性在婚外两性关系中已不完全是被动的角色。这一时期英国婚外两性关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道德伦理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王光祈的“少年中国”理想,是以“少年意大利”为基础,汲取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的积极成分而形成的。创造“少年中国”在“人”的方面,是从改造中国少年入手,同时注重青年学生与平民的改造,注重劳动阶级、智识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改造与联合;在“事”的方面,积极开展社会事业和社会活动,且必须经过社会分工与国际分工。可见,他的这种理想是典型的社会改革主张,在早期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自始至终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1.
家里最麻烦的时期,莫过于更年期父母,遇上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中年危机对青涩少年,双方的荷尔蒙分泌都出了点小问题,事事不对劲,天天有冲突。尤其是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蛛丝马迹,就更是惶惶不可终日。早恋: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某县职业高中一名男生暗恋同班的一名品学兼优的漂亮女孩,他怕一表白被拒绝,到时连朋友都做不成,就默默  相似文献   

12.
老子、庄子与劳伦斯都对其所处的社会极其不满,并进而对人类文明进行反思与质疑.为了使人类摆脱困境,老庄提出“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主张,目的在于逃避社会现实;劳伦斯则主张回归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以拯救日益衰败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他们的区别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道家、道教的性别观是一种强调两性和谐的性别观。在两性地位问题上,道家、道教认为男女同“道”,其社会地位应该是等同的。在看待两性之间的差异问题上,道家、道教强调“阴阳并重”,对男女两性的性别价值同时加以肯定。在两性关系问题上,道家、道教追求“阴阳和合”的境界,亦即男女两性和谐共生、构成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D.H.劳伦斯希望通过恢复男女两性关系的自然性来拯救危机四伏的西方社会,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对生命力的赞美。他这一思想与西方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很相似,却并非完全相同,这一思想可称为变异的“人文主义”思想,他的这种思想集中表现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  相似文献   

15.
花儿,河湟地区惯称“少年”。湟河“少年”在大多数情况下,前两句为兴起联,后两句才是所表达的主题。而兴起联本身除运用了民歌惯用的比、兴、赋表现手法之外,还有它特殊的部分,需要作深入的探讨。它的特殊部分,应从借声调、借韵脚为兴起联去研究,才能把它说的透彻,境界更为开阔。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少年”所有的兴起联包罗无遗。  相似文献   

16.
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中的双性和谐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主义发展的历程 ,即女性主义者探索两性关系 ,追寻人类理想境界的历程。许多有远见的女性主义者认为 ,只有男女携手合作、并肩拼搏 ,共建和谐的两性关系 ,才能完成人类彻底解放的崇高使命 ,走进人类的理想境界。夏洛蒂·勃朗特 ,这位伟大的女作家 ,早在 15 0多年前就在她的作品中宣扬了这样一种形而上的“双性和谐”思想 ,为我们塑造了一对对男女主人公“双性和谐”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辛勤垦辟于儿童教育园地的鲁迅,以“尚存希望于将来”的战略眼光,一贯十分重视儿童教育的方法。他在《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一文中说:“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可见他把讲究儿童教育的方法,提到了一个多有重要的高度。在鲁迅看来,要想把儿童,少年培养成振兴中华的一代新人,必须在无限热爱儿童、少年的前提下,充分理解儿童、少年的特点,根据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指导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刘思谦的《女人的船和岸》,对两性关系做了很好的阐述。她认为“女人的岸是男人。同时,男人的岸也是女人。男女之间互为船也互为岸”。这过程虽然很难,但社会发展要求女性独立,要求两性在自然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合作,性别互补、两性融合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儿”的本义是“小孩儿”,也多指“少年男子”。但在唐代,“儿”却成了青年妇女的自称代词。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这与“儿”词语义发展、社会文化对人心理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常以“食色性也”证明古人承认性爱之本能 ,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价值判断仅施惠于男性 ,恰恰是对女性实行压制的权威性话语 ,助成中国几千年宗法伦理制下男女的不平等。文章以古籍中的“色”指女人着手 ,分析两性所受之不同对待 ,说明女性无权“好色”及在两性关系上的被动甚至被占有的地位 ,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