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简称代表会和代表团,是辛亥革命时期独立各省都督府的一个联盟组织,虽然其存在时间较短(1911年11月15日——1912年1月28日),但它不仅担负了组织南京临时政府开创中华民国国基的历史重任,而且还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代理临时参议院,行使立法职权,所以它在辛亥革命史、中华民国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但以往人们似对其重视不够,无专文论述。拙文试从代表会的成立、代表会行使职权的过程、代表会拟定的重要文献、代表会通过的几个重要决议等方面,记述代表会活动的全过程,充分肯定其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进一步深刻认识辛亥革命,进一步认识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如何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曾经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一问题上,他们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反满”到“五族共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其中,概括说来,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是以“仇满”为中心口号的阶段;从同盟会成立后至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前,是以排除满洲贵族为中心口号的阶段;到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以后,则正式提出了体现资产阶级民族平等原则的“五族共和”的民族政策。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划分,而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3.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同盟会和光复会围绕着建都地点、政府首脑人选以及筹款方案,发生了意见分歧。其根源在于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等问题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4.
析同盟会的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临时政府的夭折,革命军队的裁汰和同盟会的衰亡,是辛亥革命走向全面失败的三部曲。过去,史学工作者在研究辛亥革命的失败时,只着重强调政权的丧失,对军权的丧失和革命政党的消亡并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本来,在某种意义上说,革命政党的消亡更应引起我们特别注意。一同盟会的衰亡是从革命党人的思想衰退开始的。武昌起义的胜利,各省的独立,民国的成立和清帝退位,这一切都来得很快,大出革命党人的意料之外。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了革命党人的头脑,他们真的以为革命已经成功,从此不必再进行革命了。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清帝退位,二十一天之后,同盟会宣告自己革命生涯的结束,但感觉不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居于整个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领导地位的是什么人?以往研究者多用几个阶级依次替代的说法来回答。这显然是粗疏的。历史事实表明,不论哪个阶级占居领导地位,担负起实际领导作用的都不可能是整个阶级,而只能是其中最先觉悟的先进分子。只要我们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来考察近代中国的全部历史,就会发现:各个时期站在领导阶级前列、从而站在全民族前列的时代精英都是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6.
一、对几种失败原因说的商榷意见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曾三年间横扫了东南半壁河山,打得清政府如暮燕釜鱼,惶惶不可终日,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到头来又失败了。这就为人们留下了一个深思的问题,它失败的原因何在?对此史学家们曾做过多种解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没有先进阶级领导说。按照某些权威性著作的说法,它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一提法曾长期在史学界占据统治地位。今天看来,这一理论是经不起认真推敲的。首先,它是一个建立在超越时代和阶级阶段、凿空基础的假设性立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说:“这里考察的人,都不过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体现……无论个人主观地说可以怎样超出这各种关系,社会地说,他总归是这各种关系的产物。”任何人总是一定的阶级关系的产物,人们的思想意识总是反映看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我们在确定一个阶级的政治方面和著作方面的代表人物究竟属于哪个阶级、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时,就必须分析这个人物思  相似文献   

8.
袁新洁 《船山学刊》2009,(3):181-184
同盟会成立前后。革命派报刊与保皇派报刊之间发生了三次大论战。分别是同盟会成立前,以美洲为主战场的第一次大论战:同盟会成立前后,以日本为主战场的第二次大论战;同盟会成立后,以南洋的新加坡为主战场的第三次大论战。通过这三次论战。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派的转变,并使民主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中共一大会议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再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根据大量的史料,提出中共一大产生了党的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领导机构.同时成立了中央局工作机构的观点.纠正了长期以来党史界关于中共一大未产生党的中央委员会,只成立了中央局负责领导全面工作,中央局是一大中央领导机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临时议会与其它省的民初议会不同,不是由清末咨议局直接演化而来的。 甘肃是一个政治、经济均十分落后的边陲省份。交通闭塞,地瘠民贫,封建势力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直到清末才开始出现,民族资产阶级尚未成长起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一直未能得到广泛传播;革命形势远远落后于内地各省。早在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之时,独甘肃因无留日学生而没有代表出席。1906年虽在日本东京成立了陕甘同盟会支部,但成立甘肃同盟会的计划却始终没有实现。陕甘同盟会支部负责人井勿幕等人虽在甘肃有过活动,但在组织发展方面也没有形成一支力量。1910年前后,一些内地革命志士陆续来甘活动,但因力量有限,革命工作局面终未打开。  相似文献   

11.
同盟会河南支部是辛亥革命时期领导河南人民进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核心,在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盟会河南支部有两个,一个是由留学日本的河南籍革命学生组织的留东支部,另一个是省内支部。关于后者成立的时间,比较多见的是1908年(戊申)成立说,但也有人认为是1909年(己酉)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一○年广州“新军之役”失败以后,同盟会领导集团在发动起义的方略上产生了分歧。黄兴等人仍主张继续经营两广,而宋教仁、谭人凤、赵声力主开辞长江流域,“就沿江各省,同时并举,先立政府,然后北伐” (张相文:《宋教仁传》)。以后,宋教仁等更将“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以谋长江革命”的主张付诸实行,于一九一一年七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致力于皖、鄂、湘等省的起义组织工作。黄兴也逐渐意识到应当重视长江流域。然而,他毕竟没有亲临华中;即使是  相似文献   

13.
李玉 《江苏社会科学》2001,5(6):140-147
20多年来的中国同盟会研究 ,主要侧重于同盟会的总体评价、同盟会较为重要人物的个案评述、同盟会成员在各地领导革命活动、同盟会的内部关系和组织流变等专题。学术争论的焦点大致集中在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同盟会的形成方式、同盟会的组织特点与性质、同盟会的派系争斗与不断分裂、同盟会与中部同盟会的关系、同盟会的军事策略等方面。鉴于同盟会的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在拓展同盟会研究方面 ,从政党的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和经济状况等方面对其进行剖析和评价 ,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武昌起义后,革命妇女为了在政治上实现“男女平权”,纷纷设团组会,掀起了一个积极要求参政的热潮。“女子参政同盟会”是这场颇有声势的斗争中最有生气的一个组织,它不仅在当时产生较广泛的影响,而且为尔后的妇女运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一“女子参政同盟会”,为“女子参政同志会”、“女子后援会”、“女子尚武会”、“女子同盟会”和“女国民会”联合组成,是当时最大的一个女子参政团体。“女子参政同志会”等五团体,是武昌起义后相继建立起来的。其中,“女子参政同志会”出现最早,它由中国社会党女党员在上海组成,举同盟会员林宗素为会长。武昌起义后不久,中国社会党女党员就以“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为宗旨,从改良女子教育方法、加入各种政治结社等方面入手而开展活动。后正式以“女子参政同志会”为名宣告成立,具体提出临时政府准其会员国会开会出席旁听,国会成立后允许女界团体选举议员等项要求。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为取得孙中山的支持,林宗素专程到南京报告本会组织缘由。同时针对“中华民国联合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创立光复会,加入同盟会,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长等职。在北京大学任校长时,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提倡思想自由。他把一个腐败不堪的封建学府,改造成为生机勃  相似文献   

16.
南京临时政府保护华侨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临时政府保护华侨的政策蒋顺兴,杜裕根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虽仅存在短短三个月,但它在清除封建专制遗毒,实行民主政治,维护国民权利,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都曾制订与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规和政策。在华侨政策方面,南京临时政府同样有着开创...  相似文献   

17.
武昌起义是由哪一个政治组织领导的?如果笼统地说是由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这是没有分歧的。但具体地说来,那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了。这个问题,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一直为蒋介石等所忌讳,是一个不容研究、讨论的禁区。蒋介石本人反对“武昌首义”的提法。御用的国民党党史著作都认为武昌起义是同盟会发动和领导的。如邹鲁的  相似文献   

18.
章太炎与同盟会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发现,章太炎与同盟会内部争议的许多问题都有密切关系.从同盟会成立到同盟会解体,他几次卷入党内风潮的漩涡,对领导集团之间的矛盾,都有自己鲜明的态度和立场.在已往的研究中,有的论者认为章太炎完全不顾革命全局利益“闹分裂”,处处反对孙中山.这是一种错觉和误解.将内部矛盾的政治责任推到一人身上,是不公正、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此,考察章太炎一生功过,必须全面地、客观地研究他与孙中山的关系,研究同盟会内部矛盾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云南的实业及实业思潮述论王水乔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积极发展近代实业,在中央设有实业部,各省则设实业司,作为发展实业之机关。云南虽地处边疆,但自民国以来,政府及实业界人士为主云南实业的发展,一股发展实业的思潮颇为盛行。...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洋务运动的看法,史学界一直有分歧,最近更成为聚讼纷纭的焦点。我把自己一些极不成熟的、粗略的想法,提出来向大家求教。 洋务运动的阶级基础 洋务运动是哪个阶级发动的,它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这个问题,过去似乎没有详细讨论过。但这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所以在许多有关洋务运动的专著、论文中,大多都附带论及。史学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