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战国之世,墨者之言盈天下,与儒家并称为世之显学。墨学有十大纲领,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它简直就是墨家用以改造社会的政治宣言。本文只谈他的尚贤和兼爱。论墨子的尚贤思想在墨子的政治主张里,“尚贤”是其最重要的思想。所谓“尚贤”,就是希望统治者任用“贤人”做官为政的意思。尚贤不是墨子的发明,可以说古已有之,但贤人的含义在各个时代,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那里,性质是不同的。我们探讨墨子的尚贤思想,不是说他也主张尚贤,而是着重地阐明他的尚贤主张的阶级性质和时代意义。我们不妨追溯得远些:殷周社会保存了不少氏族制度的残余,并且和这种阶级社会的政  相似文献   

2.
墨学与家族企业文化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帆 《广西社会科学》2009,(10):125-128
墨家学说具有融合传统和吸呐西方文化的内在动力,与儒学有极强的互补性。兼爱、尚贤、节用集中体现了墨家的基本思想。以墨学塑造家族企业文化,应以兼爱精神强化家族企业的凝聚力,以尚贤气度增加家族企业的开放性,以节用品格催生家族企业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3.
试论墨子的尚贤思想程有为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墨子的社会政治学说以“兼爱”为核心,“尚贤”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其尚贤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说明这一思想的历史命运和社会影响。尚贤思想的主要内容春秋时期的尊贤举贤思想...  相似文献   

4.
墨子的谨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玉明 《船山学刊》2011,(1):101-104
谨慎思想是墨子伦理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顺天、贵义、尚利是墨子谨慎思想的原则。慎所染、慎修身、慎择贤、慎节用是墨子谨慎思想的内容,其谨慎思想中的“必谨所堪”的独立精神、“反之身者”的修身实践、“审以尚贤”的安邦策略、“节身诲民”的利民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墨子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思想内容包括“兼爱”、“非攻”、“尚贤”等。墨子思想具有一定的传统性和现实性,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们今天建设多元新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墨子的学术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官德思想,如“尚同”,“非攻”,“利民”,“兼爱”,“尚贤”,“非命”等。对其进行扬弃和吸收,对我们运思和构建当代行政伦理观和官德思想的理论体系,对党员干部进行行政伦理教育,解决当代官德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素香 《理论界》2005,(8):92-92,45
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春秋战国之际的平民思想家墨子,把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描写为:贫富相济、尊重关爱,反对掠夺与战争;尚贤与能,公平竞争;节用爱财,合理利用有限的财富资源。这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理解和渴望。然而,在剥削阶级社会里,墨子笔下的和谐社会只能是一种空想,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渴望的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8.
丁纯 《天府新论》2008,(2):40-42
墨子思想中的"兼爱"、"节用"、"躬行",是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思想影响深远,特别是他的实践观、草根意识等.墨家思想中的"兼爱",是大爱,这种大爱无等级、无差序、万物同一、不分厚薄.提倡"兼爱",即是提倡和谐.勤俭节约是墨家思想中的宝贵资源,节俭是主体开创事业之本.墨子实践其"兼爱"思想,是在躬行,不是空谈.墨子思想对于当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价值.兼爱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爱的重要性;节俭是一个尺度,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躬行则需要主体具有务实精神,能够在实践中肩负责任.  相似文献   

9.
《晏子春秋》包含了很多墨家思想的因素,如墨家的“兼爱、交利”、“尚同”、“尚贤”、“非攻”、“节用”、“节葬”等思想,这表明《晏子春秋》既吸取了墨家思想来评价晏子的有关言论,又在转述中进一步从理论上概括发展了墨家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2014,(5)
现今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几乎都以"十论"来介绍墨子的思想,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通过详细阅读并对照《墨子》与其他早期子书,可以得出与此不同的结论:一、"十论"或许不是墨子思想的最初产物,而是在《墨子》编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二、周汉诸子在谈论墨家学说时,并非总是一致地以"十论"描述墨学,通常只提"十论"中的某几条标语。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唐宋以后的儒者与当代学者常以"兼爱"为墨子核心的主张,但早期诸子(除孟子以外)并不都认为"兼爱"是专属于特定思想家或学派的理论。如果我们留意古今学者在对墨家的认识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或许会重新思考我们对墨学先入为主的看法,并对早期墨学的面貌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儒学的核心价值,应当是在儒学中出现频度最高,而且可以对其他价值观产生决定和统领作用的范畴,这个核心价值非"仁"莫属。仁的本质是"以己推人"的忠恕之道,用于人际是推己及人、仁者爱人;用于政治是仁政德治、协和万邦;用于自然是仁民爱物、万物一体;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是约礼入仁、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谐”与“法治”密不可分,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要构建一个法治社会,而构建法治社会之前提则又在于培育法治精神,因为没有法治精神的法治社会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法制社会,根本没有和谐可言。  相似文献   

13.
陈建平 《晋阳学刊》2005,1(6):26-32
追求和谐一直是中华文明演绎的主题,以和谐为特征的文化精神可谓生生不息。追求秩序、崇尚和谐作为我们一种深厚的文化情结无疑也是我们当前提出建构和谐社会的一个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制度伦理具有规范、协调和创新等功能,这对于建构和谐社会来说是不无助益的,从这个方面来讲制度伦理是对建构和谐社会“良序情结”的一种回应。更为关键的是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二者在理性诉求和终极眷注方面是可公度、可通约的,二者都追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耦合,马克思所谓“大写的人”是二者共同关注的深层次的问题域,同时这些也是二者在伦理生态方面重要的整合点与互动点,可以说,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二者之间是一种互构互益性的关系,体现了人类社会追求真善美有机统一之境界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差别与不和谐、片面与不平衡。其现实存在严重地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表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唇齿相依、相互制约。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规律要求,社会各群体、各阶层都必须处在一个公平、平等的位置上,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最终反哺各类人群的发展。因此,消除城乡差距、差别,建设和谐城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海南和谐社会的牢固基础和有力保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海南必须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制订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海南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儒家和谐社会观的内涵:一是社会政治和谐;二是等级秩序和谐;三是社会关系和谐;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其实现途径是:以“仁”化之;以“礼”节之;以“乐”和之。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深远影响,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礼乐思想对于历代社会的和谐稳定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建设现代和谐文化,离不开礼乐文化。现代社会所需的礼乐文化,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先进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古代礼乐文化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和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是我们党处理同爱国宗教界人士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树立“和而不同”的理念,有助于在思维方式上纠正过去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上过分强调“斗争”的偏差;有利于化解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一道,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蕴含了唯物史观的三个重大命题:实现社会基本矛盾的和谐运动;实现人们物质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关系。由于这三大命题都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老子“自然”观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突破了人们世俗的狭隘眼界,以更广阔的视域去探寻人们欲望和意志背后的深层的生命基础和活力,提出了以"道"为宇宙万物的生生之本,以"自然"为道的核心内容,以"无为"为人类社会的实践原则的哲学,揭示了"自然无为"与"和谐"的内在联系,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