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教兴国,即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既吸取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又摄取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古代“以教为本”、“尊师重道”思想的弘扬和现代化。追溯这一伟大理论的民族思想文化基础,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加深对这一战略思想的理解,提高贯彻这一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一、科教兴国战略与传统的“以教为本”思想“以教为本”,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和安邦治国之本,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
“神和”者“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理念;养生和治国,是人类生命过程的基本实践领域;而安乐以终年,和谐以经世,则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在《淮南子》由神和而身和、而国和的逻辑中,养生和治国都以精神之和为基础,突显了精神维度的基础性地位。它是在多维的人类社会中对实践理性精神的生命价值的深层认识,也是对整合先秦诸子修身、养生、治国三位一体的生命哲学的可贵探索,对于我们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俊相 《求是学刊》2001,28(4):35-40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黄老之学的理欲观。他以“生”与“治”为人生最大的希求 ,从而构建了以法、术、势为统治术 ,以圣无欲体道 ,众有欲循理 ,而宗归自然之道的道、法合流的理欲观体系。其中含有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思想文化遗产,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依据现实的逻辑进行扬弃、改造,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一 我国现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脱胎而来的,它在许多方面都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它的社会存在是旧社会的社会存在扬弃的结果。这个结果,与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的大潮有力地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的一切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对于不能直接给人以经济实惠的哲学似乎已无栖身之地,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于是,哲学的命运问题就提到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6.
吴与弼(1391—1469年).字子博,号康斋,抚州崇仁(今属江西)入.明代早期著名理学家。他一生躬耕讲学,弟子甚多,陈献章、胡居仁、娄谅皆出其门下。他生活窘困而不应仕请,终生以学做圣贤为务。其自叙云:“十有九岁得《伊洛渊源录》,观周、程、张、邵诸君子出处大概,乃知圣贤之学之美而私心慕之。于是,尽焚应举文字.一以周、程、张、邵诸君子为心而自学焉。”①他私淑古圣先贤.专于人格修养而“不事著述”②。其所存《康斋集》.可以说是他一生道德修养体会的记录。本文拟通过述其人格修养现这一思想主线.廓清其思想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7.
理欲关系是人生随时都必然遇到并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国先秦诸子各有与自己理论体系相结合的理欲观 ,奠定了中国理欲观发展的基础。《管子》主张以无欲治心 ,以有欲治事 ,无欲与有欲并重而宗归自然之道的理欲观 ,为其政治主张提供了一个哲学根据 ,是道、法合流的雏形 ,于今仍有可资借鉴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老子》从天人合一的哲学高度,把化生万物的宇宙本体"道"的"自然"、"柔弱"、"无为"的本性推广到人类社会,化作"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为而不争"的为官之德,而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中的"循吏",则可以说是具有《老子》"为而不争"的官德的典范。"道"是万物生发之本,而"为而不争"的道德则是官之所以为官的内在根据。离开了"道"万物会失去生发之活力,而离开了"为而不争"的官德,官员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而走上邪路,社会则陷于不治。《老子》"为而不争"的官德论与司马迁的"循吏"都具有超时空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孟子“推恩”说张俊相在博大精深的孟子哲学中,贯穿着一个可以被称作“推恩”的思想方法。《孟子·梁惠王上》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适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  相似文献   
10.
老子“自然”观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突破了人们世俗的狭隘眼界,以更广阔的视域去探寻人们欲望和意志背后的深层的生命基础和活力,提出了以"道"为宇宙万物的生生之本,以"自然"为道的核心内容,以"无为"为人类社会的实践原则的哲学,揭示了"自然无为"与"和谐"的内在联系,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