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人文杂志》2007,(4):87-93
中国经济在扩张性运行中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和独特的金融环境,传统的调控手段已经力不从心。防止流动性的进一步泛滥,需要在经济发展战略、外汇管理体制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等方面深耕细作。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在扩张性运行中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和独特的金融环境,传统的调控手段已经力不从心。防止流动性的进一步泛滥,需要在经济发展战略、外汇管理体制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等方面深耕细作。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在避免不可接受损失的前提下,获取新增资产和支付到期债务所需资金的能力,失败的流动性管理会导致银行挤兑甚至破产.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建立了集团化系统来管理流动性风险,通过一系列措施,其能够针对不同等级的流动性风险采取相应对策,从而减少资本资源的浪费.文章通过对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流动性现状和流动性管理策略的分析研究,认为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已经比较完备,但是仍然存在着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而提出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应在保证不良贷款和信贷损失补偿金的匹配和调整流动性管理系统等方面加以完善.这对提示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夏新斌  曾令华 《天府新论》2009,(4):63-65,98
人们预期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和更加先进的风险控制技术可以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货币金融危机的次数反而在增加.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具有发生频率高、爆发突然、传染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传统的危机理论无法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文章通过对这些金融危机共性的考察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在促成市场流动性逆转和金融危机生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出现严重危机,面临短期流动性不足问题,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别是在中国也由流动性过剩逐渐显现流动性不足.中国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流动性由过剩到不足是在一系列失衡的背景下发生的,其机制是流动性由轴心国产生,通过汇率和利率机制经由国际收支渠道,向外围国传导,再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返回轴心国,多次循环中形成超额的世界货币供给,造成外围国的流动性过剩.而轴心国的经济调整引发其金融危机造成流动性不足.又通过多条渠道传导给外围国,外围国因此出现流动性不足,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来自金融体系内部的冲击,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潜在违约,极有可能对银行短期流动性造成冲击并引发系统性风险.作为流动性的管理者,央行可以设定流动性错配水平的合理区间,并将其作为政策中介目标.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测算了我国流动性错配水平,并据此尝试提出流动性管理的操作规则和相应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与资本市场紧密相关的上市公司流动性(Liquidity)管理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因此,构建一套以流动性整体架构建设、流动性日常预警评价管理和流动性风险补救措施为主体的流动性管理体系和预警机制,可以给上市公司财务安全管理构建一道新的"防火墙",保障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内外经济失衡下流动性过剩的政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但是内外经济失衡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引发了实体经济投资增长过快和资产市场价格加速上涨的情形。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国内市场的痼疾和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突出矛盾,将成为导致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重要内在因素。流动性过剩表面看是资金问题,实际上却是经济运行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是内外经济失衡下对内对外多种政策调整滞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采取加快改革外汇储备管理制度,积极修正涉外经济金融政策,努力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政策,加快提高存贷款利率并缩小存贷差等综合性举措,多管齐下形成政策合力才能逐步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历了经济货币化、资产资本化、资本泡沫化和泡沫全球化的过程,中国经济货币运行出现了迷失货币、资产泡沫、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政策效果减弱等现象,本文试图在金融深化和货币竞争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中,通过分析流动性的阶段性供求关系特征和运行机制,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的特征之一是流动性.马克思认为现代性的流动性的根源是资本本身,同时,现代性的流动性也带来了种种后果.当今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力量仍然是资本力量,因此,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流动性思想对于我们的时代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以来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受到一定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国内的流动性难题。文章对流动性指标进行分析,显示银行体系内部的流动性主要停留在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制造业和股票市场内,仍然无法有效地进入第三产业。政府与央行在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需采取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引导流动性,化解流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流动性过剩的计量、根源、影响以及相关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四个方面对国外流动性过剩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目前,计量过剩流动性的主要方法有:货币差额法、货币悬挂法、价格差额法、货币与GDP比等.对于流动性过剩的根源问题还存在着争论.一般认为,预防性过剩流动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坏账的风险;银行同业市场不发达;支付系统问题.而非意愿性过剩流动性的原因是:银行部门缺乏竞争;信息不对称;债券市场不发达.流动性过剩通常会显著影响资本市场的价格波动;全球流动性过剩是否存在溢出效应也较受关注.相关学者对货币政策的研究表明,在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稳健的货币政策通常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3.
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思——金融创新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的推动因素包括有效市场范武、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流动性的扩大、监管套利以及非对称信忠下的量身定做.在一定条件下,金融创新可以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但是金融创新如果不加节制地过度使用,则可能会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美国金融危机体现的是名义金融创新的失败,实际金融创新只是遭受到危机的较小冲击;促进实际金融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金融创新产品设计应该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是经济结构失衡的综合表现,有国内、国际因素,也有宏观、微观层面的因素。治理流动性过剩可以从宏观经济政策出发。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中的大事。  相似文献   

15.
关于流动性过剩的定义很多,流动性过剩(excessliquidity)的准确翻译应该是"过剩流动性资产".其传统上的定义为: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超过法定要求的存放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和库存现金.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测度大庆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指标体系,研究资源型城市大庆地区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和特点,对于金融机构客观分析和降低风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沪市和深市换手率、非流动比率、流动强度的视角,构建时变参数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异质性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异质性溢出效应体现在:1)政策模式异质性.美联储数量型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降低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而价格型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提高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2)传导机制异质性.美联储数量型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汇率渠道影响上市公司投资信心,进而影响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而价格型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渠道影响国际资本的套利行为,进而影响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3)冲击时期异质性.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冲击,在全球经济新常态时期的响应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短;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响应幅度最小、持续时间最长;而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的响应幅度和持续时间都较为适中.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银行提高资本金充足率和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有利于优化金融结构,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18.
市场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伴随着流动性过剩,股票、房地产等各类资产价格出现膨胀.流动性过剩是否造成资产价格上涨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的话题.本文选用M2/GDP来衡量流动性过剩指标,选用上证综合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分别衡量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价格,通过单位根检验来验证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并用VAR脉冲响应解释资产价格对流动性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我国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但前者对流动性冲击的反应更加明显,表明流动性过剩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甚于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在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确保经营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安全、平稳运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流动性风险造成的危害、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已成为银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立冬  刘远 《南京社会科学》2012,(9):144-149,156
利用1989-2009年间CHNS调查数据,对江苏省居民个人的收入流动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1)尽管在1997-2000年间居民个人收入流动性略有上升,但是整体上考察期内江苏省居民个人的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不断下降且趋于稳定的趋势特征;(2)中间阶层的居民较最穷和最富两个收入阶层具有更高的收入流动性;(3)农村居民个人收入流动性始终大于同时段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流动性;(4)1993年以后收入流动性不利于江苏省居民个人收入地位的改善,收入顶层居民的收入地位固定化趋势较为明显,同时江苏省尚未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最后,本文指出江苏省应将提高居民收入流动性和培育中等收入阶层作为政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