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24小时监测(DCG)在心肌炎(V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4例病毒性心肌炎或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正常的26例中,动态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18例。常规心电图显示单源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动态心电图检出严重的心律失常。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心肌炎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心肌炎的诊断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分析、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与年龄、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老年科2004年1月-2006年3月住院经DCG检查存在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共387例,其中男性294例,女性93例,年龄60~95岁。按年龄分为3组:60~69岁组(22例,5.68%);70~79岁组(155例,40.05%);80岁以上组(210例,54.26%)。按期前收缩分为:房性早搏(APC)组、室性早搏(VPC)组、房性早搏合并室性早搏(APC VPC)组;按传导阻滞分为: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组包括完全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ICRBBB)和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组包括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H)、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LAH CRBBB/ICRBBB)。并对心律失常的例数、类型、构成比进行相关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平均心率、最快及最慢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期前收缩及室内传导阻滞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随年龄增加心律失常明显增多,尤以房性早搏及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主。主要原因是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为多见。DCG对老年人心律失常的检出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房、室性心律失常数据。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我部门诊体检检出的老年高血压合并LVH患者71例,对他们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检出的房、室性心律失常数据,并与参加同期体检、同龄、高血压未发生LVH患者(对照组,129例)比较。结果 LVH组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室性心律失常总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LVH患者常常合并较多较频繁的房、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科2004年5月~2006年10月住院的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共301例,其中男性245例,女性56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80.11±5.30)岁。根据DCG检测分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心律失常指房性早搏>100次/天,室性早搏>100次/天。心律失常组分房性心律失常组、室性心律失常组及混合性心律失常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心脏房室内径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把心律失常、非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类型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1例老年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198例,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比较房、室增大有显著差异(P<0.01),LVMI增加有差异(P<0.05),LVEF降低无差异。房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比较,前者以左心房增大为主,后者以左心室增大或同时并左心房增大为主(P<0.05)。结论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在此心脏结构改变基础上,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处理心律失常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功能,防止心脏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符合无症状性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的心电图阳性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阳性率。结论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受检者24~48小时的心电变化,记录仪很轻巧,检查期间由受检者随身携带而不影响其日常生活与工作,可长时间作动态连续监测记录,尤其对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英国牛津动态血压仪和TLC4000动态心电图仪对75例高血压患者(男性51例,女性24例)进行24小时同步监测,分析症状与血压及心电图之间的关系。结果 26例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症状时心电图改变与血压波动有关。结论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有利于分析临床症状与血压、心脏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社区长寿老年人(90岁及以上)体检心电图的情况,了解长寿老年人的心电图变化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上海市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59例社区长寿老年人的心电图。结果59例社区长寿老年人体检心电图正常9例(15.25%),50例(84.75%)患者检出一种或合并两种以上异常心电现象,其中心律失常35例(59.32%),ST-T改变24例(40.68%)。结论长寿老年人在心电图体检中异常心电现象检出率高,尤其在心律失常和ST-T改变方面,应定期对长寿老年人进行心电图体检,并动态随访心电图变化,为长寿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8.
询医问药     
《老友》2005,(4)
头晕昏倒病因较为复杂李××同志:从来函及所附心电图,知你患有冠心病,并曾作冠脉球囊扩张术(左前降支冠脉有80%的狭窄),从两次动态心电图对比观察,结论均大同小异,主要的是心律失常,如Ⅰ°房-室传导阻滞、频发房性早搏、阵发房性心动过速(偶伴2:1的房-室传导),交界性逸搏以及间歇性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另从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肺栓塞(PE)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PE的患者68例,年龄≥60岁者44例(老年组),60岁者24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临床休征、血气指标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1老年组前5位的危险因素依次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冠心病;非老年组前5位的危险因素依次是:DVT、手术史、COPD、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老年组在COPD(54.55%)、脑血管疾病(52.27%)、糖尿病(34.09%)、冠心病(31.82%)、卧床制动(29.55%)方面高于非老年组(25.00%,20.83%,4.17%,8.33%,4.17%),P0.05。2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其次是胸痛、晕厥、咯血,主要临床体征为心动过速、肺部湿性啰音、下肢水肿。老年组出现呼吸困难(79.55%)、晕厥(34.09%)和肺部湿啰音(52.27%)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54.17%,12.50%,25.00%),P0.05。3老年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 O2)为65.62±9.08mm Hg,非老年组为70.10±12.54mm Hg,t=3.419,P=0.001。4老年组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为25.00%,非老年组为4.17%,χ2=4.638,P=0.031。结论老年PE患者危险因素复杂,有更多的伴随症状和体征,病情相对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心电图在不宜行运动试验的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不宜行运动试验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70例正常人(对照组)高频心电图(HFEC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高频切迹的阳性率为80.39%,对照组阳性率8.57%(P0.01)。结论高频心电图(HFECG)检测高频切迹对冠心病有很高的敏感性,故对老年体弱病例或者某些残疾及有运动禁忌患者尤为适合,这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了解心肌梗死患者非典型首发症状及临床特征,提高对心肌梗死病首发症状多样性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非典型首发症状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详细深入分析该病非典型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原因及临床对策。结果心肌梗死非典型首发症状较多,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痛、牙痛、咽痛、憋喘、呼吸困难、晕厥、心律失常等。结论心肌梗死非典型首发症状差异性较大,易误诊,临床上应予重视。对于中老年患者有以上不典型表现者应及时做心电图等检查明确。心电图不典型者应反复检查,并结合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测定确诊,防止误诊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二维超声和CT术前诊断阻塞性黄疸与术后病因病理诊断符合率,以判定二维超声与CT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阻塞性黄疸患者190例,按术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超声组112例(术前行二维超声检查)和CT组78例(术前行CT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组的诊断并与手术后病因病理诊断比较。结果超声组、CT组对结石诊断准确率(98.0%97.2%)、对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93.5%93.9%)、与术后病因病理诊断符合率(85.7%87.2%),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观察到二维超声与CT对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72.2%72.7%)均较低。结论二维超声对结石及大多数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具有与CT同样重要的诊断价值,且费用低廉,应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数字X线成像设备(DR)在急性心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性选取我科经临床诊断证实,且对X线诊断检查的31名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院时31例患者检查中心脏扩大23例(74%),肺门增大29例(94%),肺纹理增强31例(100%),KerleyB线15例(48%),肺野透亮度增加29例(94%);28例患者3天后复查,心脏扩大19例(68%),肺门增大18例(64%),肺纹理增强17例(61%),KerleyB线10例(36%),肺野透亮度增加16例(57%);有14例出院时复查,心脏扩大14例(100%),肺门增大12例(86%),肺纹理增强8例(57%),肺野透亮度增加7例(50%)。结论 DR胸片方法简单易行,价格较低,临床患者容易接受,并且能达到良好的辅助诊断效果,在急性心衰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各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 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及康复特点.方法回顾调查近五年我院收治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54例,并根据GBS电生理记载结合各型诊断标准对资料较为完整者进行分型,探讨常见类型GBS的临床、治疗、实验室检查和病程康复特点.结果根据Asbury和美国神经病学会制订的急慢性GBS诊断标准共确诊病例254例,其中经典GBS即急性炎症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89例、GBS变异型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32例、未分型AIDP或AMAN72例、Fisher综合征14例、慢性GBS(CIDP)34例、复发型GBS5例、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3例.GBS发病总体趋势为男性高于女性,七、九、十月高发;CIDP病前感染史明显低于急性GBS:重症者发病率在AMAN中较常见;重者患者都迅速出现肢体瘫痪,多数需要辅助呼吸.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最主要神经电生理改变,CSF检查可见蛋白细胞分离现象.IvIg与其它GBS病因治疗PE和激素治疗相比应用较多,效果较好.CIDP对激素的反应优于急性GBS.结论我院近5年收治的GBS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电生理、康复特点和1997~1999年进行的哈尔滨地区GBS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相比相似.仅近年我院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静点、血浆交换患者及进行脑脊液、腰穿检查者比例增加,这对临床确诊、获得更好治疗效果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GE1.5T核磁共振与16排CT对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旨在筛选一种有效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16排CT检查(对照组,n=37)与GE1.5T核磁共振检查(观察组,n=37)。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确诊率、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结石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 (1)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2)两组对于直径≥8.0mm的结石的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直径8.0mm的结石的确诊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16排CT相比,GE1.5T核磁共振对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检出率更高,且可准确检出微小结石。  相似文献   

16.
室性早搏(又称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在老年人常规心电图中的检出率为5—10%,而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60—100%。其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患者,也可见于正常人群。正常人发生室性早搏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室性早搏临床上常表  相似文献   

17.
大雨 《山西老年》2010,(4):54-54
有的患者虽然心电图清清楚楚地显示出心律失常,可医生就检查不出他们的心脏有什么实质病变,这种没有任何心脏病的心律失常就是功能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基因导向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平均年龄69.6±1.8岁。其中男性46人,女性44人,通过分型患者个体携带的β1受体基因(ADRB1)和药物代谢酶(CYP2D6*10)基因型进行分组观察,然后根据不同的药物代谢型(CYP2D6*10基因型,快代谢CC;中间代谢CT;慢代谢TT)和不同的药物敏感型(ADRB1基因型,不敏感型GG;中间敏感型GC;敏感型CC)选择美托洛尔缓释片剂量11.875~142.5mg,或达到最大耐受剂量进行口服个体化治疗。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分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用药2周后的血药浓度,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及血脂、血糖、肝肾功等指标。结果使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基因导向治疗中,与携带CC/GG基因型组(0%)相比,CT/CC,TT/CC和TT/GC基因型组患者的药物治疗的显效率(75%,70.1%和6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不同基因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在应用美托洛尔基因导向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对临床合理化用药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采用超声诊断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期的50例肺心病患者为对照组,病例均来源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两组患者都接受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方面的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肺型P波、心电轴右偏低于对照组,心电轴左偏高于对照组,结果都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显著,可对心电图检查结果准确分析,促使临床诊断有效性与准确性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立训练及药物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反复发作晕厥、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直立训练组,比较患者的转阴率、晕厥复发情况。结果直立训练组、药物治疗组及基础治疗组3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分别为86.67%、56.67%、20.00%。直立训练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及基础治疗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上述2组(P<0.05)。药物治疗组3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直立训练组无不良反应。结论直立训练可有效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且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