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公共政策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必然导致社会经济—政治模式的根本变革。市场经济的发生和发展 ,不仅突显出国家作为公共权力机关的特质 ,而且促使公共权力机关即政府的职能 ,也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这是一个特别令人感兴趣的过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变化的话 ,那就是公共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公共政策化。一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析 ,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是为了控制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暴力机关。这个机关在表面上是代表整个社会的 ,而实际上它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①。恩格斯指出 ,国家有两大特点 ,一是按地区来划…  相似文献   

2.
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所谓三权分立,就是立法、行政和司法这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所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而又相互制约,二百多年来,在资产阶级国家中,一般都由议会行使立法权,内阁或总统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相似文献   

3.
<正> 政党,它们的政治活动和相互关系,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政治斗争,是各国政治发展和政治斗争的最集中、最完整和最明显的表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产阶级操纵选举,控制议会立法,掌握国家权力,通常是通过政党来实现的。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垄断的压迫和剥削,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争取本阶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斗争,通常也是由政党来代表的。在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在国家生活中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它们的领导作  相似文献   

4.
<正> 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国家政体。它在反封建斗争、维持资产阶级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不是自中世纪以来一脉相传的、平静地转变的?它的传统权力和作用在现代又有什么变化?这是我们如何认识西方议会民主所需要研究的一个侧面。(一)资产阶级的代议制起源于英国。有些西方学者称英国的国会是“议会之母”,并说它是自古以来一脉相传的、平静地转变的制度。近年来有的同志在介绍资产阶级议会时也  相似文献   

5.
一、政府职能与政府功能政府职能与政府功能是有区别的。政府功能是指政府作为阶级统治机器的国家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家生活中应有的作用。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府的功能就是通过行政来形成一定的社会秩序,从而维护阶级的政治统治。行政是国家权力执行机关运用国家权力.依法对社会实施公共管理。因此.政府的功能是通过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来形成一定的秩序,保证国家的政治统治。政府功能产生于国家的本质属性(实施阶级的政治统治的工具),对于任何历史时期的任何性质的国家来讲,它们政府的功能都是相同的。政府功能是不会…  相似文献   

6.
曹宪忠 《文史哲》2001,(6):110-116
作为迎合资产阶级采取削弱和限制王权的具体措施所要达到的政治目的,同时也是为资产阶级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作辩护的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的国家分权理论,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政府论》中。洛克将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种权力彼此制约,但立法权被赋予一个国家最高的权力,从而确立以法治国的重要思想。洛克的国家权力理论,对后来孟德斯鸠的国家权力理论的形成,对于人类社会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顾韡 《理论界》2014,(4):98-101
在马克思的阶级概念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两个日益扩大和对立的主流阶级,而中间阶级则会日益萎缩最后融入这两大主流阶级之中。然而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来看却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相反,中间阶级不仅继续存在着而且日益庞大,似乎已能作为一个主流阶级存在,令人迷惑。因此出现了诸多关于传统马克思阶级概念和当代中间阶级现状的矛盾迷思的新争论,本文即对它们展开综述与评论。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代初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动向陈麟辉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挑起“九一八”事变,促使了中国社会矛盾的新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自然又引起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动。曾在大革命失败后追随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后面的民族资产阶级,终于被沉重的民族灾难所震动,开始...  相似文献   

9.
从“三权分立”到“公社制度”近代史上的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密尔等思想家,从自由、平等、人道、博爱之类的价值观念出发,认真地探讨了反对封建主义政治制度中几乎一切有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著名学说,成为近代以来资产阶级组织国家政权和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理论依据。相对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来说,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历史性的创新。但是资产阶级政治学家研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保卫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作为出发点,往往把国家制度或政治制度的阶级实质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想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几个基本问题入手,对“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作些理论探索,以就教于这方面的专家们。一、“一国两制”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内容。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潜心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了国家的起源及其本质,特别是研究了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之后所作的科学概括。它强  相似文献   

11.
谈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内部发展动力问题,人们往往会提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诚然,它们作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形态所共有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仍旧存在这两对基本矛盾。但在寻找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时,只限于这两对基本矛盾的本身就难于说清问题。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中,两对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斗争,所以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如果我们再深究一步,那么很显然,阶级斗争又起源于各个阶级之间的不同的物质利益。历史上各个社会形  相似文献   

12.
政治是产生和运行于上层建筑领域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是社会的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特定行为方式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自从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形态之后,便出现了政党政治。政党通过掌握政权或影响政府、控制议会、制定政策、操纵选举、影响舆论等各种方式来实现对政治生活的主导作用,进而实现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各资本集团往往通过其所掌握的财富的巨大力量来控制政党从而控制政治权力及其分配。这样,政党政治便成为现代国家政治的基本模式。政党政治产生的直接动因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政治运行的需要。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政治权力再分配的主要形式的政治竞争,如果没有汇集了资产阶级的各种政治精英的政党的有组织的参与,是无法顺利进行的。而政党在参与政治竞争的过程中,也就将其在长期政治  相似文献   

13.
国家和法律都是阶极社会的产物,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统治阶级公开以武装强制执行的所调国家意识形态”,它和军队、警察、法庭等项国家机器一样,都是保护一定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既没有超阶极的国家,也不能有超阶级的法律。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和法律的根本观点,也是社会的历史发展所证实了的客观的科学真理。可是一小撮资产阶级的右派分子借口百家争鸣和帮助党整风,在反对“教条主义”的幌子下,却散布了“资产阶级法律是反映着不同阶级的立场,维护着不同阶级的利益。”“资产阶  相似文献   

14.
国家权力需要制约,是由国家权力的性质决定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是一种与社会相脱离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的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渊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公职。在原始民主制时期,各种公职“是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由个别成员来担当”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8—219页)承担公职的“个别成员”是社会公仆,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军事首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构成了发展为军事民主制的氏族社会的各机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0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氏族制度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阶级所炸毁,氏族制度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而它的各机关  相似文献   

15.
一毛主席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是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应用矛盾分析法,探讨我国人民内部矛盾,英明地指出:“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从而将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纳入人民内部矛盾的范围内,它具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二重性。毛主席这一卓越的分析,便为正确地处理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找出了妥当的途径。我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其所以具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二重特性的原因,是与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密切相关。毛主席指出: 在我们国家里,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围绕君权这一专制权力的核心展开的一系列君权合法化、强化举措,决定了专制政治追求表面的秩序,而无法摆脱深层的无秩序困境。专制权力对臣民社会心理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导致“胜利的是木头偶像,牺牲的却是人”(马克思语)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权力伦理”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在中国古代圣贤对国家政治权力的论述中已“脉络性”地包含着丰富的权力伦理思想,它蕴含于古人的政治理想中并展开为如下环节:一个以天道信仰为终极依据的权力来源;一套以政治、法律、伦理为系统结构的权力依托;一种以上天-人民-国家为同心圈层次的权力本位;一条以天意-君德-民心为伦理纽带的权力关系;一组以公正、廉洁、忠诚、效能为核心价值的用权原则。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古代的权力理性始终无法摆脱政权垄断、继承权垄断和神权垄断的制度困境。只有“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才真正回答了“谁之权力?何种合理性?”的权力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近年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大谈即将出现一场所谓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新的“产业革命”。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为此著书撰文,宣扬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能够解决西方国家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使西方世界重新走上经济繁荣。他们鼓吹这些观点,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众所周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经过五、六十年代的迅速发展后,自七十年代以来,即陷入了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滞胀局面。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的各种资产阶级经济理论都无法为西方国家提供有效的方法,以摆脱目前所处的困境。因此,资产阶级需要以描绘所谓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时代”,来给基本矛盾日益深刻的资本主义制度打强心针。这些观点,从根本上说,当然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相对立的。我们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对新的技术革命的议论,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信息。这就是,在世界上确确实实出现了若干新的技术、兴起了若干新的产业。这些新技术主要有如下几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共行政改革面临的十重困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要顺利推进中国公共行政改革进程, 必须从正确认识改革所面临的种种“悖论”入手。总体上看, 我国行政改革面临着十重困境: 历史困境; 价值冲突; 民主悖论; 利益冲突; 主体困境; 体制困境; 诺思悖论; 实践困境; 文化困境和发展困境。对于这种种困境, 只能用矛盾分析方法加以分析, 并在实践中寻求在两种相反的力量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一些哲学教科书,将矛盾双方与事物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等同起来,进而把矛盾双方的两次连续转化看作就是事物否定之否定的运动,例如:“事物内部包含着两种对立的因素: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唯物辩证法把肯定因素居于矛盾主要方面的情形叫做肯定,而把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而跃居于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叫做否定。”持相同说法的还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作为其统治者,是矛盾的肯定方面,无产阶级则是矛盾的否定方面。”我认为,对这种观点作进一步的商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