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大学报》(社科版)创刊50年了,我同它交往也是50年了。我对《学报》而言有三重身份:读者、作者和编者。我从《学报》诞生以来就是它的忠实读者,它是我获得各种新鲜的学术信息的重要源泉之一。我也是从它的诞生之日起成了它的作者的。《学报》1955年第1期上刊登了金岳霖、汪子嵩、张世英三位先生和我共同撰写的文章。此后,除10年“文革”而外,我关于列宁的《辩证法的要素》的独创性理解,是20世纪60年代在《学报》上首先发表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在《学报》上发表了若干坚持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其中《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论文奖。80年代以来,我成了《学报》的编委,1987年成为副主编(当时负责实际编辑工作的是编辑部的同志们,主编、副主编实际是今天的编委会主任、副主任),1991年成为主编,后来改称编委会主任,直至今天。可见,50年来我同《学报》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不仅如此,我还是在《学报》的支持和帮助下不断成长的。当然,我所做的一些努力对《学报》的进步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这50年是我同《学报》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成长和前进的50年。  相似文献   

2.
由于每个人对陶诗的理解不同 ,因而对陶公的享年便有多说 ,我于《九江师专学报》 1998年第 2期上发表了《评陶渊明享年五说》的文章 ,即评古直的五十二岁说 ,评梁启超的五十六岁说 ,评邓安生的五十九岁说 ,评袁行霈的七十六岁说 ,评沈约的六十三岁说 ,现在又发现《岭南学报》第六卷第一期发表了赖义辉的《陶渊明生平事迹及其岁数新考》的文章 ,他通过对陶公诗文的分析和归纳 ,定为享年五十二岁 ,他的取材与古直不同 ,但得的岁数相同 ,因此 ,我也要评赖义辉的五十二岁说。评了以后 ,便是否定这种新考。现在作出评述。赖义辉说 :“渊明乙巳辞…  相似文献   

3.
我这一辈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语言规划与现代化”专栏责任编辑李开拓先生要我提供评介中国语文现代化领军人物,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创建者,著名语言学家王均先生的文章,我费尽琢磨:哪一篇能代表呢?记得某位哲人说过:惟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好了,我手里有一篇王先生的《我这一辈子》,曾发表在《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简讯》(第32期)的《庆祝西南联和大学成立65周年纪念特辑)(2002年10月)上,知道的人并不多。如在《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刊发,应属首次正式发表。2002年11月7日,我从武夷山开完会飞经北京,晚上到王先生家去看望先生并汇报会议情况。先生拿出《特辑》对我说:“你赶上了,这一册就送你。别人就不给了。”  相似文献   

4.
简讯     
▲在]989年春季在湖北十堰市举行的“中国秘书学论著‘秘书杯’评奖活动”中,《成都大学学报》1987年4期刊载的赴奇《秦汉中央秘书机构的确立与演变》论文,获得三等奖。(温)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在1989年3期《学报专辑专栏介绍》中,介绍了《成都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发表的《古道论丛》专辑。文章概述及评介了该期专辑的主要论文。(温)  相似文献   

5.
我校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丛书第一辑《中国古代史论文集》引起了日本史学界的重视.日本私立东京女子大学文学部教授、中日学术恳谈会(东京)干事山根幸夫先生在1980年12月出版的东洋文库和文纪要《东洋学报》第62卷第1、2号的"批评与绍介"专栏里发表专题文章作了介绍.山根幸夫先生是日本研究中国明清史、中国近代史和近代中日关系方面的专家,因此他的评介侧重在明清史论文方面.他用较多的篇幅介绍和分析了《从明代商品种类和价格变动看商品生产的发展》(李洵)、《清朝前期垦荒政策及其作用的初步考察》(田泽滨)、《清代的闭关政策》(李之渤)等三篇文章,指出:"李洵先生是我们熟知的《明清史》  相似文献   

6.
《复旦学报》1978年第1期上刊出了《“夜来香”》,同时发表了胡奇光同志文,考证此篇当是鲁迅佚文.陈福康同志在该刊同年第2期上发文对此提出异议.我在1979年第6期该学报上发表了《<“夜来香”>应是鲁迅佚文》,不同意陈文中的种种有疏误的说法.福康同志又在《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6辑上发表了《<“夜来香”>是鲁迅佚文吗?》一文,其中对拙说作了批评.但我读了此文后,感到陈说的纰漏愈来愈多,因而愿  相似文献   

7.
2007年5月,“广东省2004~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布。其中,一等奖26项,二等奖45项,三等奖85项。此次评奖,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的论文,共有3项获奖。分别是:徐忠明教授在我刊2004年第6期发表的《权利与伸冤:传统中国诉讼意识的解释》,荣获二等奖;郑琼现副教授在我刊2004年第2期发表的《中西宗教伦理的宪政意义》,荣获三等奖;蔡笑岳教授等在我刊2005年第5期发表的《心理学:研究人的另类科学———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再认识》,荣获三等奖。另外,我刊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承学博士在《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  相似文献   

8.
《复旦学报》1987年第5年期载刊了数学家李贤平先生的红学论文:《<红楼梦>成书新说》。说他用电子计算机对47个虚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发现前80回的风格也不一致,在“正视图”中呈三种分布;于是他认为,这80回也不是曹雪芹一人所写,而是他据前人的《石头记》增删而来,并在其中插入他早年的小说《风月宝鉴》。”  相似文献   

9.
近日 ,湖北省宣传委托湖北省社会科学期刊研究会对 1 999年~ 2 0 0 0年“迈向新世纪 ,促进新发展”专题优秀论文进行了评选。在本次评选中 (第八届 )我刊有 9篇文章分别获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其中黎德扬教授在学报 2 0 0 0年第 1期上发表的论文《二十世纪哲学变迁回眸》荣获一等奖 ;田祖海在学报 2 0 0 0年第 3期上发表的论文《美国西部开发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获二等奖。获三等奖的论文分别是 :文道贵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对马列主义国家理论的三大创新》( 1 999年第 4期 ) ;何卓恩的《胡适与陈序经文化观之比较》( 1 999年第 2期…  相似文献   

10.
我从1981年第一次在《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上发表论文,到今年第1期的《清末民间抗粮与乡族势力》止,正好已有25个年头。记得我第一次向学报投稿,正是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那时年轻气盛,自我感觉十分良好,发狠了半年之久,写成一篇洋洋洒洒有万余言的论文,踌躇满志,投向学报。半年过后,文章倒是发表出来,自己以为字字珠玑的大作,却只剩下二千来字。那时的感受简直就是七窍冒烟,气愤不能自已。当时的学报负责人陈孔立老师是大刀删改我文章的主儿,向我做了详细的解释。虽然如此,我的愤慨心情还是久久不平。第一次投稿发表文章尽管受到如此…  相似文献   

11.
文达三于1988年在《湘潭大学学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诗中有画”辨》(以下简称《辨》)的文章,笔者读后觉得有诸处不妥,便写了一篇文章兼与之商榷,题为《试论王维诗“诗中有画”的主体内涵——兼与文达三同志商榷》(以下简称《内涵》)也在同刊1991年第1期发表;文达三阅后写了一篇《答赵玉桢同志》(以下简称《答》)的驳论文。观其文章,我认为,仍有必要澄清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反评吴小如先生对我的批评靳极苍《名作欣赏》1997年第1期,刊载了吴小如先生文章,反对我对周振甫先生关于“五鹿”和“观鱼”的解释,辩论出真知,我很欢迎。可是奇怪得很,吴先生引了我解释柳亚子先生《七律·感事呈毛主席》的前四句后,批评我说:靳老批评周振甫...  相似文献   

13.
实践的人道主义,还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与丛大川先生商榷王金福,赵维刚近些年来,丛大川先生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其中包括发表在《延边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的《是否学掌握方式,还是科学掌握方式?》一文),阐明他对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汉代角抵戏初探——对汉画像石中的角抵戏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八○年春,我在中山大学随王季思先生学习《中国戏曲史》。在学习过程中,我对汉代角抵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即查阅了一些资料,看到解放前后出土的大量汉画像石图,并读到已故董每勘先生写的《说‘角抵’‘奇戏’》的专题论文以及吴曾德、周到两位同志在《郑州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上发表的《漫谈南阳汉画像石中的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2016年第6期发表的王达敏研究员《毛泽东与桐城派》,被《新华文摘》2017年第4期"文艺评论"栏目转载(第96~98页),并列为本期封面文章。王达敏先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徽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安徽大学学报》"桐城派研究"专栏特邀主持人。他在文中指出:毛泽东在求学阶段有六年时间浸润于桐城之学,其思想、文艺观念、审美趣味和创作风格等方面皆受到桐城派影响。他通过研读桐城诸家之作和具有桐城派气息  相似文献   

16.
拟话本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话本小说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拟话本”的讨论,也开始受到学者们的注意。如发表于1990年第1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上的李延先生的文章《关于“二拍”体裁的若干思考》,就是最近的一个例子。但相对说来,对“拟话本”的探讨,是目前话本小说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以为,“拟话本”涉及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认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经济地位的变化,不能不涉及雇佣工人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问题。蒋学模同志在《复旦学报》1982年第4期发表的《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几点看法》一文认为,近百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价值呈上升趋势。我在《复旦学报》1983年第1期发表的《关于劳动力价值变动趋势的几个问题》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针对我的看法,蒋学模同志又在《复旦学报》1983年第5期发表了《关于劳动力值价变动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以下引用此文,不另注明),继前一篇文章之后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对我是有启发的。但是,对于他在后一篇文章中所作的理论分析,我仍然持有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一个已有定论的历史问题。今天我来“重评”,并不是说我要推翻已有的结论,而是因为有人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作出了新的解释,因此我认为在新形势下,有必要重新论述这一问题。 左文华同志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发表的一篇题为《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点思考》(以下简称《思考》),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作了新的解释。他说:辛亥革命以前,“整个社会还是封建的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所以辛亥革命以  相似文献   

19.
《新疆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发表了署名蔡德贵的文章《阿拉伯哲学家法拉比》。读后感受有三:这篇文章是有针对性的,即针对本刊1982年第1期发表的拙作《关于研究新疆兄弟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史的初步设想》和同年第4期发表的阿不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伊明的文章《论艾卜·奈斯尔·法拉比的逻辑学说》,此其一;其二,文章的作者断言法拉比是“阿拉伯哲学家”,“法拉比的国别是不成问题的”;其三,文章就“法拉比的哲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矛盾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学术动态     
《晋中教育学院学报》的特色专栏《晋中教育学院学报》为促进山西省及地区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开辟了一个特色专栏——“乡土作家作品评论”。创刊两年来,该专栏共发表评论文章14篇。1990年第3期专门评介了诗人陈瑞的作品,发表的评论文章有徐秉琦的《陈瑞诗歌概论》和李守春的《脚踏乡土地呼唤民族魂——浅议陈瑞的<大地之歌>》。1990年第4期专门评介了毛守仁的小说,发表的评论文章有王大可的《毛守仁作品印象》、雁柔的《努力开掘民族文化的精华——我看<死舞>的人物形象及其穿透力》和常智奇的《论毛守仁小说中的象征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