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者通过对《中国象征文化》一书的评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符号成为人与文化连接的中介物;象征也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含有深刻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神话、史诗中含有来自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文化因素,古希腊艺术与西亚艺术具有诸多复杂关系,表明希腊文化有一些部分源自西亚文化系统。以神话、史诗和艺术为考察对象,按照时间顺序、传播途径、文化属性和造型相似性等,对文化和艺术造型加以比较,概要研究古巴比伦、西支闪米特、赫梯和希腊之间的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著名文化学家怀特在他的《文化的进化》一书中,曾表述了这样一个双点:文化的功能与用途是保障人类生活的安定与种族的延续。从特殊的意义讲,文化的功能一方面是联系人与环境,另一方面是联系人与人。类似的表述在其他文化学家的著作中也很多,给人一个总的感觉是,技术文化和思想文化的功能总是直接的、实体性的,而艺术文化(或审美文化)似乎不具有这些特性。究其根本原因,恐怕就在于艺术文化的存在方式,即符号形态所蕴含的种种奥秘。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理解艺术文化所具有的功能,应  相似文献   

4.
<正>书法,是一门高尚的艺术,是中国文化四大国粹之一(其他为琴、棋、画)。它是藉助于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汉代蔡邕《笔论》中讲:"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生态文化发端和生态批评的现实针对性加以考辨,认为现代性文化断根和消费主义使得人类遭遇到现代性危机——人类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生态理论从东方和谐思想中吸收营养而发生发展。文章对生态文学的特征与价值取向,生态批评的发展与基本特征加以深度研究,强调应该从人类价值中断入手对东西方前沿话语加以整合,优化生态文化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指导性,在生态文化东西方互动中坚持人类精神价值整体创新。  相似文献   

6.
《小鲍庄》的意义不仅在于讲述了寻根的故事,更在于讲述故事的方式:对神话的借用和置换形成了它宏大的书写视阈与审美气象,运用反讽艺术在显性和隐性的双重话语对峙中发现了失根的历史真相,通过多重象征意蕴探讨了人类命运、人类苦难、人类文化等宏大命题。在寻根与失根之间,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文化重建的现实思考与文化焦虑。  相似文献   

7.
我国汉代谣谚文化异常兴盛,其兴盛原因除谣谚艺术本身的发展、完善与传承外,还有官方发掘其功能,利用相关政策加以运用的影响。当然,谣谚作为人类生活中的现实艺术,最主要的职能应是满足于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在汉代,有适宜于广大群众从谣谚艺术中获得精神需要的社会环境,这是谣谚文化在汉代比较兴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现代艺术治疗学是现代心理学与艺术学结合而成的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艺术治疗学仅仅将巫术信仰情境中的艺术治疗作为艺术治疗史的一个萌芽阶段加以叙述,并未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角来研究。巫者的艺术治疗模式确实不适应于后巫术时代艺术治疗的临床实践,但是,对这一治疗模式的研究却可以为现代艺术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极有意义的参考。通过对巫者的艺术疗法进行研究,可以探讨人类心理世界中一个被误解或被遮蔽的领域,为人类文化的多种可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铭铭先生的《人类学是什么》一书中讲述了人类学主要研究的两大方面即:人类的体质特征和文化创造,而认定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核心。本文将从针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及我个人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继而阐述一些对"人类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见解和思索。  相似文献   

10.
想象:宗教与艺术的心理联结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艺术一样,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但又与艺术不同,是人类从自然中独立出来形成自我意识以后,对自身以及自身力量的一种虚妄认识。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某个阶段上,宗教与艺术这两种文化现象奇妙地联系和结合在一起,成为人类文化史上十分注目的事实。在这样的联系和结合中,宗教对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宗教虽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全球化语境下,对第六代导演如何提高创作水准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第六代导演应当重视挖掘民族生活深厚的文化意蕴,在表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与冲撞中,体现出作品的文化意义;要努力表现民族性格的积极面,展现我们民族素质升华、提高的进程;在借鉴外国电影技巧时,要注意适应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既要重视影像造型,又要重视情节化叙事;要寻求中外观众审美需求的契合点,通过带有民族个性与创作个性的情感,展示人类共同的人性美,并且对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与艺术趣味加以引导与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伏羲、女娲神话所蕴涵的文化意象的分析,推导出关于人类文化中宗教与科学的起源和二者关系的一些看法.作者认为,与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同步,宗教与科学是同时萌芽,互相包融的;随着各种文化形式的分化和发展,它们才各自成为独立的领域,并呈现出二者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传统批评对乔治·艾略特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丹尼尔·德龙达>的抨击集中在其犹太主题与人物塑造,这种误读来自对作者的超越时代的种族意识的无视.小说的犹太内容不仅促成作者在叙事艺术方面的突破,而且书中理想化的犹太人物、深切的犹太关怀,以及对其文化身分与种族意识的关注无疑将作者推到历史的前沿.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学者卜正民的《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一书生动地描述了明代商业文化。该书采用以“四季”概念为框架划分的编年体写法和多角度的研究视角,颇具艺术性和趣味性。书中分析了明代商业文化所具有的“纵乐”与“堕落”的两面性,观点新颖,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但作者在书中过于强调商业对社会变化的作用,忽视了其他社会因素,导致论述有所偏颇,对一些史料与史实的误读也使论述存在讹误。总体而言,该书视角新颖,文采优美,生动地描述出了明代商业文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作者在深入研读《西游记》文本及《性命圭旨》一书的基础上,发现二者的主题和结构竟然完全吻合,后者是前者的文化原型,前者是后者的艺术体现。《西游记》的作者所要表现的是阴阳五行、金丹大道、三教合一、实现人生等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西游记》不是一部神魔小说,而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文化小说。《性命圭旨》与《西游记》如出一辙,可以推断这两部书的作者很可能同出于安徽歙县唐太史之手,而不是吴承恩所著。  相似文献   

16.
由西北大学外语系青年教师胡宗锋等编译的《震惊世界的结局》一书,近期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19万多字,这是作者在西方文化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所取得的又一成果. 《震惊世界的结局》一书,是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主持编辑出版的世界探秘丛书系列之一.人类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传导水平的高下,一种文化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越多,它的发展也往往越高.  相似文献   

17.
评《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李炳海赵敏俐博士的《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一书最近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从文化学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力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读后颇受启迪。将中国文学传统置于古代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观照,对于本书作者来说可谓轻车熟路,得心应...  相似文献   

18.
原生环境是戏曲艺术的“前生因”,并直接铸就戏曲艺术的文化特征。丧失地方性也就丧失了文化特征,而不具备文化特征的平庸艺术形式是缺乏辐射力和生命力的,也不可能成为全国性剧种或世界文化遗产。因此,任何试图割断昆曲艺术与它特定存活生态之间血肉联系的行为都是极不理智的,“泛戏剧化”趋向已经并正在对昆曲保护传承工作产生严重的干扰危害。必须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传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的基本精神,就昆曲艺术植根吴地因而与生俱来的文化特征加以认真的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昆曲遗产的准确思路和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模式》一书奠定了本尼迪克特在人类学界的地位,《菊花与刀》则是本尼迪克特运用她的"文化模式"理论研究异己文化的成功例证。对这两部著作进行内在向度和外在向度的深刻解读,探求作者的研究视角、方法与理论框架对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启迪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多依赖于各种艺术,而人类的物质生活则更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艺术和科技推动社会的变革与前进。这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两翼。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名誉教授李政道所说的:“科学和艺术实事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的最高尚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造型艺术亦是美术,是艺术的一大门类。它是使用一切物质材料作为媒介,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创造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主观感受的艺术形式。它还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