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野心家江青窃得了“旗手”“功臣”之类称号,仍欲壑难填,竟大言不惭地在外国人面前自称“红学家”,为了假腥腥表示“谦虚”,又羞答答用“半个”加以限制。其实,无论“整个”也好,“半个”也好,“红学”从来就不是什么光荣称号。蔡元培等从民族主义观点出发,爬罗剔抉,专门求索《红楼梦》隐去之本事,被称为“索隐派”或“旧红学”。这种研究方法,连胡适之流也讥之为“牵强附会的《红楼梦》谜学”。而胡适、俞平伯等则用资产阶级实用主义对《红楼梦》进行繁琐考证,胡说什么《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是“情场忏悔”之作。对这种所谓“考证派”或“新红学”,毛主席早给了它一个盖棺定论,即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2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红楼梦学会和河南教育学院共同主办的纪念《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百年红学”开栏五周年暨《百年红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学报“百年红学”栏目顾问张庆善,文化艺术出版社总编辑查振科,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将军红学家”田永清等近20名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平心论高鹗》中有不少文字是反驳大陆学者俞平伯、周汝昌等红学家的,可谓“挑战典范红学”,尤其是“攻高鹗主观派之批评”一节从多方面对俞平伯《红楼梦辨》的论点进行逐条反驳,以证成其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的观点,同时对周汝昌及其《红楼梦新证》做了批评大于肯定的评价.林语堂之反驳俞平伯、周汝昌,议论不够平允,词气不够谦和.作为一家之言,林语堂的红学观点瑕瑜互见,某些论点还可进一步商榷、辩论,但不害其在红学史上应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问世以来,不同阶级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它作出了不同的评价。诚如鲁迅所说,从《红楼梦》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绛洞花主>小引·集外集拾遗》) 那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野心家江青又看见了什么呢?据她说,她看见大观园里有两个党:父党和母党,两党展开激烈的斗争,母党着实厉害,结局是“母党胜利了”。一句话,江青从《红楼梦》里看见了政治野心和阴谋诡计。  相似文献   

5.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十分重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评论《红楼梦》,古为今用,为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四人帮”反党集团却利用他们窃取的宣传工具,妄图控制和垄断对《红楼梦》的研究,为他们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阴谋服务。他们的黑笔杆常常从《红楼梦》中寻章摘句,含沙射影地恶毒攻击我们敬爱的华主席和其他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领导干部,攻击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学无术的白骨精江青还竟然冒充“红学”权威,到处做报告,发指示,侈谈《红楼梦》,无耻地自我吹捧。在一次长达几个小时的《红楼梦》谈话中,她吹嘘自己是“半个红学家”,挂着马克思主义“红学”的招牌,肆意歪曲和对抗毛主席的指示,兜售修正主义的黑货,为她篡党夺权大造反革命舆论。她的这次“红学谈话”,政治观点反动,思想感情腐朽,艺术趣味低级,是修正主义“红学”的黑标本,是一个难得的反面教材。剖折白骨精的“红学”,可以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认识“四人帮”修正主义的极右本质。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百学红学”栏目开办五周年,栏目主持人闵虹主编的《百年红学》一书于2007年12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百年红学》书名由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题写,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作序。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16日,河南教育学院院长刘金海在学报主编闵虹的陪同下赴京拜望了著名红学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特邀顾问冯其庸先生。刘金海对冯先生几年来给予学报“百年红学”栏目的热情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并代表学院诚挚邀请冯先生来郑参加由中国红学会和学院共同主办的2005年全国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冯先生欣然应允,并挥笔为盛会提写了“百年红学”。学报主编、“百年红学”栏目主持人闵虹向冯先生汇报了研讨会筹办的有关情况。83岁高龄的冯先生精神矍铄、侃侃而谈,对研讨会的邀请人员名单、主要议题和研讨…  相似文献   

8.
中华大文化还有经史子集形式之外的“载体”———这就是《红楼梦》。红学是中华文化震动世界的三大高峰和三大显学之一。甲骨学代表了中华早期文化造诣;敦煌文化,可包括南北朝、隋唐这个极不寻常的文化历史大阶段;《红楼梦》,可包括宋元明清这一大段历史的文化精神实质。三者都代表了一个重要时代历史文化发展的辉煌遗产。其“学”的形成,在于它的内涵底蕴的极其丰厚与“重新发现”。三者并列无愧。《红楼梦》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境界文化状态的神奇表现。《红楼梦》是理解中华文化的总钥匙。从中国学术发展的本质看,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新国学”是时代推迁之势所带来的必然的演化发展。红学研究中有两条重要比喻未能引起重视。一是美国学者提出的《红楼梦》是“研究、理解中国文化”的“一条主脉”的崭新命题。《红楼梦》不宜冠之“百科全书”,因似有“知识摆摊”之嫌;它是理解中国文化的一条生命精气贯注、运行流动不息的“主脉”。二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华林”。贾宝玉并非要做一个“华林挽歌”的撰辞人,我们的红学也不能是为了“歌颂悲雾”而不礼赞“华林”。  相似文献   

9.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评价问题,被红学家视为“红学爱好者至为关心的红学公案”(刘梦溪《拥挤的红学世界》《文艺争鸣》1989年第5期)。为此,笔者把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论争意见,分三个题目,粗略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论“新红学”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 1921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刊行,掀开了“新红学”历史的第一页。继之,俞平伯先生于1923年写成《红楼梦辨》。曾以通信的方法,与俞平伯先生讨论《红楼梦》的顾额刚先生特地为《红楼梦辨》作序,鲜明地提出:“我希望大家看着这旧红学的打倒,新红学的成立”。顾颉刚先生的愿望在红学史的发展中完全实现了。《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辨》问世之后,旧红学的余音虽不绝如缕,但是,从《红楼梦》研究的全面情况看,直到1954年,新红学始终是红学园地上的主要潮流。我们可以把红学生上的1921年到1954年称之为新红学时期。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成书新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胡适博士在一九二一年发表了《红楼梦考证》一文,对索隐派发动了一场击溃战以来,“自传说”在红学研究中一直保持着主流派地位。脂评本的不断发现,有关《红楼梦》的前清私人笔记和别集的搜集和流布,有关曹家的满汉文档案的利用等等,都是这个方向的继续。现在,大多数红学家仍然接受胡适的主要观点,胡适的理论体系依然在红学中占据着统治地位。潘重规的怀疑、戴不凡的挑战声弱和寡。表面上,红学的天空一派晴朗,事实上,几朵乌云仍使红学家们忐忑不安。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于七月廿一日至卅日在哈尔滨友谊宫举行。这次红学盛会,有老中青红学专家及研究人员一百三十七人参加。会上著名红学家冯其庸等介绍了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情况,并讨论了《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倾向、艺术成就、版本、  相似文献   

13.
一从一九七二年底到一九七五年这两三年的时间里,学术界曾掀起一个有工农兵参加的评论《红楼梦》的热潮。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大家肯定《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历史小说,至今仍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对两百多年来地主资产阶级歪曲和诋毁这部小说进行了必要的清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虽然大家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看法还不尽一致,对整部书作出马列主义的评价还须作更大的努力,这些都是学术研究中的正常现象,是可以通过百家争鸣,不断探讨来求得解决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作女皇梦的江青,恬不知耻地自称为“半个红学家”,到处散布荒唐可笑的谬论,肆意歪曲《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为其反革命阴谋大造舆论。同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曹雪芹逝世 2 4 0周年。 1 8世纪中叶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时候 ,脂砚斋就开始了对这部伟大作品的评点———即研究工作。 2 0世纪开始 ,《红楼梦》的研究走上了科学道路。为了纪念红学研究的百年历程 ,并纪念曹雪芹逝世 2 4 0周年 ,河南教学学院学报从 2 0 0 1年开始酝酿策划 ,并于 2 0 0 3年开办了特色栏目“百年红学”。“百年红学”栏目刊发的主要文章采用了“分题综述”形式 ,重点围绕 2 0世纪红学的发展史、《红楼梦》的版本研究、思想研究、总体艺术成就研究、形象描写成就研究、语言研究、后 4 0回的研究、《红楼梦》的…  相似文献   

15.
从清朝乾、嘉年间《红楼梦》最初在社会上流传到现在,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研究文字,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笔者无意于进行系统、全面的评说(有郭豫适先生的《红楼研究小史稿》和《红楼梦研究小史续稿》、韩进廉先生的《红学史稿》可资参读)。这里仅摄取几个“亮点”,以显露“红学”进步的几级阶梯。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近现代学术史是从《红楼梦》研究开始的。百年来,红学研究走向科学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对20世纪红学得失和发展动向等问题进行回顾、总结、反思和交流很有学术意义。为此,《河南教育学院学报》于2003年开办了“百年红学”栏目。栏目重点关注20世纪红学的发展史、《红楼梦》研究的主要成果即《红楼梦》的版本研究、思想研究、总体艺术成就研究、形象描写成就研究、语言研究、后40回的研究、《红楼梦》的比较研究、《红楼梦》的探佚研究、《红楼梦》的作者及作品主要人物研究等方面。2008年,栏目将更多地审视21世纪红学…  相似文献   

17.
余英时的红学观点集中地体现在其代表作《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之中,他提出了“红学革命”的“新典范”的说法,并试图在辨明红学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深化《红楼梦》文本研究,开拓红学研究的新境界。尤其是“两个世界”构想已然对《红楼梦》的意义阐释产生了明显的现代启示意义,开阔了红学研究的视野。余英时善于运用“实证”与“诠释”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红楼梦》,这一方法足可为红学研究者取法。  相似文献   

18.
异端邪说日交驰极言二本辟夷之──红学研究忧思录仝志编者按红楼梦是伟大的国宝,红学是举世闻名的显学。只是发表红学成果的园地过少。为了宏扬民族文化,繁荣学术研究,本刊特辟“红楼梦研究”栏目,欢迎海内外新老红学家和广大红学爱好者踊跃赐稿。同时,诚如仝志的《...  相似文献   

19.
脂批本不是仅仅只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三种,而是共有十二种。绝不是“由同一个骗子,在土作坊里制造出来的。”但“红学”确实面临危机:危机之一,“红学”已陷入新的模式,不能自拔;危机之二,红学界信息不灵,“闭关锁国”;危机之三,未能有力地贯彻“双百”方针。救治之道在于,按照小说创作的规律,深入研究《红楼梦》文本,创造出《红楼梦》研究的新模式;《红楼梦》研究对外开放;彻底贯彻“双百”方针。如此,《红楼梦》研究将开拓出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研究的意义——世纪之交检讨“红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一个世纪的红学,其主要成就是在考证方面,在《红楼梦》研究的“意义”层面则始终未能得到实质性的开拓。这种缺陷突出地表现在大多数研究者对曹雪芹原著和高鹗续书之间的巨大精神质素的差异不能分辨,以及各种远离文本的红学“热点”所形成的“泡沫红学”的虚浮。老一代红学家中,只有鲁迅、胡风和周汝昌认识到“两种《红楼梦》”的精神性对抗之文化意义。百年来对《红楼梦》“意义”的探询评估其大端有二:“婚恋主题”和“政治内蕴”,但无力作出深刻的历史洞见、文化阐释和美学解剖。脱离开中华文化的大背景就不能发现《红楼梦》的真艺术,对《红楼梦》的审美观照仅仅用西方文艺理论的一般小说学是远远不够的。红学的根本突破在于红学、国学和西学的契合。《红楼梦》研究关系到中华民族灵魂的铸造和民族精神的再振,新世纪的红学生力军已经开始萌动和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