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南亚国家的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质量研究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达国家的社会指标运行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 ,随后演变为生活质量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生活质量研究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同国家的生活质量研究模式 ,以福利制度为主的斯堪的纳维亚生活质量研究模式强调客观指标的重要性 ,而以自由经济为主的美国则更注重以个体感受为主的主观维度生活质量模式。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的结合是 2 1世纪生活质量研究的主要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20年来我国家庭生活质量研究的历程回溯与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登国  王培刚 《学术交流》2007,(11):129-132
自1987年以来,我国家庭生活质量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一领域的指标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纵观学者们的研究,已在三个方面基本取得共识:一是分析测量家庭生活质量应采用主观和客观双重尺度;二是应从满意度而不是幸福感角度去测量家庭生活质量的主观感知;三是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核心因素为婚姻质量。但研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1.许多指标测量过程事先并没有进行慎重的理论思考,也没有对家庭生活质量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明确界定;2.不少研究对家庭生活质量究竟含有哪些层面及各层面之间的关系关心不够;3.一些研究热衷于为家庭生活质量估计一个单一的刻度;4.家庭生活质量的主客观指标单一使用或混合使用局面同时并存,研究成果之间难以形成对话平台。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家庭生活质量测量的科学性、指标的灵敏性和可感性、指标的信度和效度等均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家庭生活质量研究层次的提高和学术深度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是目前学术领域研究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认为当今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总体上处于比较理想的水平,并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发现影响大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首先是学习满意度,其次包括人际关系满意度、精神满意度等10个方面。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和年级对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 1 991年和 2 0 0 1年两次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 ,从 6个方面 ,选择了 9个主要指标对近 1 0年来北京城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轨迹进行了初步的描述。研究表明 ,近 1 0年来 ,北京城区居民在物质生活方面有显著改善 ,但无论是 1 991年 ,还是 2 0 0 1年 ,生活质量综合指数得分都没有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 ,这说明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是目前学术领域研究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认为当今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总体上处于比较理想的水平,并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发现影响大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首先是学习满意度,其次包括人际关系满意度、精神满意度等10个方面。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和年级对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精神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廖小琴 《学术交流》2005,3(12):160-164
提高生活质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精神生活质量,它表示的是精神生活满足个人精神需要的客观程度以及个人对这种满足状况的主观感受。因此,衡量精神生活质量,需要以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相对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简明实用的原则为指导,采取精神生活特性、精神生活需求、精神发展程度和精神感受作为衡量指标。在衡量时,需要密切联系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要注意指标使用中的权重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乡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比较研究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邢占军 《社会》2006,26(1):130-141
本研究在山东省范围内取样(N=1224),对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运用于城乡居民的测量学特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适用于城乡居民。运用该量表对城乡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初步比较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农村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低于城市居民。这种差距反映了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差距。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对农村社会的观念与心理冲击要远远大于城市社会,因此农村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应当引起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主客观指标结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1995年武汉市千户居民家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资料为研究依据,探讨了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主、客观指标之间的结构联系。文章认为,影响主观家庭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婚姻满意度、居住满意度和家庭收入。而影响家庭居住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住房数量及住房质量;参照标准对居住满意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婚姻生活质量方面,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配偶理解程度”,“夫妻是否为用钱闹不和”,另外,“家庭关系”对婚姻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圣云  马仁锋 《创新》2013,(5):59-61
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城市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质量研究是城市群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客、主观两方面因素构建生活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城市群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生活质量指数对长三角城市群生活质量地域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居民生活质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武汉市千户居民家庭生活质量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地考察了当前城市居民家庭在经济收入与消费、居住环境与条件、市内公共交通、人际交往、闲暇娱乐等方面的基本状况,描述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工作与职业,以及对家庭生活各方面的总体评价。同时还对目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董事及董事会既是公司治理的主体,也是公司治理的客体,处于公司治理承上启下最为核心的地位.董事及董事会不可能具有独立性或中立性,这是由每位董事与生俱来的身份差异决定的.现行公司法一味强调董事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而相应的董事选举制度设计并不支持董事的独立性要求,致使董事角色错位,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效率.应明确承认不同类型的董事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名选任,并由提名人对被提名人的职务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王越芬  郜娜 《社科纵横》2010,25(10):120-122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政权由一时强大到失去执政地位,退守台湾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党建的失败是其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从党的建设的角度,通过分析国民党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方面的失败,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高洪 《日本学刊》2006,(3):32-40
日本民主党作为最大的在野政治势力,十年来一直在日本政治局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4月,民主党因“伪造电子邮件”的政治败笔又经历了一次新的整合,素以手腕老辣、信念坚毅著称的小泽一郎终于走上前台。随后,作为两大保守政党间新一轮较量的千叶县国会议员补选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胜利结束。民主党的变化给日本保守政治局面带来新的波澜,但无论是对于民主党还是小泽一郎来讲,只有主张相对温和与稳健的内政、外交政策,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困局。  相似文献   

17.
尚会鹏 《日本学刊》2007,(2):95-108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出发,认为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缘人”,认知的参照群体不像中国人的群体那样具有恒定性,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是:“个我”与“群我”的融合;“表我”与“里我”的熟练切换以及序列、位置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种文化机理构成一种“缘人”的“自一他协调”式的自我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亦有弊,在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的今天,日本人的自我认知模式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11):104-109
历史学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和彼此融合,是开展学术研究以及推进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科学与中共党史研究的交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缺乏从整体上关注和审视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因而,通过研究个案的学术史梳理和考察,为不断深入推进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提供新思路。这是不断完善党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自古即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区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 ,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东邻日本即属于此东亚文化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有关日本人及日本文字的起源问题1 ,亦均与中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 ,在日本即有“天孙降临”的典故 ,中国则有“徐福东渡”之传说 ,中日之间更有“同文同种”的说法。但迄今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 ,从严密的科学角度考察 ,此类记载与传说有些是难以凭信的。至于日本人究竟起源如何 ?国内外学者特别是日本学者进行了深入探…  相似文献   

20.
元初江南故宋之地,其诗风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宋末诗风的延续,江湖诗风占据主流的位置。其原因则与蒙元统治的逐渐稳固、遗民心态的淡退、江湖诗人群体的依然存在,以及诗歌的发展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等因素有关。其诗风则表现为形式上的偶俪熟俗、风格上的流丽清圆,以及空疏无学、矫激任气,这样一种风气,直到延祐开科取士、诗风崇雅,才有了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