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河流域的六个侗寨于2013年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文章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历史人类学方法对六个侗寨迁徙的非连续性历史记忆及其村落共同体的社会构建进行了分析。坪坦河侗族人既有"江西移民"的历史记忆,又自称为本地土著。定居坪坦河以后,尤其自明清以来,他们又通过大量碑刻、木刻等文字记录方式进行村寨历史建构。当地人正是通过历史的虚构与实构,诠释了其先民的多元族群互动融合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
正沿着蜿蜒的坪坦河畔,三五里就可以看到一个村寨,寨门、鼓楼、风雨桥……整整一百里,侗族文化尽收眼里,活脱脱的一个"侗族文化博览会"。这里,被誉称为"百里侗文化长廊"。我们要去寻访的坪坦村,就坐落在"百里侗文化长廊"的核心之地,是这里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坪坦村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是坪坦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坪坦村为纯侗族聚居村寨,共辖17个村民小组,常住236户1093人。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侗族传统文化尤其是语言、服饰、建筑、饮食、礼仪、  相似文献   

3.
李立 《民族论坛》2014,(11):39-39
通道县委、县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历来非常重视。如今,在通道侗乡山寨,特别是在坪坦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旅游相结合,许多游客积极参与抽陀螺、踩高脚马、哆毽、吹芦笙等活动。同时,为使在校学生能够了解和学习侗族传统体育活动,我们在县一中、四中、职业总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正金秋时节,桂花飘香最诱人。金灿灿的稻谷裹着侗家人辛劳的汗水铺满田垄山坳。悠悠坪坦河犹如一条银光闪闪的玉带,自南向北流入渠水。河水清清,蜿蜒如歌,沿河的17座福桥将两岸珍珠一般的侗寨一个个连起来,共同构成了"百里侗文化长廊"中美丽的风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月桥、中步头桥、中步二桥、永福桥、迥福桥、永定桥、文星桥、普济桥、迥龙桥等9座桥,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坪坦风雨桥"。如此密集的风雨桥群让来到这里的专家及游客啧啧称奇,而这里侗族同胞依山傍水而居、热爱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更是让人大为惊叹。  相似文献   

5.
正那天陪北京及省城来的专家考察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申遗侗寨,从坪坦河上游沿河而下,中步寨就是第一站。寨外的风雨桥上飘来侗族大歌的歌声,这天籁般的歌声使得大家加快了进寨的脚步。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生长,农事忙过了,村民们难得几天清闲,村里的侗族大歌队歌手们正在风雨桥上练歌。这歌声是侗寨给专家们的第一个感动。歌队的领队杨大姐充满喜悦地说:"中步村能进入了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这可是我们侗家的骄傲,全村人都很高兴,村里的文娱活动开展得更多了,姐妹们练歌也更来劲了。"  相似文献   

6.
正侗族,栖身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崇山峻岭之间,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民风民俗,造就了绮丽多姿的侗族文化。侗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侗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走进通道侗寨,鼓楼前、芦笙坪里、风雨桥上,甚至寨门边,随处可见形式多样的侗族传统体育活动。孩童踩高脚、拣子嬉戏打闹,青年人抽陀  相似文献   

7.
正芋头侗寨建筑不是画,但有着如画般直感的风景形象;不是诗,但有着如诗般的节奏和旋律。它是侗族现代建筑的精髓,从大自然中收集最赏心悦目的东西,巧加安排,组成一个最赏心悦目、最动人的整体。芋头侗寨现有2个自然村,因地势而形成两个不同的侗寨类型:有70余户居民的高雨自然寨,依山傍水而建,称为山麓型侗寨;有60余户居民的务衙自然寨,在狭谷两边和山梁上鳞次栉比地布满着吊脚楼,形成山脊型的侗寨。  相似文献   

8.
正坪坦河由北向南静静地蜿蜒,在灼烈的阳光下闪着细碎的波光。这是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一条不大的河流。在坪坦的两岸缓布着许多侗族村寨,绵延50公里,构成了通道独特的侗乡文化长廊。整个武陵山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奇迹。在一个内陆的广大区域,以一个天然冰箱的能量保存着与周围地区迥然不同的文化秉性,传承着千百年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这在全中国和全世界可能都是独一无二、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人们在体味和品鉴这种文化味道的同时,也在以好奇的目光寻解这种神奇现象形成的基因密码。  相似文献   

9.
正从通道县城往南,沿坪坦河逆流而上,走10公里后,前面的一座大山让清清的河水转了一个大弯。当汽车慢慢爬到山顶时,眼前霍然开朗——山的那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皇都侗寨就完整地呈现在眼前。皇都是通道县的一个纯侗族村寨,由头寨、尾寨、盘寨、新寨4寨组成,总人口2373人,其根据4条龙脉的走向形成独特的居住环境。皇都侗文化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民俗独具特色,语言、建筑、服饰、节  相似文献   

10.
"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产生、发展和传承与当地的生态息息相关。本文基于"侗族大歌之乡"岩洞侗寨的实地调查,拟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三个方面入手,探究生态对"侗族大歌"生存状态的影响,并试图从保护自然生态、完善社会生态、维护人文生态等基础性保护路径来反思和考量"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美丽的风雨桥、鼓楼、吊脚楼、梯田、水车和侗寨,无一不浓缩了侗族文化的精华,更体现海阔天空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寨便是其中完美的范例──三江侗家:景中的屋 画里的家  相似文献   

12.
<正>侗寨防火一直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而这次骆团侗寨的火灾则将这个问题凸显了出来。在过去,侗族村寨历来就有相当严密的防火、救火习俗,侗寨的防火工作是做得很好的,这是侗族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千百年来,侗族同胞把防火作为头等大事来管理。每一个村寨都经常用通俗易懂的侗歌宣传国家相关法律,建立村  相似文献   

13.
宴请是侗族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本文基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镇骆团村长时期的田野调查,以侗族宴请为研究重点,进而探究宴请作为整合侗寨的运行机制。根据宴请目的将侗民宴请分为日常性宴请、仪式性宴请和工具性宴请,从而探讨宴请在整合私人关系、房族网络、政治资源等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从现实意义来看,宴请可以被看作是乡村振兴中侗寨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进而为民族地区治理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正>上岩寨坐落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东邻侗寨地坪,西靠侗族圣山三省坡(海拔1336.7米),西南与广西干冲侗寨仅一山之隔,南毗苗寨孟冲,北接侗寨虾团,为独坡"八寨之头村"[1]。上世纪50年代,上岩坪寨划为上岩、坪寨两个行政村,上岩村现辖338户,合1411人,坪寨村现辖300户,合1288人[2],全村98%以上人口为侗族。  相似文献   

15.
侗寨防火一直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而这次骆团侗寨的火灾则将这个问题凸显了出来。在过去,侗族村寨历来就有相当严密的防火、救火习俗,侗寨的防火工作是做得很好的,这是侗族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千百年来,侗族同胞把防火作为头等大事来管理。每一个村寨都经常用通俗易懂的侗歌宣传国家相关法律,建立村规民约,家家户户门前都建有防火的水塘,一方面用来防火,另一方面可以养鱼供作食用,  相似文献   

16.
<正> 侗族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鼓楼文化就是这种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专家学者。一、鼓楼的起始学术界对侗族鼓楼的起始有三种说法,一是鼓楼先于侗寨兴起;二是鼓楼与侗寨同时兴起,三是鼓楼后于侗寨兴起,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理由。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鼓楼先于侗寨兴起,即先立鼓楼,再立萨堂,后立寨子,这是侗乡建立  相似文献   

17.
<正> 侗族建筑以木房、鼓楼、寨门、风雨桥和凉亭著称。本文仅从美学角度就侗族建筑艺术淡几点粗浅看法。一、侗族建筑是群体的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巧妙融合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形状、结构以及装饰、色彩,又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它不仅具有时代特征,也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  相似文献   

18.
有科学家从生命科学的领域实验和考证出,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侗族的DNA最为古老。侗族是否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或许,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太过模糊和遥远。但是,坪坦河边,这些丰富的民族集体记忆,的确蕴藏着太多我们还未知的秘密。穿越通道"侗文化长廊",让我对于生活在"南楚极地"的这个名叫"侗"的民族,从此不再陌生。  相似文献   

19.
正有科学家从生命科学的领域实验和考证出,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侗族的DNA最为古老。侗族是否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或许,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太过模糊和遥远。但是,坪坦河边,这些丰富的民族集体记忆,的确蕴藏着太多我们还未知的秘密。穿越通道"侗文化长廊",让我对于生活在"南楚极地"的这个名叫"侗"的民族,从此不再陌生。  相似文献   

20.
侗族是我国南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侗族的传统建筑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素以造型美观、结构巧妙、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而著称。古朴典雅的重檐吊脚干栏、寨门、风雨桥、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