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987年1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部门曾联合发布《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要求新闻出版等有关单位试行。试行一段时间之后,便正式确定下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己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12月13日发布,于199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语言实践中,关于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一、世纪和年代误用汉字依据《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①段玉裁注:“《汉书》多用‘哥’为‘歌’。”但时至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已经不会有人在写  相似文献   

2.
从李白的诗歌看唐诗中数字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作用不同,这在唐诗中也不例外。通过对李白诗歌中数字运用的特点的归纳,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数字上的差异研究和不同英译本的分析发现对唐诗中的的数字要根据汉字数字的表达本义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以达到让国外读者“知之”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使出版物在涉及数字(如表示时间、长度、重量、面积、容积和其他量值)时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体例统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于1987年1月1日公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规定》的主要内容是:1)总的原则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相似文献   

4.
汉语数字表述体系中,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使用有很多交叉部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材在数字使用上存在三个地带:规范、选择和模糊地带.我们要遵循<规定>,根据数字环境是否具有统计意义来选择表述符号.我们倾向于把阿拉伯数字当作符号使用,看作数字;把汉字数字当作词来使用,看作数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行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范使用上,存在着一些严重影响出版物质量的问题.由于汉语语言文字的表述方式十分丰富,作为一种法定规范,必须考虑到十分复杂的编辑实际,不宜搞"一刀切”,要灵活掌握和处理,这对编辑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社会老龄化产生耦合。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忽视了乡村老年人的数字权利保障,该群体数字权利体系和救济体系皆不完备,且怠于使用数字技术,难以实现数字权利自我保护,利益相关主体对该群体数字权利保障的参与度亦不高。乡村老年人享有数字人权,系既有权利及依赖于数据信息而享有权利的数字化表达;数字化的社会权利表达包括数字生存保障权与数字受教育权;数据与老年人形成依附关系时具有排他财产权属性,数字人身权保护针对个人数字信息权和数字隐私权。维护乡村老年人的数字权利,须推动乡村老年人数字权利保障入法入规,强化公权力部门在乡村老年人数字权利保障中的积极作为与担当,尝试建构数据信托和数据代管人制度,打造多元利益相关人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物版权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物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包括建立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统一标准,制定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物的准入标准,增强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选择有效的技术措施对版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
新闻教育部的专家团队联合众多对外专家,耗时8年,得出了一套关于44个汉字的“美容”方案。仅止于这个项目就已经不知道要花费几千万大洋,修改这44个汉字在出版物上的应用所需要耗费的资金更是难以计算。在这44个汉字“美容”的背后,究竟要付出多少劳动和财富?难道这与百姓生活无关?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是学术出版的潮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加入到优先数字出版的行列中去。但当前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存在着规范性意识不强,优先出版形式、优先时间、技术流程等缺乏行业规范和行业内部统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提高学术期刊规范化意识,建立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规范化体系。规范化体系应包括优先数字出版平台登记、优先数字出版编校流程、优先数字出版形式规范、优先数字出版文章注释体例、优先数字出版物样本送交、优先数字出版物"出版日前(印前)审读"制度和优先数字出版物审读后数字版本更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国际条约,还是我国《著作权法》,均未对发行适用的技术环境和作品载体形式做出限制性规定。事实上,只要数字出版物复制件的物权人能够以加密等技术手段保证转售以后只有一份复制件,根据权利穷竭原则,就不会发生侵权。从物权人利益实现、经济及公众获取作品途径等角度看,数字出版物二手市场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已有实例对其进行了探讨且现有技术也可以解决其争议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数词,往往与精确联系在一起,但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的词义却是模糊的,而模糊数词的语用功能也是精确数词所不能替代的。模糊数词可分为四类:作为认知参照点的整数,数词的复数形式,并列连用或用or连接的数词,带有近似语的数词。它们独特的语用功能有:省力,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在精确信息空缺时提供大致的粗略信息和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2.
数字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英汉数字鲜明地体现了各民族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及心理等文化特色。本文通过对中英文数字:’(化内涵的比较,归纳出了数字翻译的几种可行性策略,旨在提高数字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数词不仅仅用来表示数量 ,在文学作品 ,数词还可用来修辞 ,表夸张、比喻、双关、层递等 ,模糊的数词也是其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数词 ,不仅给文学作品带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而且给读者带来无穷的韵味  相似文献   

14.
针对书刊中出现的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的误用,利用一些常见的数字用法错误进行辨析,指出其正确的用法,寻找错误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汉语成语中数词的语义分析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词在汉语成语中的使用是灵活多样的。本文对汉语成语中数词语义的确定性及模糊性进行了分析 ,详细论述了将其译成英语时所采用的各种翻译方法 ,并指出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一篇好的英语报刊财经报道,其数字的运用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罗列或堆积,而是多种处理方法并举的灵活运用,如比较法、扩大法、缩小法、比喻法、解释法、悬念法等。在英语报刊财经报道中,如果能够恰当地灵活使用各种数字处理方法,那么就可以更为鲜明地说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并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准确性、客观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数词是语言科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是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类。精确的数字能传达清晰、确切的语义信息,但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其语义由精确转变为模糊。本文着重分析了唐诗中数词的模糊性和修辞功能,并提出了一些模糊数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数词以及数字式略语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表示不同的语义。本文集自己多年的翻译和教学经验,选取大量的例句,指出在翻译数词以及数字式略语时要根据其具体的语义,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具体的民族特色,采用直译、意译或省译的方法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9.
俄汉两种语言中的数字文化 ,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及成因。俄语中数词“虚用”现象的翻译应采取灵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英汉语中的数字符号深深地打上了各自文化的烙印,并呈现出诸多不同的所指和能指,而这源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如民族心理、民族历史、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汉语数字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英语对应物有相异之处,造成了在英汉互译时,译者应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方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