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87年1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部门曾联合发布《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要求新闻出版等有关单位试行。试行一段时间之后,便正式确定下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己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12月13日发布,于199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语言实践中,关于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一、世纪和年代误用汉字依据《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①段玉裁注:“《汉书》多用‘哥’为‘歌’。”但时至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已经不会有人在写  相似文献   
2.
《易》日:“无往不复,天地际也。”中国文化对世界运动与宇宙结构的根本体验与认识,就是认为天地万物的运动规律是一种周而复始的环周运动;宇宙的根本结构是一种圜道结构。这种理念直接制约着汉语修辞活动和修辞结构。如篇章结构的“起承转合”模式;表达结构的“由内向外、再由外回内”的反转过程;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循环往复  相似文献   
3.
“副+名”结构在当代语言运用中比较普遍,具有“副+形”组合所不可替代的语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这种组合不仅具有表达的解构性和言语的经济性,而且具有修辞的封闭性和审美的联想性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4.
异质组合与语言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异质组合已成为修辞的基本特征,究其原因是异质组合能够赋予语言以张力,使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语言因素和平共处,其组合的入侵力强烈冲击听读者的生理知觉,形成强大的张力效应,为不可言之事、之理、之情提供了可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围城》比喻的审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秀芝 《学术交流》2005,(6):147-149
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之所以精湛,不仅因其丰富多彩,更因其意蕴深邃。它蕴涵着汉民族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精警的隐喻结构与通脱的哲理内涵,虚实相涵的哲学理念与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具象的思维方式与“立象以尽意”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6.
名词意象叠加是一种颇具审美效应的召唤结构,它的审美认知机制是凸显意象,引起审美注意,借助词语缺席,召唤解读欲望,启动“完形感知心理”,运用审美经验,展开审美联想,在知觉的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的相互统一的作用下,实现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7.
商品品名是商家与消费者对话的纽带,一个含有修辞因素、具有形象美、联想美和意蕴美等审美追求的商品命名,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好感,打开销路,创造良好的商机。  相似文献   
8.
修辞的解构是打破语言规范和常理的一类变异用法 ,它是修辞运用中的普遍现象 ,并具有语用和审美功能。同时文章剖析了其审美心理生成原理 ,推定“距离产生美”是其解构的心理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荀子·劝学>的"鼫鼠五技而穷"和"尸鸠在桑,其子七兮"的古代传注的今人译注做了商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荀子·劝学》的“鼠石鼠五技而穷”和“尸鸠在桑,其子七兮”的古代传注的今人译注做了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