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在于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和优势,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前景和走向,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新境界。综合中共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有关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央领导集体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特点和优势已经有了准确的把握,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有新的概括,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空间有新的拓展、前景有新的展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升到了很高的境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正如邓小平理论对于新时期中国发展的普遍意义一样,邓小平理论,同样领导和推动了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使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朝着有中国特色的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 ,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创新和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而且这种先进文化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只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推动下 ,中国的先进文化才能获得了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 ,才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的发展规律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朝鲜族文化遵循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又有其自身文化发展的特殊性 ,形成了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选择社会发展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主题,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在社会发展道路上所做出的艰辛探索进行梳理,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进行反思和调整的结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模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目标实现设计了现实有效的实践机制;社会主义本质论,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机制问题。邓小平在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及时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调整,使中国适应并融入了世界发展大潮。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浪潮则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道路中要解决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把握新经济有自己的理解.中国发展新经济面临一定挑战,但发展新经济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发展新经济有自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中国传统经济理论的突破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基础上 ,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 ,对中国传统经济观念进行了变革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观。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也应是一种自然过程,中国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拔高了生产关系,在实践中遭到挫折。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立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有其社会历史条件,经过了长时期的孕育发展,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体育正在不断发展,未来的几十年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该文从发展的角度,对中国体育曾经所走过的道路进行了反思,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朝规范对外贸易的各种法律文件中,清初绝对禁止对外贸易,康熙统一台湾后允许对外贸易,但全方位限制且不断加大力度。限制对外贸易的地点、商品、船只和商人的经营,使商人们行则违法、动则犯禁。显然,清朝的对外贸易法在本质上属于闭关锁国。  相似文献   

12.
唐代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达到空前繁荣,阿拉伯商人大量来到广州贸易,这与唐朝政府奉行开明的对外开放,尊重阿拉伯人的宗教习俗,给予外商贸易上的优惠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元代设有会同馆作为专门接待入京朝贡的周边四夷使节的客馆 ,它的设立对发展元与周边四夷的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会同馆也是中国古代中央客馆建制的组成部分 ,在制度方面 ,承前而启后 ,具有一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朝时期,我国的海外交往非常频繁,明州成为当时设有市舶司的外贸港口之一。昌国作为明州对外交流的交通要冲,是宋对外交往的活跃地区。期间,昌国与日本和高丽的交往最为频繁,特别是普陀山在这一时期的对外往来中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由于昌国地区在海上军事防御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代昌国作为海上重要防御前线的地位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5.
明朝末年,英国威得尔船队想发展在中国沿海的贸易,舟山成为他们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遭到了明政府的强烈抵制。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的开海禁,随着定海关、“红毛馆”的设立,舟山重新成为英国人的目标,他们在舟山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建立管理会进行贸易。由于清朝政府严厉控制对外贸易,尤其是乾隆中期的闭关,使英国人扩大在舟山贸易的图谋遭到遏制。  相似文献   

16.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外交往的主要模式之一。宋代中外朝贡关系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其政治性、军事性 ,尤以韩中朝贡关系为甚 ;二是随着市舶贸易的发展 ,统治者不断控制朝贡贸易的规模 ,朝贡贸易遂经历了由盛入衰的转变。与此同时 ,宋代的朝贡制度亦有所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夷务与商务——以广州口岸毛皮禁运事件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91~1792年广州口岸的毛皮禁运事件不是由单纯的商务纠纷所引发的,它涉及到了中俄间的政治冲突。广州与恰克图两个口岸相隔万里,却互相牵连。由清廷、地方官员及外国商人对这一事件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清朝的夷务管理与对外贸易间的关系,外贸在相当的程度上是为政治所制约的。清朝的夷务管理政策已逐渐与实际的需要脱节。  相似文献   

18.
宋朝是一个外贸往来非常活跃的历史时期。不仅在沿海港口聚集了无数涉洋前来的蕃舶 ,云集了大量衣冠各殊的蕃国商人 ,甚至出现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这一繁荣景象的出现 ,无疑与宋朝积极推行“招徕远人 ,阜通货贿” ,严格维护蕃商在华权益 ,热情款待蕃客 ,尊重远人习俗等政策分不开。但是 ,宋朝对蕃商的过分宠绥 ,又使蕃商在中国获得了某些不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明州海外贸易发展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朝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明州是宋朝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海外贸易的发展使明州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成为宋代重要的地方经济区域中心,对当地的政治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促使宋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市舶司,并对市舶司官员的考核进行了严格规定,同时经济发展使商人地位得到提高,商人可入仕为官。此外,海外贸易的发展还对明州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澳门兴起从葡人贿赂海道副使汪柏始,由于澳门港地理环境变化、葡国国力兴衰、明清政府海禁政策的调整,使澳门在中西贸易中地位从一个国际大商埠沦为一个以赌博为主的"梳打埠".澳门兴起开辟了中西交通史的新纪年,对世界贸易经济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澳门贸易地位的大起大落更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