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道路,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中国模式”的实质内容,也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实践的时空延伸,更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现代化的必然逻辑。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交融交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中国道路,立足时代发展特征,准确把握本国国情,加强改革开放,建设民主政治,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走和平发展之路,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均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改革开放最宝贵的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竞争和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可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时代逻辑三重向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内涵。改革开放是对"中国如何发展"重大历史问题的有效探索,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对世界局势作出了科学判断,对时代要求作出了重大回应,在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同时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予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重要参考,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可以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推动中国在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中贡献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3.
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国家民族兴衰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是对政治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目标定位主要体现在民主、法制、稳定、人本.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等四项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框架.培育和完善公民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发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实践之中,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魄力与高超的政治智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开辟与顺利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一是通过科学评价毛泽东与历史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开启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前提,同时也内在预设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选择;二是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破性发展,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三是科学把握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设计了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新的明确概括.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特色形成发展的立足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是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特色的外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特色具体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和平发展道路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把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指明了方向。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抉择。和平发展道路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机遇,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7.
目标选择问题是从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行深入探究所不可或缺、必须解答的基本问题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目标复杂而多样,是由具有多维性而又各具特色的子目标所构成的体系。其目标选择,可以从政治民主、政治效率和政治和谐等维度加以诠释和把握,进而为中国政治发展指明总体方向,为制定政治发展阶段性目标和政治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三个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新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应该正确认识"三个自信"的内涵和内在逻辑,深刻理解"三个自信"提出的客观必然性,领会提升"三个自信"政治认同感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基的确立,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行不通、新民主主义制度形态的逻辑演进,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政治缘由和历史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党和人民在相继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的基础上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上的集中体现,充分展示了这一制度的特色与优势.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制度之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七一讲话"提出的"两个创造"重大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的新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所形成的精神传统的逻辑结果,赋予了现代化的新内涵、新的结构功能和新的精神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总体性历史叙述,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才能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文化如何面对挑战和发展机遇 ,选择一条博采众长、且具民族特色又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文化发展道路 ,是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课题 ,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文化如何面对挑战和发展机遇,选择一条博采众长、且具民族特色又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文化发展道路,是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扶贫开发道路理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体系,通过理论分析,全面系统地阐释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实践逻辑和世界意义。研究发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是在坚持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基础上,立足贫困现实,以社会主义为制度基础、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扶贫开发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紧密衔接原则,开发利用贫困地区优势资源,重点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最终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态势和过程。研究认为,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理论基础,立足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基本前提,着力消除贫困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价值追求,把准核心要素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总体架构。在改革开放推进中逐步形成,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实践逻辑。而其世界意义在于为全球减贫治理贡献东方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全球减贫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提出"第二次结合"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近年来学术界对毛泽东"第二次结合"思想的逻辑起点、逻辑展开和逻辑归宿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当前新形势下,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现代化具有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首次完整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为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并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深刻认识和把握好这些意义的重要作用,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6.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人有关国家学说和政治制度思想最完整的理论阐述,是新中国的建国大纲和治国方略,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制度建构的政治基础和制度逻辑的一次全面的经典呈现;7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都是《论人民民主专政》所呈现的制度逻辑的现实演绎。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逻辑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也是中国革命成功和建设胜利的政治基础和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这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逻辑及其历史演绎的理论指南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对待“资本逻辑”的态度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逻辑的核心内涵和政治保障;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自力更生建设自己的国家,这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必须坚持的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归纳总结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显著的区别,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超越、继承、突破与创新。科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对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宪法因承载民主价值和理性机理而成为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制度标配。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制宪社会背景的区别以及政党产生和制宪次序的差异是依宪治国的历史逻辑,决定了新中国不能选择西方的宪法道路和宪法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是依宪治国的实践逻辑,依宪治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党的领导在依宪治国中发挥着领导和保障实施作用,是依宪治国的政治优势。宪法表述了党的领导成就,确认了党的领导地位,还应进一步规范党对国家机构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9.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党的十八大致力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彰显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和实质;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组织形式和协商内容;不断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上所形成的独特发展道路的逻辑延续,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产物,特别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惟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