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经验,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从不同层面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创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发展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和中国优秀文化的融合创新发展,自身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这样的逻辑体系是由其文化本质的实践性,文化内涵的辩证统一性,文化价值的功能性,以及文化发展结构的“四体八方”性所组成。文化本质的实践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基础,文化内容的辩证统一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机理,文化的“活化”和“浸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功能作用体现,文化发展的“四体八方”结构模式是文化的发展走向。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哲学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国模式”的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 《南方论刊》2006,(10):5-7
中国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中国模式”的提出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本文从“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中国模式”与其他发展模式的对比三个方面来理解“中国模式”的概念,最后总结出了把握“中国模式”需注意的三点。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思维模式问题的研究,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尝试从结构—功能的视角出发,阐述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发展社会主义问题上思维模式的异同,进而分析形成两种思维模式的主要原因。重新学习和认识毛泽东、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是一个适合中国发展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它在形成历程上可以分为萌芽、初创和形成三个阶段;在内涵上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的统一;在意义上,它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论,又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特有的贡献,同时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此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还必须澄清关于它的几个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模式"概念的系统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中国特色模式、社会主义模式、发展模式是"中国模式"的三重内涵;"中国模式"就是道路、经验、理论的有机统一,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模式"的三层外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生成发展的根本机制,是"中国模式"的成功之"道"."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对于行政程序法典功能模式的种类划分,国内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典功能模式的定位会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政建设、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市场经济建设与WTO规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功能模式应定位于一种"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于行政程序法典功能模式的种类划分,国内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典功能模式的定位会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政建设、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市场经济 建设与WTO规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功能模式应定位于一种“ 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结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本观念及其文化结构体系发展到现时代,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呈现出的一种新的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理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文化整体结构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全面把握由不同文化形态、不同意识形式要素所共同构成的这个体系的整体结构特性,这是建设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术之根本和历史之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只能由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决定;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同时担承的特殊文化形式和一般文化传统的角色,又内在地要求自己时刻关注世界文化总体格局的发展,不断增强自己对现代人类文化精神的包容性.社会文化反映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要以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为中介,这构成了文化功能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结构中,既包括有明显意识形态属性的因素,也包括那些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范畴的因素,这二者的融会和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整体结构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重视文化结构体系中社会心理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为中介反映社会生活,以发挥其认识社会生活和道德教育的功能,这是其文化功能整体结构的又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总结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对传统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思考、修正与发展。邓小平从时代主题、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等五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进行了阐述。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思想不仅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而且必将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要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首先有必要科学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基础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是这一制度立足于中国实际国情、决定中国政党制度的性质、发展方向、政党互动模式和政治结构状态的理论依托或根据。它是多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第一个层次即最内在、最本质的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个层次是基本原理层次,即是马列主义多党合作思想。第三个层次是实践层次,即马列主义多党合作思想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具有着鲜明的特性:整体性、传承性、实践性、先进性、目的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是不同语境下的同一概念.中国模式包含理念、条件和实现等三个层面以及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发展战略、主要动力、关键保障、目标追求、具体途径和措施体系等八个要素.中国模式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与科学性、自主性与民族性、渐进性与包容性、实验性与创新性以及人本性与人民性等.  相似文献   

13.
浅析邓小平的政治文明观及其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政治文明,是邓小平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尽管邓小平对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目标模式的论述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不同场合强调的着重点不同,但仍可以从中提炼和综合出民主至上、政治主导、制度权威、监督制约等四个变量,进而构成邓小平有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基本内涵和目标模式的四个生长点和支撑点。而政治文明的战略意义则在于: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它是推动中国政治体制转型,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良性发展的客观需要;它是社会主义中国跳出历史周期率支配,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最重要实践,又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拓前进的最强大动力。适应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必须牢牢把握三个认识维度:突出主题,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深入研究与揭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功能与内涵;贯穿主线,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进程和现实指向的高度,深入研究与揭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髓与真谛;把握国情,从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和面临重大问题的高度,深入研究与揭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制度体系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个层面,其中前者必须始终坚持,后者则必须与时俱进加以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互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模式的核心,讲中国模式,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提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特质决定了其对现实世界分析的独特性,即视野的全球性和分析路径的结构化。就全球视野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在全球进入金融资本集权的境遇中和后工业社会的语境下展开的。就结构分析来看,一方面,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内含了"功能思维→政府主导→理论引领→混合结构→人民主体"五个结构要素和相应的五个演进梯次,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内在逻辑"为特征的哲学分析框架;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执政为民)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实践创新),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应是在"深层结构→核心体制→运行方式"三个层级上进行改革,力争实现重大突破,并体现为"调整结构→改革体制→转变方式→建构秩序",从而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趋向"为导引的创新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颜利 《江汉论坛》2007,3(11):5-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根本突破,前者与后者有诸多方面的不同,但前者并不是对后者的"彻底否定",后者也并非"死路一条".在正确路线指引下,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可以改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前者对后者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正确认识、科学分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就要把它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根据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进行,要用唯物史观来科学评价,要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具有单一性,列宁则认为具有多样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因于对社会主又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探索.然而,承认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会带来一个理论上的难题,即社会主义有没有它的判断标准?这就需要对社会主义作概念辨析,区别不同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从中揭示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及其基本原则,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合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根本意义上的中国模式的精神实质,是一种多维结构的经济模式,又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系统改造工程,但不能替代中国模式。当代中国经济模式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制度基础并承载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宗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探索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道路与方式,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国际经济交换中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办事,在国内经济活动中追求社会主义多重价值目标,既讲效率又讲平等,追求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将社会主义的短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既是一种多维结构的经济模式,又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系统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态系统具有层次性,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生态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顺应政治生态环境变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奉行矛盾法则、自然选择法则以及生态位法则。要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化,必须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政治生态环境的协同进化;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输入—输出模式,提高政治生态效率;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微观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