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篇小说《高兴》是继《秦腔》之后,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又一新高度。贾平凹小说塑造的农民形象经历了从旧式传统农民到新农民的变迁轨迹,在贾平凹小说《高兴》中塑造了异于传统农民的特质突出的新农民形象刘高兴,并赋予小说主人公以深刻的寓意。  相似文献   

2.
文中从城市底层人群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典型形象的塑造,古朴、本真的艺术表现三方面论述了贾平凹长篇新怍《高兴》的思想艺术,揭示了《高兴》在当前小说创作中的价值和开拓。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的当代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把笔探入到弱势群体里。作为一个正面展示城市收破烂者生存状态的小说作品,贾平凹的《高兴》源于乡土立场,直接带领读者直面繁荣都市最底层的现实,正视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反映现代“文明”人性的冷暖和复杂,透视挣扎者的孤独和飘零。小说不仅仅在于关注当下的热点——展示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之痛,更重要的是对刘高兴这个挣扎者性格的展示、精神的透视和以刘高兴为代表的农民工在城市中位置的寻找。  相似文献   

4.
“他者”的浮沉:评贾平凹长篇小说新作《高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新作《高兴》塑造了一个具有新质的农民形象——刘高兴。他自觉认同城市,却遭到城市中国的拒绝。“垃圾伴生物”是进城农民在“城市中国”存在的隐喻性描述,无论是表层话语还是深层文化结构,刘高兴都是“城市中国”的他者。“最丑,也最俗”的五富是乡土中国农民形象的“代表”。刘高兴作为城市的“先适者”,自觉地带领“五富们”进入城市生活之中。刘高兴追求的不是个体解放,而是一个群体的解放问题。拒绝个体超脱、追求群体解放的刘高兴形象使当代底层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揭示贾平凹对当代乡土中国农民整体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10多年来,贾平凹一直关注着乡下人进城现象。他的长篇小说《高兴》叙述了农村人进城的悲剧。进城后的农民不久沦落城市的底层社会,而且受到了城市的冷遇和排斥。而这些农民由于其自身的局限也不能融入城市。他们进城的路还很漫长。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宏大背景上,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对当代农民的命运以一种新的关系(视角)即农民与城市及由此生成所谓的农民工的尴尬身份进行原生态写真,及时还原了当代农民在传统身份(及其内涵文化)没落之后生存处境的尴尬、艰难和精神困境。《高兴》是贾平凹继《废都》《秦腔》之后再次对时代情绪深度把脉并给与准确传送的“社会记录”的写实之作。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高兴》这部小说通过对城市拾荒者这一特殊人群的生活写照,不仅真实地呈示出富足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另面贫困,而且透过农民工噬魂的遭遇,有力凸现并发掘底层农民工充满盘诘的精神困惑,从中表达作者对中国当下现代化语境中农民的真切关怀与城乡关系问题的深切思考。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表现出创作主体立场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纠结状态,在这种纠结中又表现出对于传统性的倾斜。这样的价值立场在贾平凹后来的小说,如《怀念狼》、《废都》乃至《秦腔》、《高兴》与《古炉》中仍然有着充分的表现,而《浮躁》则是其滥觞。它展现了中国一代乡土作家在价值立场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传入中国之后,在中国掀起了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热潮。贾平凹借鉴《百年孤独》,把神秘主义作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贾平凹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商州本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自身独特的文学风格。然而贾平凹小说过度的神秘化,有时显得牵强生硬,损害了文本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引人瞩目的作家,他在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两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70年代末至今,贾平凹已发表和出版了80多万字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创作在题材选取、氛围格调、叙述品格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在新时期散文创作园地中独树一帜,构成了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长篇小说《高兴》的高度,不只在于对农民群体在城乡社会真实生存状况的揭示,还在于对他们生命和心灵的感同身受般的关切,在于对盲目“城市化”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的尖锐批判。刘高兴是附着了贾平凹现实体验与人文理想的自觉了自身价值的新型农民形象,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进步,也看到了人性的弊病,体制的尴尬,文明的迷失。贾平凹举重若轻的叙事和语言的智慧更使《高兴》进入一个美丽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高兴》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饱含个性特征可谓既得体又巧妙,这就是《高兴》的写作艺术之一。此外,在对人物人生状态的刻画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揭示这两个方面,贾先生在轻松的笔调中为我们揭示了一系列沉重的社会现象。综上所述,《高兴》举重若轻的写作艺术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3.
游离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尴尬人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兴》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最新力作,是其关注农民工问题的心血之作。笔者以细读作品的方法,从刘高兴的肾、高跟皮鞋、箫和名字四个方面入手多角度地分析《高兴》中的主人公刘高兴,一个游离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尴尬人物。  相似文献   

14.
《高兴》是贾平凹取材于当下现实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在对五富、黄八等打工者群体命运的书写基础上,通过刘高兴这一另类农民工形象,探讨思考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可能性和途径,从而使作品不仅呈现出与以往大量渲染苦难的底层写作不同的风貌,同时也成为记录农民工城市生活的鲜活文本。  相似文献   

15.
底层写作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上的热门话题,贾平凹以他长篇小说《高兴》对这一题材创作进行了新的艺术探索,不仅要写出底层社会人物的生存状态、历史命运,而且要从中探求他们的生命本质及其建构。在这篇对话中,作家坦诚了自己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这对理解作品与当下文学创作,应当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高兴》与“贾平凹个体文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的小说《高兴》,从史学格局看,显示了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精神推进的可持续性。这一贾氏特有的书写方式,称其为“贾平凹个体文学史”,有着这样四个层面的特质:时代跟进,直逼现实的史学意味;关注底层,忧患民生的感情投向;以小说形式,继续完成与政治的对话;农民人权问题的演绎与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兴》诠释着作为作家的贾平凹是不断营造史学格局的鲜活的文学史者。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来,文学创作中的乡土传统走着两条道路,一条为诗性的乡土叙事,充满温情的忆念。另一条为批判和反讽,重在揭示农民身上的劣根性。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再现了清风镇乡民们的日常生活,沿袭着乡村叙述的反讽路子,揭示批判了农民身上的痼疾和问题,表达了农耕文明行将消亡的现实状态。《高兴》预示着贾平凹创作上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变化,这部作品的叙事充满温暖,特别是以主人公刘高兴为代表的拾破烂群体,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爱帮助,成为一道温暖人心的风景。尽管他的外部环境冷漠冰凉,但是在人物生存的小群体精神依存上,依然让人感到了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8.
刘高兴是贾平凹新作《高兴》中的主人公。这个人物在贾平凹农村人物形象中,具有新意。这一形象的塑造,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值得斟酌之处。但无论怎样,刘高兴形象都折射出贾平凹思想感情的迷惘。贾平凹的迷惘,可以引发对身处的时代、人生、人性做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这是《高兴》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