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在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贾平凹是屈指可数的优秀作家之一。他以小说著称文坛,事实上,他的散文创作与小说相比具有更为独特的艺术价值;禅宗意识的自觉追求与渗透就是一个重要特征。贾平凹散文写自然,也写人,在自然中感悟人生的奥秘与在人生中追求自然的情趣是他的散文创作(尤其是游记类散文)的主旋律。这里就融入了禅,融入了禅对人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贾平凹的书法艺术对其散文创作产生了无形的塑化与熏染作用,其书艺精髓渗透到其散文境界、语言、结构诸方面,并由此酝酿出他近期散文质朴古雅的审美风格,帮助他实现了散文创作上的自我涅槃。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并非散文家,写小说是他的主业。散文不过是他的副产品。但,这副产品和他的主产品一样,都是一流的。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是又薄又小的一本,名为《月迹》,收集了作者自1979年至1982年间的34篇作品。这便是贾平凹早期散文创作的全部结晶。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的散文创作同他的小说创作一样,在当代文坛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读贾平凹的散文,人们看到的是一幅生活的写意画,听到的是一种生活的“天籁”的歌唱。清淡而隽永,委婉而含蓄,质朴而纯真,把人们带到一个淡色清音,空灵澄净的艺术境界,领略到一种特殊的似虚还实、疑无却有、不落言荃、不显形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愉悦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创作出许多优秀小说作品的同时,也写出了不少在全国读者中颇有影响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散文集有《月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等。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的山川地貌、  相似文献   

6.
周振华  孙勇 《人生与伴侣》2023,(26):61-64+2
<正>周振华先生是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散文创作以及理论研究上都有丰厚建树,同时,还是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曾为《中国作家》《收获》《小说选刊》《十月》《文艺报》《北京文学》等数十家报刊题写作品标题、题字或扁牌,为贾平凹、王安忆、徐贵祥、张子颖等近50多位著名作家题写《带灯》《大声喧哗》《晨语》《试飞英雄》等作品篇名。周振华先生认为散文创作归属艺术范畴,他把书法创作心得《“九挂马车”论》融入到散文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7.
作为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人员,多年从事贾平凹文学创作的评论者、研究者。对贾平凹小说、散文、文论进行了全面分析,肯定了贾平凹的贡献和文坛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是当代一位杰出散文家、散文编辑家和散文评论家。贾平凹的散文美学观是什么?本文从强调“真性情”、推崇“平常心’、鼓呼“大散文”等方面,详加阐述。  相似文献   

9.
道家文化与贾平凹作品中的意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费秉勋先生在其研究贾平凹及其创作的专著《贾平凹论》中的一段话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说:1980年以后,贾平凹对宇宙人生的苦思冥想空前沉静、深入,“结果,他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混沌感受中,感性地、融合性地接受了中国...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在新时期中西文化的撞击中重视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以儒释道的积极因素整合其审美视界与理想;虚静致“悟”、虚静致“幻”、虚静致“慧”,是他接受古典哲学的三个重要方面。贾平凹在散文中以传统的眼光与现代意识审视商州故土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性,同时表现出对大自然的膜拜与抱朴守真的思想倾向:以此曲折地批判日益商品化的社会与道德文明之间存在着的“二律背反”现象。贾平凹的散文在艺术上直接继承中国文化的艺术传统,追求简淡、质朴的风格,以“外拙内秀”作为基本的美的理想,重精神,重情感,重整体,重气韵,因而其散文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序和后记,已经构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学景观。人们不仅可以从中窥探出贾平凹创作的心境,而且也可以看出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艺术追求与艺术思考。梳理贾平凹初登文坛到至今的小说创作历程,我们可以从其小说创作的“序言”和“后记”中,发现贾平凹小说创作心境的流变,即前后经历了从激越到平和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的散文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他执着不懈的美学追求。其散文主要的美学特征表现在哲理阐发、细节描写、结构技巧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为数不多的研究当代成名作家的专著中,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贾平凹论》无疑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本。作者费秉勋副教援,既是贾平凹的朋友,又是贾平凹的老师。还在贾平凹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他就对他寄予了殷切的关注;而当贾平凹一登上文坛,他即开始对他进行研究。因而,他对贾平凹的创作、身世、生活、性格都十分熟悉,堪称贾平凹研究方面最具权威的专家。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O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O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O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O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的小说《高兴》讲述了一个离开土地的农民进入城市后的生存状态,小说的主旨在探讨离土的农民,如何在城市扎根。《高兴》是一部标志着贾平凹创作思路和叙事风格发生重大转变的小说,它没有像《废都》《怀念狼》甚至《秦腔》那样,继续他的颓废、挣扎和怀乡,而是掉转手眼,通过褪尽铅华、隐去技巧、简约而索朴的叙述,宽容而微笑地捧出他对城市和生活在其间的下层人的柔软和温暖;《高兴》体现了贾平凹从尘世挣扎和心灵搏斗,走向了顺乎自然的静观,脱去了纷乱变形的精神意象,走向了清澈而唯美的简约写实,实现了对他早期朴素创作风格的超越式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卞卡是新时期的散文作家。本文通过对散文《花信风》的论析,认为卞卡在创作自觉中追求思想高视点,注重从时代的高度以及文化意识批判的角度,运用现代审美观照审视汇拢笔端的人和事,同时追求深沉的历史感和凝结广阔社会内容的历史真实,因而他的创作体现了一定的思想穿透力和审美认识价值;由于卞卡在创作中摆脱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等传统叙事模式的束缚,自觉弘扬散文精神和强化散文本体意识,因而他的散文显现了丰富而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7.
借鉴生命哲学理论以探求贾平凹散文的精神特征。文章认为贾平凹散文最本质的精神特征,主要表现为:主体精神的伸张、探秘的生命本能、对宇宙时空无限性的感受所引导出的特殊艺术观、阴性的审美意象、以生命体验拥抱艺术,这些方面构成了贾平凹散文的精神真髓。  相似文献   

18.
从《儿女》看丰子恺散文的创作特色李力一在中国现代散文家中,丰子恺是手握一支艺术家的笔开始散文创作的。他以漫画家的眼光对肚间色相进行哲学思考,他用中国画的白描技法描绘他所经历过的人生,正如他的画一样,他的散文显示了一位正直、宽厚,“蔼然仁者”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的病体直接导致了他的病人心态.这种病态对他的生活与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正反两个方面,即(一)病使贾平凹牺牲了正常人应有的很多乐趣,病使他对读者的批评很不耐烦,病使他的思想有时发展到神经质的程度,病使他的作品笼罩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二)病使贾平凹获得了不少有关创作的奇思妙想,病使他观察事物、人物的角度多维而新异,病使他的想象力极度活跃,病使他的文体丰富而混茫.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的陕南出身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典型陕西作家没有的“南方”气质,所以他更接近沈从文和孙犁这样风格“柔美”的一派,更注重作品的艺术表现.贾平凹创作的这种“南方”气质使他对沉实的陕西文学的主流叙述有一种隐隐的挑战性.不过,贾平凹的“南方”不同于“江南”.商洛虽然山清水秀,却是穷乡僻壤,没有“江南”的繁华和奢靡,没有“江南”文化在汉文化圈中的自信和统领地位,也没有江南叙述中落魄豪门式的伤感和怀旧,而有着底层小民的现实感和向上挣扎时的文学想象.贾平凹的特点就源自于他与“南方”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源自于他创作的现实性和抒情性.他的不纯粹的“南方”出身和纯粹“北方”的创作环境反而造就了他无法复制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