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国珍 《学术交流》2007,(6):108-110
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目前,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的诸多因素中,农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是其根本原因。因此,立足于对农民投资而不是对农村空间的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对农民投资要注重各种人力资本投资类型的合理配置,要注重有利于形成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投资,要解决农民个人人力资本投资遇到的流动性不足的制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涉农网站不断增多,但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层次总体水平不高,农民上网比例低,上网设备少,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安全存在隐患以及农民电子网络营销观念落后等方面.为解决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业企业经营规模和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必须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法律保障.为此,应该通过完善维护农民经济权利、教育权利、网络安全的法律制度和相应配套的法律制度体系,转变农民农产品交易网络化的观念等方式,保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是组织要素配置优化与组织需要得以满足的过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微观经济主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围绕制度、技术、人力资本等资源,形成了关系个体、政府和社会的复杂系统.深入分析系统构成及其作用机理是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效率.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4.
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响影因素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和工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物质保障,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是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农民素质、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和农业资源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产业体系支撑;搞好农民就业培训,强化人力资源支撑;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产业体系支撑.  相似文献   

5.
赵国珍 《学术交流》2008,(5):107-111
劳动力有序流动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城乡劳动力流动问题最具代表性的人口流动模型是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尽管两模型是在不同时代背景提出,也都有自身缺陷,政策含义也各不相同,但对于加快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劳动力流动问题有着重要的政策借鉴价值.加快劳动力流动使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就需要从推动劳动替代资本,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小城镇,就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形成增加农民人力资本的长效机制;尽量使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极小化等方面求得突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揭示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这三种形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既是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又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目标,既是物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联结的纽带;“管理民主”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既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又是巩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成果的充分保证。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强广大农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和理解,教育必须先行。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同时,要把教育科技事业与思想道德建设统筹规划,共同实施,使新型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技文化素质同步提高,为农民自身和农村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的协调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只有把先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建设融合起来,新农村的建设成果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节点。从历史唯物论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共性难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中主客体错位与主体缺失;二是新农村建设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制约。原因有:第一,作为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致使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合法利益的制度缺失。第二,对农村发展规律把握不准,致使决策层所制定的某些政策缺乏操作性。第三,党中央新农村建设任务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没有实现有机结合,致使农民在行动上不主动,使建设主体缺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借鉴外国经验,使之与我国及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有机结合并付诸实践。对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的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上层建筑的文化条件和主体动力。推进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建设实现制度创新,以制度安排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依托资源开发资源型区域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方式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过于重视物质资源而非人力资本的作用.如何重视和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此,必须转变观念,重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培训,健全人才市场机制和管理机制,提高区域内人力资本存量,使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由依托自然资源向注重人力资本转变,进而实现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改革的制度变迁理论视角追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改革已经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间,农村改革较为曲折,从开始阶段农业经济迅速增长和农民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到改革中期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再到国家以新农村建设为方略给农村经济带来新的希望.这种曲折的经历可以用制度变迁理论加以解释,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是因为农村制度变迁的成本较低,但相应的收益十分明显;而随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则因为农村制度变迁相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失去优势,从而出现资源向城市集中;目前的新农村建设表明国家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但关键的因素在于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寻找实现农村经济制度创新的路径.为此,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应着眼于三个方面,即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进程;继续加大对农村公共财政支持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马丽 《社科纵横》2008,23(1):22-24
县域经济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目前,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县域经济相对薄弱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障碍.本文分析了陇南市武都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发展的思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以花椒产业为重点来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