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浙江省38家农产品出口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考察国外SPS措施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调研发现:50%的企业受到SPS措施影响,其中指标限量要求的影响最为严重;茶叶和蔬菜受到的影响较大;欧盟和日本的SPS措施对企业影响很大;大型企业受影响程度大于中小型企业。企业受阻于SPS措施,既有国外标准的歧视性、国内外标准差异过大、信息不对称、行业协会的功能较弱等直接和外在因素,也有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低这一根本原因。为此,提出了应对国外SPS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建省22家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问卷调查,详细考察了国外SPS措施对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SPS措施已成为除汇率外影响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最重要因素;福建水产品、茶叶和蔬菜受到SPS措施的影响较大;日本和欧盟的SPS措施对福建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冲击较大;企业受SPS措施影响的原因,既有国内外标准差异过大、国外标准过高、信息不对称等外因,也有企业出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低这一内因,等等。在调研基础上,从政府、协会和企业等层面提出了应对SPS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SPS措施对山东省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28家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64.3%的企业受到SPS影响,尤其是以残留限量为主的措施,日本、欧盟和美国市场的SPS影响最大,小型企业所受影响大于大中型企业,内资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外资企业,贸易型和综合性企业的影响大于生产加工型企业。究其原因,一是SPS措施本身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歧视性,同时国内外标准的差异以及信息不对称,行业组织不发达也是因素之一,根据调研,政府应主要为企业争取公平待遇、提供有效的信息,建立SPS预警系统、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培训等帮助企业提高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4.
股市冲击通过影响需求及汇率等因素影响企业出口。以200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匹配数据为样本分析美国股市冲击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揭示了美国股市冲击对中国企业出口的传导机制和异质性影响,为中国企业增强风险抵抗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1.美国股市收益率每下降1%,导致中国企业出口额减少0.07%,该影响主要通过出口数量减少实现,而对出口价格影响较小;2.美国股市冲击通过需求传导和汇率传导影响中国企业出口,其中需求传导是主要影响因素,而汇率传导影响相对较弱;3.美国股市冲击对全要素生产率高的企业影响大于全要素生产率低的企业;4.民营企业受到美国股市冲击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5.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受美国股市冲击的影响远大于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采用引力模型研究SPS措施对福建茶叶出口日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日本发起的SPS措施对福建茶叶出口具有消极影响,但长期来看,SPS措施对提升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研究指出,政府、茶叶出口企业、行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应当建立联动机制,积极应对SPS措施带来的影响,以提升福建茶叶出口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SPS措施是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主要障碍,而水产品是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类。从水产品出口的现状出发,详细分析了SPS措施对水产品贸易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SPS控制标准的提升抬高了市场准入门槛,达到了贸易禁止或贸易限制的目的;检验认证项目的增多推高了遵从成本,使得利润流失,企业退出;SPS负面消息的扩散放大造成了长时间和大范围的贸易限制或贸易禁止。提出中国应尽早修订相关标准,完善预警机制,建立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系统,提升企业的质量安全竞争力,减少SPS措施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SPS措施是WTO框架下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非关税措施。进口国设立SPS作为一种产品质量门槛,其遵从成本首先影响企业的市场进入行为,进而影响其贸易流量。发达国家的出口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和供应链系统方面更具有遵从的优势,贸易可能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对SPS措施贸易偏转效应的实证检验发现,在SPS措施实施的第一和第二年,贸易偏转效应不明显,原因在于SPS协议对发展中国家有区别对待原则,且农产品生产的区域特征明显。但在SPS措施实施的第三和第四年,农产品进口来源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存在贸易偏转效应。作为农产品出口国,这要求中国的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农产品产业链的固定投资,以遵从国外SPS措施为契机,提高农产品质量层次。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需求层次论和标准差异论对SPS措施形成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对策。研究指出,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客观上需要政府用SPS措施干预市场,以弥补市场失灵,导致SPS措施在国际贸易中广泛应用。由于收入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各国对SPS措施具有不同的需求层次,导致各国的标准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国际社会对SPS做出客观规范和必要的制度性安排,以减少贸易摩擦和促进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食品的深加工和化学化发展逐渐成为食品生产的主流,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被开发并被广泛使用.与此同时,因人为不当和非法添加所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屡见不鲜,成为各国食品安全领域关注的焦点.日本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及食品出口国,近年来,在WTO/SPS框架下,我国出口日本食品因存在不当、非法人为的添加物而受日本相关法规标准和监控措施的影响日趋严重,出口频频受阻,人为添加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出口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文章对2008-2010年扣留食品种类及原因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以期发现日本对食品安全关注的重点,进而对日本WTO/SPS贸易措施的发展趋势做出有效判断,同时寻找我国对日食品出口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了解掌握并分析日本有关食品进口相关措施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应对工作,避免或减少对日食品贸易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SPS对我国典型农产品的作用机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与植物卫生(SPS)措施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食品贸易的最主要障碍。文章分析了SPS对水产品、蔬菜、禽肉和茶叶四种典型农产品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动植物疫病往往导致贸易禁止,是最为严重的SPS措施; 生物性污染主要通过影响产品的上市数量,达到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的目的; 化学品残留也是通过控制数量和成本作用于农产品; 物理性污染通过影响产品的数量进而达到贸易限制的目的。我国应针对不同类别SPS措施的作用原理,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以减少贸易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4—2011年中国蔬菜产品HS-6位出口数据,运用二元边际分解方法对中国蔬菜出口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蔬菜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扩展边际的贡献,但集约边际在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集约边际进一步分解后发现,中国蔬菜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数量扩张,价格边际的贡献相对较小。蔬菜出口企业应在保持蔬菜品种多样化的同时尽量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蔬菜新产品,以实现中国蔬菜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作为江苏省内蔬菜出口创汇大市,虽然有着发展现代农业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但蔬菜出口贸易中仍存在企业生产规模偏小,产品档次低,缺乏国际竞争力等诸多不足,极大地影响了连云港市蔬菜出口规模的扩大。针对这些不足,应当大力推动本地出口果蔬原料基地建设,做好出口基地备案工作,创建出口蔬菜示范区,优化服务与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出口蔬菜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出口蔬菜加工业在全国出口蔬菜加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福建省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出口蔬菜现状的调查、面临形势的分析和出口蔬菜农药残留的监测,开展福建省出口蔬菜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提出扩大福建省蔬菜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自身的灵活性和隐蔽性 ,成了继关税保护和配额制及许可证保护后最难对付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法 ,也成为近年来发达国家限制进口的最常用手段。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我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都受到了冲击 :在技术性贸易壁下 ,我国的出口处于“两难境地”。为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 ,应采取加强谈判 ,早日加入WTO ;加强高检部门对出口企业的服务功能 ;推广ISO 90 0 0系列标准及鼓励企业“走出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后危机时代中国出口企业应对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自2008年10月开始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明显影响:出口贸易额不断下降;对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下降速度尤为剧烈;在出口商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速度最快。由此,中国出口企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包括出口市场萎缩,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及在金融危机中显现出来的出口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等。在此艰难的形势下,出口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产品质量,绕过贸易壁垒,利用国内市场,开拓新型市场等措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与Baker等编制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匹配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出口生存的影响。研究发现: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显著增加了企业出口失败的概率;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非东部地区企业,以及出口到高收入国家的企业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转内销”,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