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通过深入工人实际并进行理论研究后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的制度根源,其主要包括对无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以及思想上的统治,资本主义社会给无产阶级造成的是结构性和整体性的贫困。同时,马克思还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和加剧,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积累就是贫困的积累,无产阶级要彻底摆脱贫困就必须采取革命的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
作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受非神圣形象———资本统治的异化生存状况,主张通过实际的反对和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物统治人的颠倒的社会关系,进而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最终使人获得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但这一解放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在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两个概念都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但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资本主义、预见社会主义时,始终把社会是否和谐发展作为两个社会形态之间的根本区别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由于资本运动作用的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金钱关系,阶级对立日益明显,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决定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矛盾只能在特定条件下一时有所缓和,但…  相似文献   

4.
股份合作经济发展至今,仍有少数人对它的公有制性质持怀疑态度。其实,即使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合作经济也是一种集体经济,也不能简单把它与资本主义经济划等号。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工厂时曾经指出:“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虽然它在自己的实际组织中,当然到处都再生产并且会再生产出现存制度的一切缺点。但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在这种工厂内已经被扬弃,虽然起初只是在下述形式上被扬弃,即工人作为联合体是他们自己的资本家,也就是说他们利用生产资料来使他们自己的劳动增殖。这种工…  相似文献   

5.
对资本主义个人存在形态的批判是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的存在形态与传统共同体社会有着根本不同。资本主义的个人存在形态可以概括为:独立的个人、物化的个人、利己的个人和偶然的个人。在资本主义的制度框架内,人的独立性和个性被资本吞噬,每个人都放弃了自己的真正本性,卷入利润无限增殖的价值运动之中。资本主义的个人存在形态不是自然的和永恒的,而是特定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和经济关系的必然结果。只有在超越资本逻辑的未来自由人联合体中,资本主义的个人存在形态才能被自由个性的人取代。  相似文献   

6.
透视唯物史观中的发展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森林 《河北学刊》2005,25(3):111-115
刘森林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中未经反思的发展主义信念提出了反思与批评,并结合当代生态学的有益成果,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建构,必须清除那些与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观有差距甚至不一致的观念,对发展理论进行了新的思考。刘怀玉结合列斐伏尔这一个案研究,提出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一个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的问题,即“空间”问题,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空间规划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了空间理论在批判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建构中的重要作用。郁建兴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出发,在厘清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基础上,指出随着全球化时代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关系的日益复杂化,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有着复兴的趋势,并构成了考察跨国资本逻辑的一个有力视角。吴向东关注的是制度与价值观问题的内在关系,以及它们在历史唯物主义当代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将制度维度引进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我们理解社会,把握现实生活,特别是为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达到理论自觉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仰海峰则从消费社会这一现实前提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每一特定阶段的主导性思想状况,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必须面对消费社会提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拓展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之前,思想家们从三种路向探讨了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一是论证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永恒合理性,二是主张返回到人类简单需要的原始状态,三是提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未来社会的空想。马克思从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提出了人类文明演变的思想。马克思认为资本具有二重性,资本打破了人对狭隘的人群共同体的依赖,但又迫使人依赖物化社会关系;资本为了逐利刺激生产力发展,却又无法驾驭生产力;资本通过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榨取剩余价值,使社会有了大量自由时间;资本以殖民侵略和掠夺方式促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在资本的统治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生活关系、政治关系和精神文化关系都扭曲了。资本的内在矛盾促使其走向解体,被社会主义的高级文明形态所代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以超越经济取代超越资本主义经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思想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通过比较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在经济观方面的差异对这一思想作出了相应的评析。作者认为,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在经济观方面的根本分歧有三点一是人能否在经济活动中实现其本质;二是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优先性地位;三是我们应该超越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还是所有的经济形态。在分析中作者指出,在强调经济优先性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展开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而在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过程中消解经济优先性则必然会偏离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通过他的资本学说,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他在他的光辉巨著《资本论》一至四卷中,对历史上各种资本观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给以恰当的评价。这不仅为无产阶级认识各种经济学说的实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也为他创立科学的资本学说作了必要的准备。与此同时,他在深入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全面地、深刻地阐述了自己的资本理论,从而对资本学说作出了伟大贡献。本文拟从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资本观的评述和他对资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表明:面对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世界观这一思想武器.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世界观,包括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然异化的批判、生态矛盾的剖析以及自然和社会之间"新陈代谢"断裂的说明等.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在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核心就是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鹏 《天府新论》2021,(2):13-21
马克思通过对李斯特历史方法的批判,匡正了经济研究中的历史思维。在历史思维的内涵把握方面,马克思批判了李斯特只关注历史事件,忽视历史整体的思维方式,主张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历史细节。在经济活动的主体探寻方面,马克思揭露了李斯特对国家阶级本质的遮蔽,主张将现实的人这一经济活动的主体确立为经济研究的基点。在历史与经验方法的关系方面,马克思扬弃李斯特对经验直观的沉迷,将抽象力引入经济学研究,澄清了李斯特国家决定市民社会思想的错误根源。在历史目标的实现机制方面,马克思批判了李斯特的资产阶级狭隘眼界,明确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现实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使经济学真正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一般说来,分析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大体包括纵向、横向和内部三个层次的内容。从纵向看,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或者由社会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关系以及每一社会形态在自身发展中出现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从横向来看,是指历史发展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关系。从内部来看,可以指国家内部、还可以指社会内部。在国家内部存在着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  相似文献   

13.
仲兵 《江海学刊》2013,(1):214-218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和批判是马克思学说的根本主题,对资本主宰下的人的命运的深厚关切是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条主线。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作为主体的资本与作为客体的人的地位是不对等的,资本增殖的同时却带来了人的贬值,人对物的依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现实。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诉诸人的主体性的实现,把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变为人的独立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2015,(7)
马克思消费思想内涵丰富,由哲学意蕴和经济学意蕴共同构成。马克思首先在哲学的视野内审视资本主义的异化消费,阐述消费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形成其消费思想的哲学意蕴。然后用其哲学思想审视政治经济学家的消费思想和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导下的消费,揭示论述资本运动中的消费地位与作用,形成他消费思想中的政治经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资本和劳动雇佣关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雇佣劳动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事实.在不同社会性质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资本和劳动雇佣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和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居于从属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资本与劳动的雇佣关系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共同处于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善资本和劳动的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苏联和中国的大多数经济理论工作者,不论是著书立说,还是登坛讲学,当谈到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或货币转化为资本理论时,总说劳动力商品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这种说法在《资本论》解说和《政治经济学》教材之类的编著中,比比皆是。例如:有的说,“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及社会演进的作用,可以在政治腐败与经济崩溃、王朝更替的关系,国家的制度和政策与历史上经济发达局面的出现之间的关系,封建专制政治与中国没有产生出近代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中典型地表现出来。从这三种关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政治因素的作用的两种特性:决定性和双重性。这两种特性对现代中国也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仅就以上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就教于学术界前辈和同人。政治腐败与经济崩溃、王朝更替的关系纵观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从封建社会的内部来说,造成封建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8.
论资本经济的内涵及其运行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以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已经充分表明:从经济运行体制的范畴来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运行体制不仅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而且是资本经济。“资本经济”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概念。“资本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是两个不同经济范畴的概念,前者属于“经济运行体制’的范畴,后者属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范畴。“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它主要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时,提出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公式虽具有资本主义商品价值关系的形式,但它的基础则是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物质替换,这是社会再生产的出发点。社会主义社会能够按照客观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整个国民经济从物质方面进行综合平衡,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相适应,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在实现国民经济计划时,国家指令性实物指标不可没有,并应由国家掌握相当数量的财力、物力和人  相似文献   

20.
一、经典作家关于资本输出的思想马克思虽然没有创立系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但马克思有关资本国际化、尤其是有关二‘过剩资本”和资本输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资本主义条件下必然产生“过剩资本”,形成资本输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前提。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积累规律的存在及其作用,使资本的增大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以日益加快的速度进行,形成大量的相对人口过剩。而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