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个中心环节,相应地进行宏观调控体系、流通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配套改革,我们就能逐步建立起适应国际市场运行所要求的经济实体。据1991年统计,我国有40多万个独立核算的国有企业,其中有大中型企业11,540个,仅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2.5%,但拥有的固定资产却占66.4%。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提出来了。特别是在十二届三中全会所作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增强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活力。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从法律上确定了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拿工业企业来说,大中型企业约9000个,仅占全民企业总数的2%,但它们上缴的税利总额则占80%以上。然而,目前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处境却比较困难。资金短缺,产品积压,生产效率不断下滑,给国家上缴的利税明显减少。这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何搞好大中型企业,已成为我们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我们认为,要搞活大中型企业,首先必须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入手。因此,我们提出在财政、金融方面的一些对策,不妥之处,敬请同仁们指正。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宏观调控机制的改革,对控制投资规模、紧缩财政信贷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企业改革开始向内部机制配套改革转化,各种承包经营责任制由局部试验转向大面积推广。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占68%。82%的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60%以上的大型国营商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社会总需求仍然  相似文献   

5.
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并使之真正成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国民经济有机体的经济细胞,这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此,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在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等诸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讨,提出了若干行之有效的对策。本文仅就税收分配对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影响以及完善税制的基本构思,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现行的税制同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搞活的要求,国家对税收体制作了重大改革,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税种、多层次、多环节的复合税制体系,初步形成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其它各税相配合的税收制度的格局。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税收体制同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一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明显地显露出来,而且已经成为国营大中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 (一)税负过重,企业留利少,缺乏自我积累的能力。第二步利改税以后,国家与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分配关系用税收形式固定下来,企业由原来上交利润改为上交所得税,税率为55%。此外,税后利润还要征收约为利润总额5%的调节税,加之地方政府各种名目摊派等,企业留利所剩无几。据沈阳市对90多户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调查资料表明,在实现利润的65%左右以所得税的形式上交国家,企业名义上的留利占实现利润35%左右,再经过征集能源交通基金、建筑税、认购国库券等,用于自我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国营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搞活大中型企业,尤其是搞活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国家财政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一系列深层矛盾,推进经济运行方式的全面转轨,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高效率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奠定可靠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年治理整顿任务的基本完成,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增加国有经济的活力,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议题。本文拟就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及其目标模式的选择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1991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把们“八五期间列为集中力量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效益的时期”,同时宣告治理整顿阶段的结束.据此,可以认为,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了第二阶段,将以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9.
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这场改革的难点。围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理论界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讨论,开出了形形色色的“药方”;实践者进行了近十余年的摸索,着手了各式各样的“试验”,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随着市场疲软的出现,经济效益的滑坡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一般说来,寻找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途径,不外乎两个  相似文献   

10.
一、搞活企业是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其根本目是的为了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建国四十年来,国营大中型企业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我国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长期被旧体制来缚的企业生产力得到解放。今年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八五”计划的第二年,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将继续倚重于国营大中型企业。然而,目前多数大中型企业仍不能轻装前进,他们负担较重,困难重重,许多方面的关系尚未理顺,尤其是近年来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普遍明显不足。从全国范围来看,真正有活力的大中型企业约占10%,缺乏活力但尚能维持生产和经营的约占60%,陷入严重困境的约占30%。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设备陈旧,技术老化,缺乏痔展的后劲,在市场竞争中应变能力差,  相似文献   

11.
最近,党和政府再次强调把进一步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进一步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已刻不容缓。在这里,我们仅就步履维艰的石油企业,谈一谈搞活的总体思路,以期供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2.
国营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的症结及其对策杨东华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骨干企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支柱产业。因此,搞活国营大中型骨干企业是一项关系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有相...  相似文献   

13.
一 国营大中型企业集中了国家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力量,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能否稳固,整个国民经济能否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发挥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价值目标的导向作用,都与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密切相关。 十余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对国营大中型企业不能说没有倾注精力,曾先后采取了利润留成、企业扩权、利改税、租赁、资产经营责任制、承包制、股份制等一系列措施,尽管企业的活力有所增强,但其发展状况仍不很理想,出现了“全民不如集体,集体不如私营”的现象,特别是1989年4季度以来市场持续疲软,使许多国营大中型企业产品积压,三角债缠身,经济效益普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活力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经受考验增强企业活力被誉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企业,尤其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问题受到全国上下的特别关注,这并不是说改革以后我国企业的活力没有增强,而是说企业的活力在新的形势下受到严峻的考验。当前相当大一部企业处境十分艰难,仅仅  相似文献   

15.
改革12年来,以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国营大中型企业在国家放权让利等改革政策的感召下,内部的经营机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经济生活中多年积累的结构失调、效益低下、体制不顺、市场  相似文献   

16.
试论现代企业文化王学成在进一步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党中央和国务院再次明确指出:“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仍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们认为,为企业创造宽松环境,政策上放宽,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在企业经...  相似文献   

17.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对于继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在最近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对此又作了进一步强调,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从经济上讲,最重要的就要体现在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的不断增强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上。  相似文献   

18.
一、“非国营”企业蓬勃发展,国营企业步履维艰目前国营大中型企业普遍效率低、效益差,不如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出现了明显的反差。1978—1990年全国工业产值增长速度为年平均12%,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为7%,1989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3%,全民工业增长3.7%,集体工业增长10.7%,其中乡村工业增长12.7%,个体增长24.1%,“三资”企业增长44.7%。1990年全国工业生产增长7.6%,全民企业上升2.9%。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只增长  相似文献   

19.
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目前经济界和理论界的热门话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这些探讨都是有益的,不过,真正搞活国营大型企业,还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国营大中型企业既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质特征的直接体现者,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载体。在国营大中型企业中,广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因此,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办企业。从而,必须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国有(国营)企业体制改革问题。之所以进行这项分析,是因为我国国有(国营)企业体制是适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国有(国营)企业体制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具体形式。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必须改革现行国有(国营)企业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企业制度。在本文中,我们首先要说明国有(国营)企业体制的实质,然后进一步分析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四年来我国国有(国营)企业体制改革一再面临困境的深层原因。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