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2015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创新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大学评价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以往评价实践基础上,本次评价从4个方面进行创新:拓展评价对象、优化评价体系、完善分类评价以及注重声誉影响。对全国2 524所高校的竞争力进行评价,重点分析了地区教育竞争力排行榜、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等8个榜单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各地区本科教育竞争力的差异较大,排名相对稳定;一流大学排名变化较小,一般大学和民办院校发展较快;重点大学的投入和产出明显增加,国际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各类高校应突出自身特色和学科优势,提高专业优秀率。  相似文献   

2.
大学核心竞争力概念辨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现有的有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可分为“能力观”、“资源观”、“协同观”、“要素观”四类。从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出发进行分析,它们只是从一个或多个侧面部分地揭示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结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和特征的分析,对大学核心竞争力可以作如下定义:大学核心竞争力是指一所大学长期形成的能使大学在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大学战略性资源基础之上的获取、创造、整合资源的特有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由制度体系、学科体系和文化体系有机组合而成的系统,这一系统的构筑及良好运行是大学获得竞争优势并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目前,我国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还很不足,为此应从制度创新、学科建设以及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着手,培植和提升我国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在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属性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基于对大学知识和知识类型的认识,提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能力载体,进而构建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和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和评价体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型大学在学科点和学位授权点、科研经费、学术成果、学术队伍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及特点。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生源、师资和经费三个方面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 ,应从学术核心和管理外壳两方面构建核心竞争能力。研究型大学的评价指标应包含研究规模、学术水平、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社会支持等 5个方面 ,而学科差异、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等对评价体系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培育和提升大学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是构成大学的基本元素,是大学发展的学术支撑,是大学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核 心竞争力是竞争力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建设具有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科,关键在 于 核心竞争力的规划、培育、提升与创新。本文通过对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分析,提出人才 、学术和机制是构成学科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并对其构建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试图为学科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使传统的模仿、从众必将被创新、个性化所替代,发展组织核心竞争力成为摆在任何组织面前不可逾越的重要任务,大学也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知识和人力是大学的关键资源,围绕知识生产和人力开发的先进文化、优势学科、优秀师资和科学管理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文化创新是基础,观念创新是关键,制度创新是保障。  相似文献   

8.
大学排名对高等学校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大学评价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种社会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始终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分析了国内民间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大学的排名结果,提出了高等学校发展的思路: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目标;稳定学校规模,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提高科技投入效率,增强科技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辨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这两种能力具备有价值、稀有性、难以模仿、无可替代等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大学制度等大学文化因素,以及大学的学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等资源因素都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但它们从不同方面对核心竞争力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的学科发展状况跟其学科拥有的资源以及学科拥有的竞争力密切相关。学科资源按其禀赋特质可以划分为通用性资源与独特性资源,学科竞争力按其表现领域可以划分为学术竞争力与市场竞争力,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在面对市场办学的过程中,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抓住学科发展中的战略核心问题,提高科学认识与运用学科资源的能力,采用恰当、可行的战略思路来应对学科发展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达到实现学科结构协调发展和增强学科整体竞争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竞争力的内涵、指标与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力是大学获得相对优势并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可以从价值取向与发展定位的角度来理解大学竞争力的内涵。大学竞争力是一个由制度与机制要素、文化与精神要素、物质与财力要素、学科与管理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其评价指标由社会竞争力、学科竞争力、服务竞争力、国际竞争力、资源效率竞争力等综合而成。应从主体与客体两方面构筑与提升大学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构成的分析,指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术以及如何将多种技术、市场资源和开发活动相结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05-2012年期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已经连续发布了5次“世界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在这7年中,中国高校在建设发展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中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笔者针对这5次世界大学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比较分析,发现了中国高校在世界一流化发展进程中的具体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未来高校国际化科研竞争力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从组织规约的角度来看,促进和维护大学适度竞争就是要从竞争主体的准入、竞争力的培育、竞争过程的规范以及竞争结果的评价等方面人手,建立健全大学之间自由、公平竞争的保障机制.当前,保障我国大学的适度竞争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竞争主体评估体系;在科学定位、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学核心竞争力;加强政府对大学竞争的调控和引导;建立健全大学竞争结果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以其资源、能力和文化特质为基础,通过对各种竞争要素的战略整合并不断创新而获得的持续发展能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大学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研究表明:广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并不突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推动广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发展必须理性判断现实,以增创新优势、发挥区位优势并整合战略资源、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筹资和融资多元化力度。  相似文献   

16.
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06年大学评价核心数据为基础,选取学科专业相对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进行优势专业的比较和分析,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规划与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形成和提升中央民族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建设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核心和关键。应当集中精力形成和提升四个方面的竞争能力: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完备,并有在国内外处于优势地位的学科的综合型大学;成为有相当影响力的服务型大学;独具特色的民族型大学。从三个层面对民族大学制度或模式进行二次创新:以民族类学科为龙头,实现学科体系的创新,提升中央民族大学的直接产出能力;全面推行管理创新,建立竞争与合作、激励与约束、出人才与聚集资金的工作机制;实施全方位的文化创新战略,形成和扩展无形资产的积淀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优势学科群是在大学组织内部,为促进学科生长点的产生,具有内在关联的学科在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科管理三维取向下形成的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知识体系。其特点表现为知识体系的新架构、学术生产的新途径、资源聚集的新载体和大学发展的新特色。构建大学优势学科群,需要从理念、制度、结构和机制四个层面给以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农业学科在农业高校发展中的战略作用,突出地表现为确保农业高校的战略优势与核心竞争力;非农学科在农业高校发展中的战略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拓宽办学领域,增强学校对社会与市场的适应性。农业学科与非农业学科在吸引国家战略资源和吸引市场资源方面互有优势,两者交叉渗透、同生共进,能够实现功能互补,对于农业高校突破资源约束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从农业高校的战略管理需要看,农业学科具有较强的学科竞争力与政策倾斜优势,今后仍将是农业高校的中坚学科;非农学科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形成新的边缘优势。以农业学科作为主要战略重点,同时在非农学科中选择若干学科种类作为辅助性战略重点,对于农业高校而言,不失为一种较为稳妥和有效的发展战略组合。  相似文献   

20.
人文社会科学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之相对应的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建设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所重视。对理工类研究型大学而言,人文社会学科具有激发创新能力、促进学科融合和提升人文氛围等独特的意义。基于海内外两所著名大学建设人文社会学科的经验,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实际情况,对理工类研究型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作出思考:将人文社会学科定位于对理工学科在“工具”、“视野”与“内涵”等层面具有辅助作用;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解决人文社会学科师资困难;全面促进人文社会学科与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并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