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危险化学品的高危险性和我国从业单位的水平决定了我国危险化学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独特性。本文首先探索了我国危险化学品的闭环供应链风险,通过对其后果和暴露的二元关系的理论分析,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存储、运输、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系统地构造了危险化学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体系。该体系以系统定义开始,通过数据收集、定义初始事件来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最后得出结论,并进行风险决策。该体系的提出为有效的危险化学品供应链风险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8,(5):187-194
安全生产问题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后对其刑事规制逐渐趋于严厉。不过,安全生产的刑事规制一向更侧重于事后的"惩罚"而忽视了事前的"预防",一些具体的法律制度也有不合理之处。尽管近年我国安全生产呈好转趋势,但尚未从根本上实现对安全事故的有效控制,当前仍应保持适度"从严"的规制路径,立法应秉承惩罚与预防并重的理念;通过增设危险犯彰显刑法的预防功能,增设单位犯罪和罚金刑、内部干预等处罚措施以完善刑事法律制度;厘清相关生产安全犯罪的界限,正确看待生产安全犯罪的刑罚力度问题。  相似文献   

3.
薛生全 《理论界》2013,(11):80-82
矿山安全生产是整个社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是国家和社会予以高度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为了有效控制矿山事故的发生,国家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法律制度上较为明确了矿山安全生产的义务与责任.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法律风险控制的前提,即是将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进一步完善我国矿山安全法律制度是有效防控与治理矿难事故频发的首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29日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计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它的出台和实施,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使安全生产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就如何用<安全生产法>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黄钢 《南方论刊》2008,(9):79-79,6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将“安全生产”放在党的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郑重提出,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和“以人为本”的本质,为我们港口企业工作的同志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和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唐煜  高昊 《学术探索》2012,(5):69-72
中国煤炭生产环节安全主要指煤炭勘探生产领域没有风险或风险可控。本文从这一定义出发,分析了中国煤炭勘探领域和生产领域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比较分析了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煤炭大国在保障煤炭生产环节安全上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煤炭生产环节安全实际提出了保障我国煤炭生产环节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9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深圳福田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主题以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市、区安全生产中心工作,积极落实同家安监总局提出在“安全生产年”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精神,并积极响应市、区关于开展“服务年”的号召,强化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普及安全生产知识。采取多种形式,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动员多种力量,着力提升广大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阐释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出发,对企业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服务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出了应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主动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通过完善机制、建设安全文化等方式,更好地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河北省煤矿生产安全存在的十大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增加安全投资、关闭不合法地方小煤矿、实行采矿权有偿转让、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煤矿生产安全监察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等对策,并对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0.
王晓冬 《理论界》2009,(2):197-199
通过立法对化学品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防治化学品的危害,促进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立法体系、立法目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基本制度和劳工保护的化学品环境管理六个方面比较了中韩两国化学品环境管理的立法实践,探究韩国经验并籍此对我国该领域立法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指出,生产力是一种决定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它体现为生产工具这样的物质实体,所以从本质上说,生产工具就是生产力。因此分析生产力的内部因素,其实就是分析生产工具所包含的因素。首先,它包含人的因素,主要是人的智力因素,表现为人的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所以要想加速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及其整体素质。其次,它包含物的因素,这就是由“劳动手段的自然富源”引为的制造生产工具的物质材料。所以要想加速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加速发展材料科学和材料工业。  相似文献   

12.
和谐生产论     
苏宝梅 《齐鲁学刊》2006,(3):132-135
所谓和谐生产,是使生产在目的、速度、空间和时间四个维度上达到高度和谐的一种状态。和谐生产是和谐经济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和谐生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目的的合理性———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和谐;速度的适中性———生产速度与生产载体的和谐;空间的均衡性———此地与他地生产的和谐;时间的连续性———当代人生产与后世生产的和谐。使生产在以上四个维度上回归和谐,把失衡的生产转向和谐的生产,是我们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和自然责任。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界定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涵:生产力反映的是分工协作下的劳动者和自然的关系,是使用价值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关系。在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的解释基础上,分析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实质就是按劳动能力分配。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人类历史就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按劳动能力分配是人类社会的内在分配原则;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就是在存在商品货币条件下实行按劳动能力分配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我国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不断深入 ,不仅理论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而且在实践上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但对于地区性综合大学来说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起步较晚 ,其要体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必须搞好产学研合作。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和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激励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16.
包括人、财、物的生产要素配置是NPO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NPO的发展壮大和长远战略。我国现在的生产要素配置主流是政府行政化的单中心配置模式,这既可能使NPO成为政府的附庸而丧失自我,又可能造成NPO弱质和低能及降低对公民服务需求的回应性等弊端。建立和完善政府、市场、社会与NPO的生产要素多中心配置模式,将是促进NPO回归自我、增强能力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与当代诗歌创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为诗歌传播新媒体的网络诗歌与手机短信诗歌的出现,是诗歌传播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它在改变了诗歌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并直接与间接地改变着当代诗歌的形态。新媒体诗歌与传统媒体诗歌在传承链条上并未断裂,无论是在纸质文本上,还是在网络、手机上,诗歌的内在本质并没有改变。多媒体、超级链接、手机屏幕,只为诗人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服务,新媒体诗歌不可或缺的是诗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产品的生产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教育市场的逐步开放,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重新认识教育产品的性质,构建学校经营的理念,从教育产品的生产流程、生产规模确定以及销售方面着手,搞好教育产品的生产经营,实现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利于我国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把按生产要素分配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立起来。马克思科学地把按生产要素分配本身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区别开来,在分析和论证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瓜分剩余价值存在剥削的同时,也分析和论证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借以实现的形式和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关于加快教育经济发展,促进应用型高校转型升级,提高高校和科研单位科研成果使用转化率的重要发展战略,它对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对于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在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实施的必要性基础上,对其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