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践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特质,社会工作理论试图将专业理论建构与干预方法的实践性结合起来。研究从实践逻辑出发,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做出另一种阐释,认为其经历了病理学实践取向、社会与结构实践取向和生态增能实践取向三个逻辑转向阶段,这种发展逻辑展现出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张力,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国际视角。根植于西方社会价值与文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运用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研究尝试以互构为切入点,从文化、制度和实践激活三个角度构筑一个能动的、生态的本土化交互策略,挖掘中国社会工作本土的实践智慧,提出了一个以全球思维和本土行动为核心的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禁毒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实务领域,近年来随着毒品问题的日趋严重而受到政府和实务界的重视.上海自2003年开始在禁吸戒毒领域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招聘和培训社工队伍,从而在中国内地率先进行了禁毒社会工作制度创新.上海禁毒社会工作在借鉴香港等境外先进经验基础上,进行了诸多本土化探索,其经验及面临的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本文的作者在评论西方社会工作的思想基础,回顾在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的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妇女的自我概念的实证研究,讨论了在中国进行社会工作本土化,尤其是妇女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在中国发展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过程和途径,提出了本土化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经过20多年的专业化教育和职业化推进,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理论的实践创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日益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这是中国社会工作实现与西方社会工作平等"对话"的基础。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中,文化适切性的哲学思考显得更为迫切。在本文中分析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三个涵义,提出了"镜、根、源"的观点,也透视了文化适切性价值取向中的中西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和中国文化古今差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作为从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中发展出来的专业,在中国社会运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本土化的问题。社会工作特别是社会工作实务在中国社会运用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在对不同文化及其在不同文化脉络下产生的社会工作的概念、理论及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本土化诉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社会工作职业化在当前社会中体现出的必要性与客观性,以及内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面对的困境;指出当前内地社会工作职业化必须在本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社会工作职业化经验,走本土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Bicomb和SPSS20.0软件对289篇民族社会工作研究文献的题录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热点主要在民族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与本土化,以及民族工作与社会工作关系几个主题上。其理论视角主要为多元文化视角、增权理论、社会性别视角等。随着2014年我国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民族社会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因而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加强民族工作与社会工作关系、民族社会工作实务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对促进新时期民族工作和民族社会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工作职业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妇女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结合当前妇女社会工作的现状,本文回顾了妇女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并提出了以人种研究方法论进行中国妇女社会工作本土理论建构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准确把握社会工作理论的思想内涵及发展定位有利于在新时代下推进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由与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本土化社会工作新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以提升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为基础。人本主义理论在本土化过程中的困境根植于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经验、社会环境和本土意识之中,存在本土文化和社会工作实践的双重困境。因此,要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建构本土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工作的实质,通过嵌入本土情境,构筑社会成员获得社会保护的理论基础,建构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的经验,西方的社会工作是在助人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社会工作是以半专业化或称为行政性社会工作为起点的。在进行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的道路中,应结合中国自身的体制特征和文化特点,将专业的社会工作进行体制性的嵌入是加快本土化建设的一个行动策略;对文化背景的重视则有利于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气势指生命之力,理势指逻辑之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7.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思辨等方法,对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以及体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论述与判别.通过转变视角,得出体育价值由"显"入"微"的价值演变与体育"供给"对"需求"的本质超越.虽说体育"供给"在逻辑思辨与历史实践中完成了对体育"需求"的超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有效避免或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不仅需要掌握较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也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体育、参与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20.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