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应战"入世":文化的资本化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孱弱的文化产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民间知识产权难以受到现有法律保护.所谓"知识经济"是以人的智慧成果即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开发为基本特征的"人文经济".应通过对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适度技术化、组织化,直至加以知识产权专属化、生产资源资本化,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产品(产业)的自主开发.西部广大乡村的发展已不大可能再走沿海农村乡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却很有可能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丰厚文化资源优势,开发高文化含量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资源资本化开发的人文经济.  相似文献   

2.
张欣 《浙江社会科学》2001,3(6):120-124
"左"倾文化惰性的根深蒂固,主要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的发展国情决定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惰性"中呈现出的"左"倾特质主要表现形式为教条主义、封建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之大敌.它产生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里,整合在社会主义文化体内,体现了正统与革命色彩,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对文化发展的禁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3.
肖向明  杨林夕 《学术界》2007,4(2):246-255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些"鬼"文化观念和表现技巧通过或隐或现的方式流入现代文学的经脉里.具体来说,古代作家的"鬼"观念、作品隐含的"鬼"母题以及"鬼"文学的审美经验等都对现代文学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探讨中国古代文学"鬼"文化之要素及其流变,为现代文学民俗资源的追溯提供了一个理论背景和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4.
佛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今时代重要的旅游资源."农禅并重"到"商禅偕行"成为佛教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佛教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模式主要有"少林寺模式"、"灵山模式"以及"佛光山派"的运作方式,对南京佛教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5.
充分挖掘丝路文化资源 加快发展新疆文化产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介绍了新疆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分析了"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快从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的路径;提出了加快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第一次对城市进行集中展示,让我们不仅领略到城市化的魅力,也更加关注"城市病"问题.城市化是国际潮流,"城市病"也是世界性的,中国也不例外: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贫困,需要综合治理.上海世博会告诉我们,建设"和谐城市"、"健康城市"、"宜居城市",才是解决"城市病"的良方.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文化产业发展实质上就是历史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过程。从具体路径看,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独占性等特征,又是决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基于文化资本理论的内涵和要求,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注重文化与金融、文化与市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突出打造城市文化体系、项目开发体系等六大文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8.
"海派文化"为中国地域文化谱系中最具现代性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具有趋时求新、多元包容、商业意识和市民趣味四个主要特点,而形成这些特点的历史成因,主要在于上海作为商业都会、移民城市和租界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从本质上讲,"海派文化"是近代中国都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和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同"与文化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孔子>从一个侧面彰显出当下中国人对待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颇具代表性的文化态度——对"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的先哲缺乏足够的尊重,对传统核心文化缺乏足够的"文化认同".如何从"符号化的孔子"、"妖魔化的孔子"中小心翼翼地剥离出"历史的孔子",至今尚是一个未完成的文化课题.而这一历史性课题的完成,不仅具有"求真"层面的学术意义,在建构"现代国家形态"上更具有现实意义.文化产业化,并不意味着文化媚俗化、商业化.如果文化产业不能在"文化认同"这一文化高度对全社会民众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有所引领(而非迎合),文化产业只会走向助纣为虐的文化自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和"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和中国传统"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构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余英时作为当代海外卓有建树的历史学家,通过挖掘丰富的史料,对中国儒学、禅宗、道家思想中的文化底蕴作了并行综合探究.他开发中国文化矿藏,寻觅支持中国发展的现代性伦理资源,指出任何民族的"经济"背后,都隐藏着重要的"文化"背景,而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也同样有一个"韦伯式的问题".他发觉中国文化中"义之所在"、"直指本心"的精神与西方"因信称义"等思想同具普遍的合理价值,尤其是儒学中的"心、性"理论,为确立中国人"入世勤勉"心境发挥显著作用.然而,余先生似乎又不同意华人精神重返"儒学一尊"的旧途,由此为儒学的21世纪前景忧心.他上述思想主要体现于他的名著<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人性论是韩非整个社会政治理论的基础,"自为"人性论则是韩非区别干传统人性论的主要特色.其理论具有两面性:一是深刻揭示了人"利己"的本性及"利"、"害"社会关系中的"杠杆"作用,为中央集权政治和帝王权术政治提供理论依据,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消极影响;二是从"自为"人性论开发出"非道德"的"法治"思想与"非人治"的"势治"主张,这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振国 《中州学刊》2005,(3):181-183
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跌宕起伏的急遽变革大大推进了中国社会文化及政治观念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政治制度的变革已成为社会历史变革的主题,通过宣传新型国家观和建立新型国家制度的轰轰烈烈的历史实践,引发了民众政治文化意识的转变.革命派和改良派共同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民"运动,从而使国民思想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要建设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目标,通过文化软实力项目的投入与建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建成命运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化、宗教、建筑、艺术、历史等,因此",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应该是一种复杂化、差异化、精细化和国别化的传播大战略.中国要清晰、独到地表述中国的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具体的代表性文化和精神做起.  相似文献   

15.
提升山东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文化产业作为知识、技术以及信息相结合的产物,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竞争力是由诸多要素构成,主要包括政策资源、人才资源、品牌资源、资源整合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等.山东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齐鲁文明,是文化底蕴、文化传统和文化创新资源丰厚的文化大省.但是,山东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和利用还非常不够,资源占有意识和产业开发意识相对薄弱.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地区文化环境、文化市场状况、文化企业生产率、利润率、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建设文化强省和经济强省的背景下,山东文化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郑德华 《学术研究》2005,(3):111-116
客家人"来自中原"一说,既曾是客家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又是当代客家人心目中历史的核心.这种观念已不单纯是一种学术观念,实际已成为一种社会群体的文化意识.我们应该用超越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即不仅着眼于文献的搜集和考据,还要认真探讨形成群体观念的各种社会历史因素,以及中国文化传递的方式,从而加深我们对客家方言群体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7.
基于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相关论述,结合当代文化产业兴起的现实背景和时代特色,可以重新认识和理解"艺术生产"的精神实质,并深化这一理论.应深度挖掘文化产业和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特殊关系,把握文化产业的四种角力,即文化凝聚力、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创造力,来探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尚处在萌芽阶段,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破局:一是发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资本",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二是吸引民资及外资进入农村文化产业,促成资本与资源的"握手";三是实施重大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走可持续发展,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当代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培育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市场配置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可以强有力地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文化精品,打造国家文化品牌;可以推进实施特色战略,有效开发历史资源,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可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传播中国声音,维护文化安全,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诗言志"以语言符号的神秘,揉和了长远时间里那些或隐或显的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等文化因素,在巫觋特定的仪式中生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本文对于"诗言志"的解读,重在考察其在开放的历史时空中对流动着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文化情境与其互动生成之关系,以揭示其发展与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