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一、耕田误区:一般人在整田总是带水犁田,其实条件允许,可以干耕,待土晒白后,再放水耙。这样将土壤中磷、钾元素肥晒出来,插下秧生长茁壮。二、插秧之误:许多人认为秧苗插多保险些。其实按“叶蘖”同伸原理:即水稻长四片叶开始分蘖,以后每长一片叶就会长一个分蘖。一般早熟品秧11片叶,中熟12—13片叶,晚熟15片叶以上。又因水稻拔节后就长成是无效分蘖。所以生产中,早熟品种应有4—3个、中熟4—5个、晚熟5—7个有效蘖。又因肥料、水份、阳光等因素限制,往往有效蘖与原理上计算相差2—3个蘖。以中熟为例,一般可分3—4个有效蘖。按亩315万穴每穴插两株基  相似文献   

2.
王玉堂 《小康生活》1999,(11):12-13
小麦出苗后,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弱苗。为便于因苗、对症管理,现分别介绍如下:(1)土壤干旱造成的弱苗:多发生于底墒不足或透风跑墒的麦田,其特点是:分蘖出生慢,叶色灰绿,心叶短小,生长缓慢或停滞(群众称之为“缩心  相似文献   

3.
一、小麦幼穗冻害的形态特征:植株最上一叶叶脉尖端发白,无心叶,形成空蘖。一层层剥开叶鞘,从下往上数,第2节嫩芽折叠,柔软无光,似水烫一般。若第2节不再伸长,说明茎生长点已停止生长。幼穗穗轴绿白色,小穗乳白色,排列松弛,失水萎蔫,黄化后死亡。二、预防:1、浇水防  相似文献   

4.
小麦常因晚播或早播,造成部分麦田弱苗或旺苗,根系发育差。通过镇压可踏实土壤,提高地温,具有保墒提墒作用,还有增根增蘖,提高单株成穗率,增加穗数,降低株高,使茎秆粗壮,增加抗倒伏能力。小麦镇压后,生理生化有所变化,协调了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减少不孕小穗,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田间试验研究了秧苗抛栽叶龄对杂交稻分蘖特性及成穗质量的影响 ,探讨了高叶龄抛栽杂交稻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 :高叶龄抛栽致使杂交稻本田茎蘖高峰期明显推迟 ,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量有所降低 ,低位一、二次分蘖穗比例减少且经济性状明显变劣 ,从而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6.
以汕优63杂交组合为材料和8种秧田小苗寄栽规格为处理,研究了在每穴单株和每穴双株条件下,秧田营养面积对秧苗移栽时单株(或单穴)茎蘖数、分蘖和鲜重增长速度及秧苗茎蘖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每穴寄栽单株或双株,至10.0叶期大田栽插时,单穴茎蘖数和鲜重均同单穴营养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寄栽规格下秧苗生长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移栽前2~3个叶龄的增长速度和鲜重增长速度等方面,扩大秧苗在秧田的营养面积有利于秧苗较好地利用移栽前2~3个叶龄期良好的秧田环境条件增加分蘖和鲜重,形成“超多蘖壮秧”;不同寄插规格下秧苗在大蘖率、单茎绿叶数和根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 3种密度下对绵农 4号、绵农 3号的分蘖及成穗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绵农 4号、绵农 3号的分蘖速度和分蘖力皆为中等 ,中等密度条件下 ,有效分蘖期每天可形成 0 .15蘖 ,各期总蘖数为 3.7左右 ,低于绵阳 11号 ;与绵阳 11号分蘖速度的差异主要在有效分蘖期 ;绵农 4号、绵农 3号的成穗率为 55%左右 ,低于绵阳 11号 ;但分蘖和主穗的差异较小 ,分蘖穗重占主穗重的 80 %左右 ,茎蘖穗重变异系数 15%左右 ,穗子大小均匀一致 ,小穗相对较少 ,小穗较大 ,这些性状都优于绵阳 11号。绵农 4号、绵农 3号大穗大粒特性较绵阳 11号更为突出 ,其常规种植密度应小于绵阳 11号  相似文献   

8.
玉莹 《小康生活》2005,(11):13-13
土壤干旱造成的弱苗 多发生于底墒不足或透风跑墒的麦田,其特点是:分蘖出生慢.叶色灰绿.心叶短小.生长缓慢或停滞(群众称之为“缩心苗”),中下部叶片逐渐变黄于枯.根少而细。管理要点: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碳铵15公斤。  相似文献   

9.
迟麦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因干旱而生长缓慢瘦弱,分蘖不壮,发育延迟的麦苗属迟发苗;一类是因播种过迟,出苗不整齐,苗弱无蘖,叶片少的麦苗属迟播苗。迟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0.
别家新 《小康生活》1996,(10):17-18
近年来,笔者对小麦的分蘖、成穗率及穗型进行了定点观察和大面积的实地调查。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一)影响分蘖发生及成穗的因素。除了施肥水平和土壤质地的差别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肥料运筹不当,由于早期速效肥的不足,导致小麦3—4叶期苗势不壮,是麦苗第一叶位空位的首要原因。定点田块中,除有机肥外,每1000平方米施40—50公斤碳酸氢铵作基肥,比对照田分蘖期提前3—6天,第一叶位分蘖增加7.5—18%,平均单位株分蘖在冬前和越冬  相似文献   

11.
梁山 《小康生活》2003,(1):17-18
(一)大叶速生槐的特点。(1)生长快、产量高。当年埋根苗生长高度可达3米。当温度在20℃以上,土壤持水量60%—70%时,生长最快,平均日增长可达2—3厘米,为普通刺槐生长量1—2倍。叶片宽大肥厚,根蘖力极强,当年栽植经3次平茬后,可分蘖8—15个枝条。一个生长季节北方可刈割3—4次,南方可刈割4—6次。每亩栽植2200—3000株,当年亩产鲜饲料(茎叶)1—2万  相似文献   

12.
冬去春来,气温回升,小麦从越冬状态开始恢复生长,不久便进入了返青期:返青后小麦继续出叶、生根、分蘖,群体加大。与此同时,植株内部开始幼穗分化,植株逐渐由葡匐状态转向直立,幼穗开始分化为小穗即进入了起身期;此后节间开始伸长,当茎节拔出地面1.5厘米左右时即进入了拔节  相似文献   

13.
小麦迟播,易造成弱苗成穗率低,穗小粒少,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0—20%,但只要补救措施得当.也能提高产量。(一)选择春性品种,以种补迟。可选用生育期短,产量较高,抗逆性强,较耐迟播的春性小麦良种,如绵阳20、21号等。(二)实行催芽播种,以芽补  相似文献   

14.
黄斌 《小康生活》1995,(9):22-23
香椿别名椿芽,主要食用其嫩芽及幼叶,每年供应鲜货的时间很短,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冬季和早春,每公斤售价高达60多元,每亩产量以600公斤计算,亩产值可达3万多元。一、香椿的繁殖。香椿可采用根蘖、插根、插枝和种子等方法繁殖。(一)根蘖繁殖:香椿根部容易萌生不定芽,所以在树下常发生很多根蘖苗,将这  相似文献   

15.
青青三叶草     
安宁 《可乐》2008,(8):10-11
清爽相遇若蓝对新校园喜欢极了。刚转学过来时,正是春天,花草开始苏醒,在暖风里迫不及待地伸个懒腰,便争抢着舒枝展叶。若蓝尤其喜欢三叶草,在地上密实安静地生长着,只有等到初夏,才在叶下羞涩地绽出一朵朵小  相似文献   

16.
小麦进入越冬期要重施腊肥,既可培土壅根,弥合土缝,增温防冻,保苗安全越冬,又可补基本苗肥的不足,有利于争取越冬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增加小穗数。施用腊肥,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苗小叶少,根系较少,“单根独苗一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台刊《经济论文丛刊》第 29辑第 2期发表文章指出,本文建构一 AK成长模型探讨技术水准与环保意识的提升对环境品质和经济成长的影响。本文将污染防治支出设定为资本性的,而非经常性的。此一设定不仅较以往的文献更接近实际情况,且获得以下明确的结论:污染处理技术的进步可同时提升环境品质;而社会大众环境意识的提升,虽可改善环境品质,但不利于经济成长;若生产技术与环保意识呈同比例的提升,则环境品质不变,但可提升经济成长率;若环保意识相较于生产技术大幅提升,则可在经济成长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改善环境品质;若生产技术与污染处理技术呈同比较的提升,则前者所造成的效用水准的增加幅度大于后者。 (叶普照摘编 )  相似文献   

18.
实践表明,麦套棉的棉花幺力苗期,与处于发育后期的小麦共生,棉苗会受到小麦的争肥、争光、遮光等影响,常会出现弱苗、僵苗,直接影响棉苗的早发健长。因而,在麦收前后麦棉共生期针对当时的特殊环境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促进棉苗转壮早发,为实现优质高产打下基础。首先要适时防御早涝灾害。因小麦落黄成熟之际,环境气温已逐渐升高.有时气温会超过30℃,加大了小麦的蒸腾强度和株间土壤的蒸发量,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合同法》对于与第三人有关的清偿制度规范得过于笼统,并未对第三人代为清偿进行规定,导致实践中对第三人代为清偿与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债务承担、保证等制度区分混乱。我国要改善上述混乱境况,可借鉴德国民法典。第一,对第三人履行的前提、内容、后果都做明确规定;第二,对债务人有异议的第三方自愿履行,若债权人不拒绝,债务亦得消灭;第三,第三人有赠与目的的第三方自愿履行中,根据第三人与债务人是否有赠与合意,分情况处理。  相似文献   

20.
吕军 《小康生活》1999,(10):12-12
冬前小麦旺苗多是由于播种过早或播量偏大肥力又高形成的,一般有三种情况:(一)肥力基础较高,施肥量大,墒情适宜,播种偏早,因而麦苗生长势强、分蘖多、速度快。一般到11月下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