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东北战略后方的合江根据地是解放战争时期北满五个根据地中建设较早、战略地位最重要的一个。合江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党、我军在东北的成功关系很大。在物质保证上,大力支援前线完善军需供应;在人员补充上,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与战士,有力的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在经验积累上,率先实践、率先总结经验,为北满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提供了借鉴,支援建国后东北及全国的发展。全文尽可能全面展现合江根据地建设工作的斗争全貌,并给予其客观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李富春先后在东北工作四年多。他对东北地区的解放和建设,对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保障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主持东北局财经委员会 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东北地区采取了“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妄图先消灭南满革命根据地,再转兵北上,夺取全东北。他们从1月至4月,先后对南满临江地区四次侵犯。东北我军为了巩固北满保卫南满,决定实行南打北拉、北打南拉,互相支援的作战方针。我北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 ,在苏北前线指挥作战的黄克诚向中央建议派重兵进入东北 ,中共中央据此提出“向南防御 ,向北发展”的方针。此间 ,中共中央决定派彭真、陈云等同志去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黄克诚于 194 5年秋奉命率部开赴东北。国民党为抢占胜利果实 ,令杜聿明指挥全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大举北上。我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克服重重困难 ,认真贯彻“让开大路 ,占领两厢”的方针 ,建设巩固根据地 ,为解放东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是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当时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向北发展”,就是调集大批军队和干部进入东北,发动群众,扩大军队,完全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夺取东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影响革命全局的新形势;“向南防御”,就是撤退我军在长江以南分散孤立的解放区的主力部队,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加强江北阵地,接替山东、江苏我军主力北上后的防区,准备抵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掩护我军在东北的战略展开。向南取防御态势是保障向北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东北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是在抗战胜利后建立起来的。 日本投降以后,中共中央鉴于东北地区在两种中国命运、两个前途的大决战中,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于一九四五年九月中旬,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作出具体部署,派出四分之一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十三万主力部队和二万名干部,分期分批进入东北,还决定成立以彭真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加强党对东北工作的统一领导。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东北局领导广大军民大力地进行了根据地的创建工作,经过艰苦的努力,在土地改革、剿匪斗争、军事斗争、政权建设、恢复经济取得胜利的基础上,至一九四七年五月,在东北建成了四大块比较巩固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重温刘少奇领导新四军开创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光辉业绩,全面分析了他的"家"(亦即根据地)思想,即:为什么要建立"家",怎样建立"家"以及如何管理"家".在刘少奇的领导下,华中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永涛 《理论界》2014,(4):128-130
在我军炮兵发展史上,朱瑞兢兢业业,开拓进取,为我军炮兵建设迅速发展壮大,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共"七大"后,朱瑞任我军炮兵"摇篮"延安炮兵学校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奉命率领延安炮校师生开赴东北;到达东北后,朱瑞审时度势,采取正确的方针,千方百计地获取武器装备,为创建东北炮兵奠定了物质基础;总揽全局,把炮兵建设成为独立的兵种,为实现战略决战准备了重要条件;着眼于发展,大力培养干部,为全军炮兵建设输送人才;勇于开拓,亲自总结作战经验,提出一套适合我军炮兵的作战原则,奠定了人民炮兵战术的基础;在辽沈战役中牺牲,履行了"老于斯、终于斯"的诺言。  相似文献   

8.
方志敏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同志不仅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而且为中国革命积累与提供了“方志敏式”根据地的经验。在赣东北的具体条件下,采取波浪式向前扩大的策略,是创建“方志敏式”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策略,是方志敏同志对土地革命战争的一个重要贡献。这也是研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展史必定要融及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正> 刘少奇同志是华中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者和领导者。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六日,我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决定,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和南方局。会后,刘少奇同志肩负着中原局书记的重任,于十二月从延安到达河南。从这时开始,到一九四二年三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扩大会议结束,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刘少奇同志领导华中各级党的组织和新四军指战员,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纠正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影响,指  相似文献   

10.
(一) 苏联红军于1945年8月8日宣布对日作战后,我八路军延安总部即命令吕正操、李运昌部北上,协同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解放东北,并由党中央派林枫率领千名干部来东北,开辟东北根据地。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也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经过海陆空三路向北大举运兵,采取一切手段与我争夺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的具体情况,尤其是美、苏对华政策的演变,毅然决然地把抗战后期的全面扩大解放区,由重点“向南发展”的战略,转变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从而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由北而南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刘少奇选集》上卷的各篇文章,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拟以其中的开宗明义第一篇——《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职工运动方针》为例证,具体地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建设巩固东北根据地,党中央向东北派出两万余名干部,其中包括众多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教育的优秀人才。新中国建立后,为建设东北工业基地,党中央又向东北派出大批科技文教人员,同时广泛建设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文化设施。这两次大规模的人才派遣,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化版图上东北"人文不盛"的局面,嵌入式地使东北成为工业基地的同时,也成为科技文教都比较发达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东北的文教人才开始向关内中心地区流失,改革开放之初和90年代后,又出现两次较严重的流失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党和国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业中,必须振兴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教育,而制止人才大规模流失和吸引与培养新人才,是全面振兴东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对日本内政外交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方针",东北军不战而退,仅仅四个月就使东北全境沦陷,而日军占领东北的代价微不足道.东北的快速沦陷助长了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结束了日本协调外交与政党政治,刺激军部实施新的对华扩张行动,使得中日两国发生全面冲突的危险性大大加剧了.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我党较早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省份之一。党的文艺工作,做为整个革命事业的组成部分,在这里也有较早的发展。在戏剧方面,根据地里,普遍演出了抗战戏剧。最早,丁玲组织战地服务团来到山西。接着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等敌后根据地,戏剧工作也开展起来。当时的戏剧运动,是围绕着为粉碎敌人的奴化思想、政治阴谋,以及改造农村  相似文献   

16.
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由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两种政权下的两种区域,即我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苏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白区)长期并存的局面。从此,我党的工作也就在这两个战场上进行两条战线的伟大斗争了。具有在城市开展工人运动,进行合法斗争的丰富经验的刘少奇同志,长期战斗在白区工作的第一线,他不仅在实践上胜利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而且在理论上亦有很多创造性的建树,为纠正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确立党在白区工作的正确方针作  相似文献   

17.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以佳木斯为省会的合江省,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有着重要的军事、政治地位,是党中央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前沿.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同时,先后派遣11万部队和2万干部迅速挺进东北.这期间,大批党的杰出干部和主力部队云集于合江地区,一时期里,合江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城市佳木斯被誉为“东北的小延安”,以佳木斯市为中心的合江地区成为东北解放战争的战略后方.  相似文献   

18.
王连捷 《理论界》2008,1(4):116-117
围绕中共中央如何控制东北的战略决策的制定为主题,陈云在参与制定东北解放战争战略方针的同时,为建立北满、南满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陈云在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的努力,为夺取全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进军东北,经略东北,决战东北,使东北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解放的大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这一辉煌的胜利.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陈云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北局常委之一,自始至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东北解放战争,因此,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对东北解放战争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出贡献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系统提出建立东北根据地思想,初创北满革命根据地;坚持南满斗争,扭转东北敌攻我守的战局;解决东北根据地的经济困难,统一东北财经.本文力求以翔实的资料再现陈云同志的丰功伟绩,以对陈云革命生涯的研究有所裨益,并借此机会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20.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创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革命根据地创建后,党和工农民主政府及时制定了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发展普通教育,大力开展党、政、军和平民教育活动,以保证革命战争对人才的需求。这块根据地的斗争历史虽然不长,但教育建设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具有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