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现代日本在率先成为亚洲经济与军事强国、走向帝国扩张之路后,从日俄战争开始至1945年战败,由于其把对我国东北作为其“帝国生命线”和侵略目标,故接连不断地对东北进行以帝国主义扩张为目的所谓“满洲风土”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暨社会文化在内的调查、书写与刊行。伪满洲国建立后又有“满映”的“文化映画”和科教纪录电影参与了对“满洲风土”的映写,还有近现代日本作家文人的“满洲想象”与现地叙写,构成了数量庞大的文化殖民主义文献。这些调查刊写总体的性质和目的都是为日本侵略中国的政治“国策”服务,隶属于“帝国”视域的知识生产体系,具有文化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逻辑与装置以及东亚殖民主义症候。当然,这些调查书写也包含和留存了某些具有知识性与学术性、历史性与方志性暨地域文化的较为完整的珍稀史料文献,对东北和内蒙古边疆史地研究及地方志修撰具有借鉴参考价值,宜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对其进行实事求是的甄别与评析。  相似文献   
2.
3.
毋庸置疑,当下提出文学史观照的本土化问题,或多或少受到来自异域的史学理沦的影响.在近代以前,史学发达的中国人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观念,去不断地书写和修补历史著述的,并在历史的撰述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4.
萨满教是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地区存在流传的最古老的原始宗教,在伪满洲国时期,这种宗教也一直存在和延续.本文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对伪满洲国时期东北部分地区(也涉及内蒙古)萨满教的分布及存在状况,按照民族分布进行勾勒和描述,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豹.  相似文献   
5.
1996年9月6日,在东北师大逸夫科学馆会议报告厅,为庆祝东北师大建校五十周年,一位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铄的教授,正为数百名东北师大暨中文系历届毕业的校友和学生.作精采的学术报告.教授那渊博的知识,活跃的思维,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语言.不时赢得热烈的掌声.不少校友动情地说:孙先生的学术报告总是那样丰富深刻.精采纷呈,令我们当年难忘,今天难忘.永生难忘.这位孙先生.就是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东北师大中文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孙中田教授.  相似文献   
6.
《子夜》的叙事倾向和文学价值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对《子夜》的主题倾向和文学价值,过去和现在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认识与评价。《子夜》实质上是现代的政治小说,其倾向和价值具有历史的合理性,符合政治文学的要求,应该予以尊重和承认;但同时《子夜》也存在由政治化追求和创作方法带来的失误与局限,它的政治小说的价值和局限交融并存,为文学史提供了值得认真总结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7.
文学视野中的小城镇形象及其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家良先生提出了“小城文学”的构想 ,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俩对这样一个话题做了初步的讨论 ,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小城一头系着农村 ,一头连着都市 ,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文学与都市文学之间 ,小城文学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现实 ,她对于中国文学的走向现代化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组织了这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的笔谈文章 ,意在支持熊先生的构想 ,并对这个话题做较为深入的讨论 ,希望引起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杨剑龙  2 0 0 3年 7月 2 9日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学史上的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呈现出浓厚的忧郁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既有现实的由故土沦陷带来的情感冲动的因素,更有很多复杂的历史文化因素导致的从当局到普通百姓对"东北苦难"的无视与漠视给东北作家的刺激,也有流亡处境引发的心理悲剧感受,而东北流亡文学忧郁倾向的历史文化因素在以往的文学史研究中多被遮蔽和"不见"。东北流亡作家文本中表现出的忧郁倾向和其中蕴含的对爱国主义的有限性、政权与国家的非等同性等问题,触及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和中国抗战文学的尖锐主题,达到了现代中国文学特别是抗战文学少有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中国的两种现代性内涵及其话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有两种现代性话语在清末和五四前后传进中国。一种是文化普遍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性话语,即以一般的西化、现代化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文化和文明;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现代性话语。两者皆被中国知识分子作为真理性话语而接受和引进,并采取不同的话语策略使其揉进和变成本国话语,用以对中国社会历史结构进行结构与秩序的重新阐释、组织和叙事,从而达到组建现代民族国家或革命建国的现代性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虎妞形象及其与祥子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驼祥子》讲述了祥子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是虎妞命运的一曲悲歌。暴虐黑暗的时代,妖魔化的都市明,使失败与堕落成为走入城市的青年农民祥子的宿命,而虎妞不但在丑恶的社会,家庭中被扭曲了心灵,更要面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歧视与抛弃,也许她乞讨生活的方式伤害了祥子,但那决不是祥子悲剧命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