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创新模式,公寓社区班以宿舍基础文明、宿舍文化建设为核心,通过宿舍基础文明和宿舍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的自治自理,实现德治、法制与文化、教育与管理的有机融合,进而实现培育学生“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勤劳坚毅、团结协作、和谐包容、健康向上、博学笃实、敬业创新”优良品性的预期目标,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宿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完全学分制的逐渐实施和校园网络进宿舍,学生学习的分散性、流动性加大,学生的活动大多在宿舍中进行,于是,学生宿舍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宿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增强其实效性的关键是找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切入点.高校宿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切入点应是以育人为本,其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成才教育,其保障是抓好高校宿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制度和宿舍文化三个建设.  相似文献   

3.
陈信冰 《国际公关》2023,(7):130-132
宿舍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最小单元,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是做好大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笔者通过对工作中处理的大学生宿舍矛盾处理案例进行分析,同时面向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以及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三全育人”的角度思考,提出构建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几点建议:一是健全“三全育人”培训制度与培训体系,促进“以理服人”发展;二是全面构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文化体系,展现“以文化人”风貌;三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发挥“以学养人”功能;四是全面改善居住环境,实现“以美育人”高度;五是建立和完善面向学生社区的奖惩制度,开创“以德塑人”局面。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是新时代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建设方面构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育人效果和改革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方面构建制度体系与机制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福建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多得的文化教育素材,福建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是文化育人的内在要求.基于"三全育人"视角,从打造全员育人工作队伍、形成全过程育人链条、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三个方面探索福建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书院制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囿于课堂的局限,在“大思政”系统中整合学院与书院的资源发挥协同育人合力,打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时代新人。书院制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备通识教育和导师陪伴、学院和书院协同育人以及学习理念和方式转变的特点;有益于培养新时代知识交叉融合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利于推动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建构,有助于实现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健全导师陪伴机制、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完善第二课堂建设是书院制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有益探索,益于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育人新体系、“双院联动”新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高校书院制不断回应、落实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被视为破解当下育人困境,促进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需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青团要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首要任务。从共青团工作实际出发,构建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体系,强化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建共青团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加强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共青团组织工作新格局,从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增强共青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学分制的实施和信息网络化的实现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得学生社区教育作用增强。认真研究并积极构建以社区文化建设为载体的长效育人机制,大力提升社区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不良社区文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优良社区文化的育人地位及实现途径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校社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保证和基础,同时,高校社区文化建设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华南农业大学通过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建设精湛的工作队伍、丰富品牌活动内容以及创新有效的活动形式等途径,探索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创建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思想引领。当前,依托学生社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社区育人渠道、形式和内涵,发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作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育人水平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学分制的实施和信息网络化的实现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得学生社区教育作用增强.认真研究并积极构建以社区文化建设为载体的长效育人机制,大力提升社区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不良社区文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优良社区文化的育人地位及实现途径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同时,在规范学生行为、价值观导向和提升心理素质方面发挥着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对促进高校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形势下,以公寓为平台,以公寓文化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重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大学班级观念趋于淡化,学生公寓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阵地。切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途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加强和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老区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用红色文化引领老区高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追求理想信念的班级价值取向,有利于培育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班级人际关系氛围,有利于规范班级成员的日常行为,形成良好班风。老区高校一定要利用其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强化老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一要利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要利用红色文化装点班级教室宿舍,努力打造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四要建设班级红色博客、短信等网络平台,培育突出老区特点的班级精神。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是对学生课外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达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律委员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功能,对于完善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采用问卷调查与寝室走访的方法,分析了高校公寓党建工作现状,通过构建“五位一体”以加强宿舍党建为抓手,逐渐形成了一套“党建进宿舍”的思想教育模式.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学生党建工作进一步延伸到学生公寓中,不断创新公寓党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班级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体。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认为 :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班级社会情境中各方面的教育因素 ,构建理想的班集体育人环境 ,从而增强高校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育人途径选择直接关系到育人成效与和谐校园建设。高校应通过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先进的校园文化体系,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全面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宿舍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失的重要场所。高校宿舍文化是以学生宿舍为载体,在学生共同学习、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宿舍文化,能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具有育人功能,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培养优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文化是实现人才培养和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高校班级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实施单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栽体。当前,高校的班级设置主要延续以专业背景为主体的模式,形式单一。随着学生群体情况的不断变化,以兴趣爱好相近、职业发展目标相同的文化认同为基础建立的“虚拟班级”,通过传输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成长指导,对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实现文化育人具有积极的正态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