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回顾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对2000-2007年间的最低工资水平就业效应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低工资的提高并没有造成就业总量的损失.国有集侉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这三大不同性质经济体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性质不同,外资经济呈现负效应.制造业、餐饮业和建筑业三大行业的最低工资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表现出差异性,建筑业呈现正效应.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解释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必须结合我国劳动力大国的国情,统筹好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利用VAR模型搜集1997年至2012年我国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对近年来我国工业各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就业量的关系进行测度。研究表明:短期看,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就业总量有一定负效应,但是这种负效应是暂时的,长远看,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就业总量无显著影响。从工业各细分行业看,技术进步对不同行业的就业量有明显差异,其中资本深化程度对各行业就业量影响显著。本文政策涵义显见:挖掘商品需求弹性大的工业行业的就业潜力;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以创造需求,创造就业;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仍然要高度重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积极推行资本节约型技术,防止过多的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对就业空间的挤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单纯技术引进带来的就业损失。  相似文献   

3.
莫瑞丽  金国华 《理论界》2008,(4):185-187
在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过程中,就业是影响他们能否顺利回归的关键因素。在现实中,刑释人员遭受的就业排斥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无法就业和边缘就业。导致刑释人员就业排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法律方面的限制、社会整个就业大环境的影响、用人单位或雇主方面的歧视和顾虑、刑释人员的主观就业意愿及自身竞争力、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会保障政策的不衔接对就业的负向激励。这些因素之问同时也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要解决刑释人员的就业问题,减少他们所遭受的就业排斥,就是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析欧盟的反社会排斥政策:缘起、措施与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排斥理论关注社会成员被排斥在社会参与和融合之外.反社会排斥是欧盟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欧盟应对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挑战、深化欧洲一体化、加强欧洲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方式.由于欧盟对社会排斥的理解限定在劳动力市场与就业领域,其反社会排斥政策内容主要是将劳动者吸纳进劳动力市场,扩大就业.其政策则建立在跨政府的基础上,欧盟以"开放式协商方式"形成政策目标和标准,监测和推进成员国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社会排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是在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群体日益成为新的弱势群体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其受到的社会排斥机制.失地农民群体受到了来自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制、劳动力市场就业、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的排斥,这些排斥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对失地农民群体的排斥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尽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但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大学生就业难,而企业留人亦难。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程秀生认为,“九五”以来。在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大背景下。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的就业空间明显缩小,外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就业数量基本稳定,只有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就业持续增长,成为职工下岗再就业的重要渠道,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市场排斥与边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由于不具合法就业、定居身份,缺少进入正规部门的门槛和资格条件,就业权力和就业保障被剥夺,或者由于市场运作的内在逻辑、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就业市场所具有的排斥与区隔的逻辑叙事,农民工被排斥在正规劳动力市场之外,处于最脆弱、不受保护、报酬或保障均较低的位置,被迫从事"边缘的"而不是"正规的"、艰苦、危险、劳累或肮脏的工作,这种生存处境意味着,在就业市场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更有可能遭受非正式经济所带来的贫穷与边缘化,使农民工陷入了一种发展困境,被排斥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之外,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斌  张翔 《西部论坛》2021,31(6):67-80
采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地级市数据合并,探索了住房状况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首先,基准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估计结果均表明:在打工所在城市有住房的农民工,其就业稳定性更高.其次,通过对可能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观察发现:住房产权通过房奴效应和锁定效应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房价上涨会提升有房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最后,根据住房类型、就业身份和代际差异进行的异质性探讨发现:自有住房产权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最高,租住政府公租房和单位住房者的就业稳定性高于租住私人住房者,而居住临时住所者的就业稳定性最低;住房产权对雇主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大于雇员型农民工,对中老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大于新生代农民工.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具有农村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社会经济特征和个人特征的不同,这类群体同比原生代农民工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上具有较大差异,并被学术界广泛认同。我们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权益保障状况作为分析要点,通过对8个城市1803名农民工的详细分析发现:(1)新生代农民工同比原生代农民工在纵向提升维度和横向排斥维度方面均具有更为优势的就业保障能力;(2)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保障优势在各个区域的调查中均有普遍的呈现;(3)就业保障能力的提高源于新生代农民工对人力资本因素的坚持和对社会资本因素的重视。我国政府应当进一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保障能力,减少其排斥水平,并在注重人力资本培训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引导其社会资本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解读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困境——从一个社会排斥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征用过程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失地农民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博弈的游戏规则的排斥,由此而来的在征地之后还受到就业市场的排斥、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关系的排斥,这些社会排斥可以交叉起作用,还可以累积、再造,使得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反对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的根本,就是使失地农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相关数据表明,经济增长率显著高于就业增长率,就业弹性长期呈现下降趋势,但仍是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工业产值增长的就业弹性最高,是增加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就业弹性虽在下降,但也保持较高水平,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农业排斥就业,而且趋势加强。因此,扩大就业、优化就业结构,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3.
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社会排斥理论是欧洲社会政策研究中新兴的理论.欧盟一体化进程和福利国家危机是社会排斥理论发展的主要背景.社会排斥指社会成员愿意参与社会活动但是被不可控制的因素阻止的事实.社会排斥问题的存在影响社会成员公民权利的实现.欧盟的研究表明,社会排斥在健康、就业、社会保护、教育和住房五个与社会政策相关的领域中存在.社会政策是反社会排斥达到社会融合的手段.欧盟希望通过社会政策调整和实施去消除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统一、公开的就业市场,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消除一切就业歧视和就业排斥;发挥好政府、市场和劳动者三者的作用,齐心协力,共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较为丰富的岗位选择;加快建立政、校、企联动机制和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建议新疆高校实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召回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5.
华侨农场是特殊历史时期国家为安置被迫回国的大批归难侨而设立的国有农业企业,它既有国有农业企业的经济属性,又有难民安置的政治属性.华侨农场就业问题的形成及其解决也具有历史的特定性.文章以厦门竹坝华侨农场在场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着重考察了农场人员的就业现状,分析农场职工就业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性别工资差异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不争事实,运用CHNS2006年的成人数据,采用Oaxaca和Newmark的分解方法,研究国有和非国有部门的性别工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无论国有还是非国有部门,性别歧视都是显著存在的,尤其是在非国有部门,性别歧视显著高于国有部门,说明市场化程度和性别歧视程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而且,教育可以减缓性别歧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数指标、弹性指标作为湖南凤凰旅游就业效应分析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旅游就业人数指标和弹性指标的计算,分析凤凰县三大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各行业的产业增长、就业人数和就业弹性,说明旅游业发展对当地就业的拉动效应,并就制约凤凰县旅游就业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苏是我国吸引外资最多的省份之一,对其FDI的就业效应进行研究具有典型代表意义.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1985-2006年江苏省FDI的就业效应进行动态检验,可以发现:FDI的就业弹性系数在初期较高,在经历了一个短期上升后开始下降,1989年降到了最低点,此后再次上升,在1992年达到顶点后开始趋于平缓.从三次产业来看,FDI对第二产业就业的影响最大,起伏也最大;其次为第三产业,且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呈不断上升趋势;FDI对第一产业就业的影响最小且波动不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江苏省应继续引进并有效利用FDI,并引导FDI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增强服务业外包领域对聊的吸引力,同时,应为内外资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防止在引进FDI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牺牲内资的利益为代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开放的目的之一是在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同时,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但随着越来越多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其投资方式、资本技术含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相应地,其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行业的不同,对就业的影响也显然不同。食品行业是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最早的行业,也是中国就业人口比重较大的行业。为了更好地认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行业就业的影响,利用2001~2012年中国各省级区域食品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对外商直接投资中国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食品行业就业数量贡献最大的是食品加工业,其次是食品制造业,而流入饮料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数量没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重效应及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这种技术进步是否会对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实际上,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有着双重效应,一方面技术进步会对就业产生替代作用;另一方面,技术进步还可以扩大就业空间.到底最终会演变为怎样的结果,这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机制的性质以及技术进步的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