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的精神和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焊接系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兄弟科室的大力帮助下,开拓创新,积极推行“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与威海兴友塑胶、台基塑胶和多普瑞电子等三厂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开设注塑专业;与山东岱银新宇集团合作开设纺织专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尝试了校企联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本人有幸全程参与和组织了本次“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对我校现有的“半工半读”模式谈一下初步认识,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
韩巍 《职业》2008,(20)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我们以创新的精神加以解决,以达到探索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共同发展的目的.为此,教育部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半工半读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实施途径,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了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一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职业》2014,(29):F0002-F0002
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浙江省首批合格中专、浙江省首批“产学研”联合体建设学校、浙江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浙江省课程改革基地学校、浙江省首批“半工半读”教学改革试点学校、浙江省首批“中职学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学校、浙江省首批中职学校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4.
罗敏杰 《职业时空》2008,4(7):71-72
工学结合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最早提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到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都强调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制度。为此,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相似文献   

5.
闫晓前 《职业时空》2013,(9):59-60,66
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高职化工类专业“虚实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点,探讨“虚实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以期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永 《职业时空》2009,5(3):81-82
高职院校的发展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行业企业,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道路。本文主要介绍了鄂东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全方位合作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全面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王艳梅 《职业时空》2008,4(10):73-73
自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便得到了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也在工科专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中,在“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涌现出一批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示范院校。然而“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文科专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会计专业还停留在学科教育的局面,滞后于工科专业的发展,其原因是会计教学中没有找到适用的“工学结合”操作方式和应用条件。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是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核心课程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8.
卢菊洪  吴小明 《职业》2011,(30):179-180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更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破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是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各个学校应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形成适应区域、地方、学校和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时代需求的模具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黄依珍 《职业》2011,(30):176-17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朱强  阎子刚 《职业时空》2009,5(6):44-45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深入研究高职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二阶段准员工”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和实施模式、考核评价体系、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等方面,阐述了物流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苏安祥 《职业》2008,(29):57-59
<正>有科研成果显示,人的职业能力有70%是在工作岗位上形成的。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就必须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方式,使之更早、更快、更多地接触、熟悉、适应工作岗  相似文献   

12.
管友桥 《职业时空》2009,5(1):36-37
课程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而课程模式是课程开发的指向。职业教育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育,“学科中心”课程模式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已凸显不足,“能力本位”的各种课程模式尚不成熟,构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终极目标的课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以交通的汉语拼音字母‘J’‘T’为主要设计元素进行变形组合,形成‘环绕地球、不断向前拓展的高速公路抽象线条’,寓意通过发展教育来支持交通发展,从而又使教育依托交通的发展得以发展。这是我们学校校徽的设计理念,也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毅说。该校从2008年起,把“二结合一融通”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其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专业群、物流管理专业就是该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出的三大金牌专业。  相似文献   

14.
高阳会 《职业》2013,(26):104-105
半工半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制度,本文以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试点半工半读,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例,谈谈自己的经验感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地质专业特色提出的“山水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及推行的“课堂工地化”教学改革,以期通过情境教学工场建设,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黄浩波  刘向勇 《职业》2023,(14):63-65
订单式培养是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最终形成“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良好局面,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订单班”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沉浸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职业素养在岗位中养成,通用能力在工作中获得,劳动精神在实践中内化。笔者以中山市技师学院“展晖订单班”为例,探讨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实施路径和实施方法,该班取得较好效果,成为区域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7.
涂春花 《职业时空》2008,4(11):102-103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的根本性问题。国外高职教育的成功取决于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江西高职教育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从明确服务对象的定位、完善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运作要社会化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8.
蔡进 《职业》2014,(24):27-28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本文阐述学校在示范校建设中积极探索新型的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创建新型“工程项目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是支持企业办职业技术学校的时候了!”这是我们把企业办学的体制跟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照分析之后,进发出的理性呼声。  相似文献   

20.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对着当今社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之问的矛盾,从建立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双证书”的职业能力、“双师型”的教学队伍和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四个方面提出改革的思路,使学生获得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有社会所需的品德和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