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下放审批权,并不等于撒手不管,而是要研究探索建立一种动态监管机制,转变管理方式;对基层政府或部门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提高"接得住、管得好"的能力。避免简政放权成为"自由落体",需要做好三件事:其一是因责定权。责任有多大,权力才能有多大。责轻权重易弄权,责重权轻难任事。应当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政府责任的大小,划分权力范围。其二是权责公开。要把各级政  相似文献   

2.
部分上级常常借核实检查之名将监管职责甩给基层,借属地管理之规则将任务责任甩给基层,借层层落实之要求将问题诉求甩给基层,借分而管之制度将执行操作甩给基层。究其根本,在于权责失衡、投机懈怠,职能模糊、权力边际效用小,制度缺位、体系缺失,标准不一、权责博弈。想要避免上级"甩锅",就必须锁定责任主体,明确任务范围,杜绝事不关己心态;统一评价标准,健全制度体系,杜绝各自为政;转变认知理念,提升人员综合素质,杜绝坐享其成;激发担当勇气,牢记服务初心,杜绝"不出事"逻辑。  相似文献   

3.
基于权责适配逻辑,当前属地管理的认知偏误引致行政层级延长下的资源过度虚耗、基层政府权责失配与执行惰性以及刚性绩效考核制催生基层执行的副作用,生成显性的基层执行疲态和基层属地政府权责失配困惑。提升属地管理效能,增加基层治理实绩,有必要嵌入行政扁平化的良性制度安排,赋能"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重置弹性灵活的基层绩效考核体系,以裨助基层靶向施策、辨证治理。  相似文献   

4.
基层减负“越减越负”的怪象及其破解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减负过程中不乏精简了文件却提高了标准、精简了会议却提高了频次、精简了调研却增加了名目、精简了惯例却增添了新规等现象,以至于基层人员抱怨"越减越负"。究其根本,在于减负问题累积而成,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形式解决形式,注定"减效"难成而"创形"不止;以"自上而下"的惯性思维,难以厘清基层属地的权与责;在"多头领导"体制弊端下,事多人少终难有效缓解"苦""累"。要想真正减负,就需要先减"重",以时间留白来缓解"重负",以空间留白来缓解"重压",以管理留白来缓解"重虑",以情感留白来缓解"重忧"。  相似文献   

5.
基层减负理应为基层干部带来舒适感,但部分干部反而不适应新的工作理念与方式,诱发"新病态",如崇尚精准理念却不适应简政放权、崇尚法治理念却不适应讲规矩、崇尚务实理念却不适应增效提速、崇尚权责理念却不适应科学分权、崇尚长效理念却不适应率先担当、崇尚规范理念却不适应专业管理。究其根本,这并非组织政策"供给"的乏力,而是部分基层干部认知偏离、观点有误、取向不当。解决此问题,应压实任务,借由工作之"忙"而避免部分干部心思之"闲",使其无从猜忌与敏感。具体而言,应引导基层干部忙于付出,享受价值;忙于责任,赞赏贡献;忙于实践,锐意创新;忙于追求,惬意踏实。  相似文献   

6.
<正>有的上级部门以"属地管理"为由,把不少原来该由本部门承担的工作"甩锅"给了基层,或以"层层传导压力"为名行"层层推责甩锅"之实。殊不知,这一甩,轻松了上级部门,却给基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让基层叫苦不迭却又无可奈何。"甩锅"甩的不仅是繁杂的工作,更是责任和担当。"甩锅"暴露出少数机关部门不作为、懒作为、乱  相似文献   

7.
叩颖 《秘书之友》2014,(7):47-48
正曾俊伟在《领导科学》2014年第15期《领导干部如何做到"限权而不限能"》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合理运用权力,适当下放权力,擅长借用权力,敢于晒出权力,统筹配置资源,努力做到"限权而不限能"。一、合理"运权",提高领导效率。领导干部要主动转变工作思维和方式,善用"运权"艺术化解困难  相似文献   

8.
近年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权责一致"的传统伦理准则在实践中出现了有权无责、有责无权、权责界限模糊等异化现象,既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也阻碍了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因此,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必须对基层政府的权责伦理进行重构,建立起权责对等的良性权责关系。要以公共责任为本位,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提高政府责任自觉。  相似文献   

9.
正基层治理的动力从哪里来?笔者认为还是来自基层。如果上级把所有问题裁量权都收在自己手中,形成不合理的政策框框,既会限制了基层的治理能动性,又会使基层因缺乏政策制定权,在实际工作中进退失据、左右为难,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大受影响。把基层问题解决难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而没有去理解基层"难作为"、没办法"去作为",这种认识与实际是有偏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08,(27):20-21
项目背景与动因基层党建开始由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转型党的领导体系垂直管理模式和条块分割下的属地管理体制,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难以突破的瓶颈。近年来,各地基层党组织尝试了各种方法加以改进,但效果不尽如人意。2007年6月,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意识视角中,对于责权利有这样的认知:耻于言利,但利影附于权;责具有笼统性、模糊性;权处于核心地位,权责倒挂等。在现代视角中,"责权利统一"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原则,责任、权力、利益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单位管理实践中处理好责权利关系,应做到:严密监督全覆盖,消除"灰色空间";赋予相关管理人士一定抓手;警惕逆向激励,处理好"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四个制度";加强单位人才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12.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3,(31):19-19
a▲河北省农业厅和财政厅日前联合召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视频会议,宣布成立11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全面启动5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案。b▲7月26日,江苏省召开推行"政社互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拟于2016年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政社互动"全覆盖,推行"政社分开",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规范基层政府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3.
构建市级烟草公司"三级管理"体制下,统一管理、权责分明、监管有序的商品、资金流转主要环节的管理责任和监督体系,保证了烟草公司商品、资金的安全完整。  相似文献   

14.
基层政府是落实大量工作的主力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推动治理重心下移,需要真正实现基层政府权责匹配,确保其治理资源充足.那么,持续增强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要放哪些权?  相似文献   

15.
基层政府作为现代行政体制的基石,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信访治理中尤其关键,在现实中却存在担当不足、弱化政府公信力之虞。若要消除耗散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原发性、继发性乃至转移性因素,必须坚持和推进科学、协调、均衡、全面的发展理念和政策;贯彻党政兼任信访长制度,落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度;加大对重复信访、越级信访等的治理力度,防治政府公信力的耗散;加强民众监督和监察巡视,提升基层政府行政效能与法治水平;加强网上信访平台建设,促进信访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6.
基层政府"层层加码"行为的逻辑是制度结构—风险收益—行为策略。在层层分包体系、向上级负责制、属地管理原则、负向强激励等制度结构的现实情境下,基层政府在政治风险和政治收益的博弈互动中会选择最优执行策略。基层政府的"层层加码"行为是在负向强激励强力介入、正向激励介入不明显的情况下出现的,一方面可以有效规避政治责任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基层政府工作压力和强度,是基层政府自利性行为选择。对此,可按照激励—反馈—监督路径健全和完善制度结构,通过正负向激励机制介入的平衡、对自下而上政策受众反馈的重视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与结果监督的并重,有效治理基层政府"层层加码"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党建工作责任制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围绕"构建党建工作责任制体系",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开展调研。被调查者一致认为,构建党建工作责任制体系,目标是建立全面清晰、系统完备的闭合链条,核心是科学有效、衔接有序,实践要求是便于操作、易于考量。一、建立责任划分机制,解决"责任架构不清"问题坚持科学统筹、合理划分,形成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金字塔式责任架构形态。一要建立统筹领导架构。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4,(39):12-13
正以"小政府、大社会、活市场"为目标,深圳福田区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强力推进政府改革,以"减权、减员、增效"为主线,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目前,深圳福田全面深化改革25个重点项目已经形成78项制度、办法、规章。今年6月27日,福田在广东省率先公布了区直、街道共38个单位的"权责清单",共清理出权责事项2677项,共压缩办理时限7942天,减少申请材料724项,减少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痕迹管理"在基层考核中被广泛应用,对推动工作落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管理中不断出现的质疑声,也给基层部门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痕迹管理"本身并没有错,出现负面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过分强调"留痕",不看实绩看材料,不看实地看纸面,不看做的看写的,一定程度上演变为"痕迹主义",严重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  相似文献   

20.
加快数据向基层"回流"是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的关键之举。数据"回流"可以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有助于推动基层政府决策智能化变革、服务模式精准化转型以及业务流程协同化联动。当前,加快数据向基层"回流"仍然困难重重,面临着基础设施"拥"而难"用"、支撑系统"统"而不"通"以及数据资源"汇"而不"慧"等瓶颈。未来,必须做好建设规划,使基础设施有效覆盖,让数据"回得去";完善实施细则,明确数据主体职责划分,使数据"接得住";加强育才引智,打造专业化数字人才队伍,使数据"用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