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乌孙,是汉代我国西北地区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之一。她原居甘肃河西地区,后来西迁伊犁河流域,是汉武帝为实现“断匈奴右臂”战略所争取的主要西域部族之一,汉宣帝时隶属汉朝,对汉朝在西域和匈奴斗争起过重要作用。因此对她进行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一、哈薩克大帐从古以来就是中国境内的人民哈萨克族大帐的主要部落是乌孙、康里、杜拉脱、加拉衣尔等,以乌孙人最多,所以别称乌孙帐,主要游牧地域在伊塞克湖、伊犁河楚河流域、塔什干、奇姆肯特一带的锡尔河地区。俄国捷连季耶夫也说:“哈萨克同盟瓦解后,大帐在中帐及小帐以南的地方沿锡尔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游牧。”①这些地方基本上是古代乌孙、康居的游牧地域,从西汉起就归属我国的乌孙族,当时就是游牧在伊塞克湖、伊犁河流城,所以两千多年来一直是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建立伊犁河流域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构想,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红山文化,1935年首先发观于赤峰红山后遗址。现知其主要分布区域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以及吉林西北部。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辽河流域,包括辽河及其上游的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教来河流域,是我国六大水系之一。六、七千年前这一流域的温带森林环境孕育了这一古老的文化。半个世纪以来的发掘和研究表明,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5.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对我国区域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田纳西河流域的贫困、洪水、环境等问题,1933年由美国国会批准设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对该地区进行开发。经过7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美国政府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中所采取的政策对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国家区域政策的制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古拉格什和乌玛两国的战争与和约李永采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下简称两河流域)是人类上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的南部(今伊拉克共和国南部)在公元前3000年后出现了一些由苏美尔人建立的城市国家。这些国家为争夺两河流域南部的霸权,为争夺土...  相似文献   

7.
一据王国维考证,“胡与匈奴之名,始见于战国之际,与数百年前之獯鬻、猃狁,先后相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秦末汉初,匈奴族在其杰出的政治军事首领冒顿的率领下,东征西讨,统一了大漠南北,建立起一个地域辽阔的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76年左右,匈奴军事势力大规模进入西域,控制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等国。此后,匈奴政权便与西城结下了不解之缘,匈奴势力逐渐深入西域腹地,进而到达葱岭,影响及于中亚两河流域乃至欧洲一些地区。  相似文献   

8.
新疆萨尔特卡勒玛克人的民族认同感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萨尔特卡勒玛克人的民族认同感与发展趋向程适良在我国新疆西部伊犁昭苏草原上聚居着属于突厥语族的一个部落群体,他们自称萨尔特卡勒玛克人(Sartqalmaq)①,长期游牧于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的跨境河流特克斯河两岸的边界线上,固定牧点在昭苏...  相似文献   

9.
辽金元时期东蒙古地区经济发展述略申友良今大兴安岭以东、辽河以西的西拉木伦河流域、西辽河流域和老哈河流域一带的东蒙古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东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即新石器时代、辽金时代...  相似文献   

10.
关于汉代乌孙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民族。公元前二世纪以前,他们劳动、生息在河西走廊一带,公元前二世纪初,移居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本文拟就乌孙的原住地及其西迁、西迁后住地的范围、乌孙与汉朝政府的关系、乌孙社会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嚈哒人为大月氏人的后裔,语言属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支,最初居住在鄂尔多斯一带,战国末年主部徒居河西走廊。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西徙至伊犁河流域。后徙居阿姆河以北地区并向阿姆河以南发展。自5世纪后半叶开始为中亚霸主,其一支东进塔里木盆地,为当地的统治族群。自6世纪上半叶开始,沦为前突厥汗国的附庸。塞北嚈哒至晚自6世纪上半叶便开始了突厥化的进程,自8世纪末开始成为回鹘汗国的统治族群。维吾尔、裕固、乌孜别克等诸多现代民族中都融有嚈哒人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序言锡伯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承认的少数民族。锡伯族原先居住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现在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流域,以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共有83000余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和锡伯族撰写本民族史的愿望,近年有几部锡伯史专著问世。《锡伯族简史》(锡伯族简史编写组编,民族出版社,1986年,以下称《锡伯族简史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则徐公遣戍新疆146周年,为缅怀他投身开发新疆作出的贡献,特撰此文。 则徐于1842年12月抵新疆伊犁惠远城(今伊宁市西,是我国西部边陲重镇)。直到1845年10月道光帝颁发谕旨,则徐才离开新疆。他在“远羁荒塞,衰病交侵”的“冰天之况味难言”的岁月里,度过了整整三个春秋。本文拟就其在遣戍新疆时期的函扎和家书,略论则徐公的忧国恤民思想。  相似文献   

14.
张启成教授在其论文《两河流域的神话与文明》中认为两河流域文明的神话传说、阿拉伯语、楔形文字等是世代相传的、大母神伊南娜是地位最高的神、月亮神为女神,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文中还出现了诸如“巴比伦之四”、杜尔马克神等常识性的错误,一些历史事件的年代也及不准确。笔者对两河流域的神话与文明进行了重新阐述,以便使读者正确的了解与认识两河流域文明。  相似文献   

15.
边疆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很早就从“自我”和“中心主义”概念中发展出边疆意识,并清晰地表现在其语言中。此外具象的边疆也经常出现在各个时期的文献中,更说明两河流域文明对边疆有清晰的认识。两河流域文明始终与边疆密切联系,但在不同时期,其边疆政策有较大差别,这不仅与两河流域王朝的政治体制有关联,也与边疆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关。两河流域的边疆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重点表现在经贸活动和人口流动方面,使边疆成为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6.
作为“柴达木文史丛书”之一,甘建华《冷湖那个地方》对“西部之西”的地理、人文及人事进行了鲜活的描绘和叙说,从中可以窥见作者笔下灵动笔墨所传递出的西部地域之美,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深厚人文意识。同时,《冷湖那个地方》也是一部生动的中国西部地理旅游导引,读者可以依此开启生趣盎然的“西部之西”之旅。  相似文献   

17.
月神是古代两河流域自然神灵中的重要成员,月神崇拜是古代两河流域宗教历史中持久显著的文化现象;月神的神性、家谱、神庙、节日、祭礼、象征、神话和赞美诗等构成月神崇拜的完整系统,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古代自然崇拜发展充分和成熟的文化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月神崇拜的历史考察对揭示人类早期宗教自然崇拜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分布着较为丰富的细石器文化的遗存,如克拉玛依市遗址、西洪沟1号遗址、西洪沟2号遗址、沙乐村遗址。该文通过对遗存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采集到的遗物的分析得出:玛纳斯河流域的细石器遗存的分布与自然和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生产工具的制作水平及所处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存方式会产生很大影响;石器的制作加工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发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疆天山脚下的准噶尔部,是厄鲁特蒙古的一个游牧部落。“准噶尔”蒙古语,其意为左翼。明末清初分布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伊犁河流域和楚河、搭拉斯河流域的准噶尔部,在其首领巴图尔珲台吉领导下强大起来,统辖了分布在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杜尔伯特、分布在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一带的土尔扈特和分布在额敏河流域至乌鲁木  相似文献   

20.
明代古代是山东教育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沂沭河流域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是科举人才分布相对匮乏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人才分布呈现出整体相对落后、区域差距明显等特点。造成这种分布格局的原因主要与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人才地理系统行为有关系。这种科举人才分布格局对沂沭河流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在社会文化方面,表现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遗留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促进风俗文化的传播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