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词化是语言形式化或语法化的过程之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体现了语义和语法关系的转化。英汉两种语言名词化的手段及程度不一样。探讨名词化与语法隐喻的关系,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的名词化的不同,旨在使译者更加明确两者的区别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英汉互译。  相似文献   

2.
语法隐喻强调的是语义与语法形式的关系,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也是科技英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形态、意念上有所不同,名词化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科技英语文体理解中的陷阱之一。本文在语法隐喻转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名词化过程中的变化本质及途径,以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技文体,并能准确地传达其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用标记语存在语法化现象,借助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隐喻的理论以及语言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对英汉语用标记语语法化模式的一致性进行研究,并通过英汉语料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种语言语用标记语的语法化语义迁移模式不仅存在一致性,而且它们的语法化强弱程度与句法位置有关。具体表现在英汉语用标记语的语法化过程就是隐喻化过程,且由于句法位置不同,产生隐喻义的程度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隐喻乃语言共性。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层面所表现的隐喻度是不一样的,英汉两种语言因其自身语言特点分别在语法层面和词汇层面呈现出不同的隐喻程度。英汉语言的这种区别性特征为翻译提供了新的契机,顺应这种区别性特征是成功翻译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隐喻乃语言共性。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层面所表现的隐喻度是不一样的,英汉两种语言因其自身语言特点分别在语法层面和词汇层面呈现出不同的隐喻程度。英汉语言的这种区别性特征为翻译提供了新的契机,顺应这种区别性特征是成功翻译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时间隐喻和空间隐喻融合一起形成了时空隐喻.时空隐喻包含了两种映射模式,一种是人动时静型,即时间静止,观察者在空间方向中移动;第二种是人静时动型,即观察者保持不动,而时间朝向观察者移动.运用时空隐喻理论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从时空隐喻的表征、时间流向和英汉使用者时空隐喻的首选映射等方面进行对比,可以证明时空隐喻的表征机制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然而,受各自的文化价值观念、信仰、历史传统、生存环境、生活经历和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英汉两族人民在对时间进行隐喻化认知时,所获得的经验相似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由此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对时空隐喻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7.
汉语词缀新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汉语中的“缀”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语法单位。“缀”的本质应是自然语言的羡馀性在语法的不同层级单位中的不同程度的反映 ,在词这个层级单位中表现为“词缀”。词缀因其羡馀性或半羡馀性而表现为游离性或半游离性 ,游离性和半游离性是鉴定是否词缀的基本标准。汉语词缀可分为语音化词缀、语法化词缀、语用化词缀三大类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通而转化。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人体隐喻化认知对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人体概念域到非人体概念域的投射主要是结构功能型的投射 ,英汉两种语言大致相同。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各自的语言形态等方面的不同 ,人体隐喻化认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呈现出不同的优势分布。英汉两个民族在认识自身的基础上 ,通过隐喻机制 ,经过英汉这两种不同语言的过虑 ,去认识世界时 ,便对世界做出了不完全相同的切割和处理  相似文献   

9.
类词缀是词缀语法化过程中的中间阶段,居于词根、词缀之间,它与词根、词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类词缀现象入手,将词根、词缀、类词缀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对类词缀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反对者大多是就假说的内在论证过程及方法的不足进行批评,本文拟从一个外在角度对假说加以驳斥。通过对英汉"时空"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揭示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在概念隐喻化方面表现出巨大的相似性,表明在抽象概念隐喻化的背后存在某种共性的东西使人们具有相似的抽象思维,即体验——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根据体验哲学的观点可以推论出不同的语言并未影响或决定不同的隐喻化思维,而是思维影响或决定语言。因此,体验哲学理论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供了有力的否定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