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人类历史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和日趋专业化,不断塑造和推进着个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现实的社会分工使人的劳动产生片面性,限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克服社会分工的局限性,扬弃现实的社会分工对人的发展的异化,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马克思科学地确立了分工范畴,论证了分工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并依据分工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人类社会所有制关系的更替变化,阐释了分工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形态演进中的巨大作用。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经历了雏形、形成、深化和成熟的主要发展阶段,始终贯穿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核心主线。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认为自发分工与私有制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主张以科技进步引领自发分工和私有制朝向自觉分工和公有制转变,以此消除人的片面发展,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鉴于此,实现新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生产力层面筑牢物质基础,在生产关系层面优化制度基础,在生活方式层面创造和谐环境,不断消解自发分工对人的危害,逐步构建和谐的自觉分工,从而更好地满足我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对构建和谐家庭性别分工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的家庭性别分工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社会分工,在生产关系较为落后的经济条件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家庭福利的作用.但是却把女性置于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弱势地位,并使男性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分工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女性主义对于性别分工问题的研究,必将为建构一种新型的家庭分工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在探求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从社会的内部分工到资本主义生产机构内部分工的发展过程来考察人的发展状况,评判了分工对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利弊,以及分工对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效应。马克思试图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分工进行扬弃,预示人的全面发展阶段的到来。《资本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成熟。它对于处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当代中国,对于建构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对矛盾,分工既有利于人的发展,又限制了人的发展。消灭分工使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性。分工的现实必然性又使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了理想性。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明确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分工不足与市场供过于求的内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列举理论界关于市场供过于求的成因基础上指出社会分工不足是主要的、根本的、有长期影响力的原因 ,在概述社会分工与市场供求关系基础上指出社会分工产生问题必将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出现问题 ,具体分析了社会分工不足与产生市场供过于求的内在联系 ,提出了提高全社会分工水平、促进市场长期均衡发展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8.
从体育产业的形成机理谈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产业形成机理看,社会分工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体育产业仍处于低分工程度阶段,没有形成主导产业。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必须在体育产业内引进市场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同时,政府应适当的放权,建立符合现代体育产业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培育主导产业,建立和完善体育经营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是历史辩证法大师,其分工与人的发展关系理论明显体现出历史辩证法的彻底运用与贯通.在马克思看来,分工与人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古代社会的分工使个人显得比较全面,体现出了人的发展的有限的、不发达的"圆满".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则使人受异化的物的全面统治,使人走向片面的、畸形的发展.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张"消灭"分工."消灭"分工的真实内涵,并不在于消灭"分工"本身,而在于消灭包括资本主义分工在内的旧式分工,代之以共产主义的"新式分工"——自愿分工.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旧式分工"和私有制,建立了共产主义的"新式分工"和公有制,人的发展将表现为人的需要、活动、能力、社会关系等多方面内容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考察了劳动分工、流通费用与流通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流通商是流通效率充分改进所导致的分工演进的产物,流通产业的演进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是社会分工与流通效率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形成并阐述了"全面才能→自由分工"思想;恩格斯的"全面才能→自由分工"思想开创了分工理论研究的新境界;如果把从斯密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分工理论整合,可以形成"分工实践环";恩格斯的"全面才能→自由分工"思想有三重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农业专业化分工的意义和作用、农业专业化分工与农民经济组织的演进、农业专业化分工的抑制因素、农业专业化分工的非经济性问题四个方面对既有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在文献总结的基础上,从丰富和完善"现象总结-理论探讨-实证检验"的研究体系出发,认为现有农业专业化分工研究大多停留在前两个阶段,缺乏对理论的深入探讨和检验验证,而且较少从农户微观层面进行农业专业化分工研究。为此,对农业专业化分工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展望,认为出于对农业专业化分工理论的验证并拓展研究范围,应从农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和测算,分析影响农户进行农业专业化分工的因素,农业专业化分工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民经济组织演进间的关系和作用,对解决农业专业化分工的非经济性问题方面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旧式分工和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事实 ,马克思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即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和志趣 ,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多方面的自由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发展生产力 ,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消除旧的分工 ,大力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山东省和河南省772份农户调研数据,估计了施肥托管服务对化肥减量的作用效果,并进一步从专业化分工视角阐析了施肥托管服务对化肥减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托管服务有助于在农业生产中实现化肥减量;异质性检验表明,在兼业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小及有村集体监督的农户群体中,施肥托管服务对化肥减量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从横向分工视角看,横向分工水平的提升能够强化施肥托管服务对化肥减量的促进作用;从纵向分工视角来看,相较于半托管,纵向分工程度更高的全托管模式对化肥减量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据此,应进一步加大对托管服务的宣传与补贴力度,以协助小农户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化肥减量;同时应提高横向分工水平,促成连片专业化生产格局,并需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及完善保险体系以支持全托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从实证科学的角度阐述了分工理论,从而发掘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的物质基础。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化和畸形,使得人被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马克思的目的则是实现个人的全面的发展,实现劳动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以分工为基础的经济效率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社会分工形成的技术效率是经济效率的物质基础,制度因素对其实现有重要影响,分工的技术效率决定潜在剩余控制权,制度因素决定形式剩余控制权,从而构建了以分工为基础,以剩余控制权配置为核心的经济效率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哲学著作,它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批判,完成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飞跃.而马克思主义人的人学也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的,所谓“现实的人”正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物质生产的人,由于分工的出现必定要经历片面的发展,当生产力高度发达,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便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人的全面发展逻辑脉络的阐述,在此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正义观立足于其唯物史观之上,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基础。在唯物史观看来,人的发展和成长内蕴于人的本性之中,人的本性是不甘于现成性的;这种发展的理想是成为"总体的人",也即全面发展的人、健全的人。同时,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分工会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现代社会分工的极端化会走向它的反面即自由劳动、自由发展。资本主义异化的财富积累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这些财富将成为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安排,已经使产品内分工成为近年来国际分工理论的研究热点,它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产品内分工的产生存在诸多原因.我国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相当大部分处于劳动密集型工序或区段,我们要按照动态比较优势原理,通过提高产品内分工的工序地位促进我国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服务贸易落后于货物贸易,而服务贸易中纯劳务收入又很少。当前国际分工中,跨国界的生产要素流动在加速发展,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也迅速在国际间大规模流动并出现新特点。本文以我国占比较优势的劳动力资源要像商品、资本、技术等一样参与国际分工、占领国际市场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在W TO框架下我国劳动力参与国际分工的几种情况,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劳务服务的规则及其问题,指出了我国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遵循W TO规则,适时推动劳动力全面参与国际分工,走出国门以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国际工程承包等方式提供服务,增加服务贸易创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