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名作<呼啸山庄>通过描述两代人爱恨情仇交织的复杂情感世界,深刻地探索了人性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展现了第一代以希斯克厉夫为代表,第二代以小哈顿与小凯瑟琳为代表的主要人物所经历的人性丧失与回归的过程,抨击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对人性的摧残,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终将回归的坚定信仰.  相似文献   

2.
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凭借一部《呼啸山庄》确立了其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在小说中,她娴熟地运用象征技巧,通过地点名称、人物名称、风与树等自然元素的象征意义,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3.
英国十九世纪杰出的女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里形象地表达了她的泛神论信念.通过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两个人物的性格塑造,作者强调了人的精神活动高于感官欲望的追求。心灵的友爱与安宁重于一切。作者象征性指出世俗享乐的诱惑和原始激情的冲动是阻碍人对真理形成清晰判断与理解的根本原因。人一旦为世俗享乐或激情所支配,就会丧失精神上的自由,沦为肉体欲望的奴隶。艾米莉的这种思想同时也反映在她自己的个人生活信念之中。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描写一个成长与背叛,爱情与复仇的故事。本文采用九型人格来解读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揭示其鲜活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在被人们称作为伟大的作品的同时,又常常被称作为“最奇特的小说”。作者以她那充满奇情异想的诗的笔调,在小说中极力地宣泄着一种诗人的,而且是浪漫主义诗人才特有的狂暴激烈、冲动得无法抑制的思想感情,并且把这一切倾注在她笔下的人物身上,展示在她描绘的大自然之中。因此,小说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文学中的确存在着所谓的"哥特式小说传统",而且它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这也许是我们揭开<呼啸山庄>的创作之谜的一把金钥匙.以此为切入点,进而研究艾米莉·勃朗特怎样借鉴了哥特式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笔者发现尽管她仍旧采用了哥特式小说的人物模式即恶魔与天使的对立式的人物格局,但是在艾米莉的笔下,僵化的人物变成了丰满的艺术形象,正因此<呼啸山庄>成了一部非同寻常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呼啸山庄>中对男女两性的疯狂言行的不同描写,来揭示小说中不仅有女性主义的思想萌芽,更有受父权思想潜在影响之处.这两种思想在小说中间杂出现,并在小说的结局处进行了激烈的争斗,最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对传统思想作了一定的妥协.小说中父权思想与女性主义的斗争,充分反映了作者创作思想的复杂性,小说的神秘之感也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8.
英国19世纪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所著《呼啸山庄》在英国文学中占有较高地位.长年来,世界各国对之各方面的研究不衰,究其根本,是因为艾米莉·勃朗特一生都生活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乡间,地以自己独特的乡土笔调刻画了诸多小人物,把英国当时的重大事件变革浓缩其中,具有时代特征;《呼啸山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其语言用之恰如其分,尤其对乡村画面的描写,读之使人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9.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魅力在于文笔的简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更耐人寻味。从艾米莉.狄金森的思想世界入手,探讨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意识。从她儿时的宗教氛围和宗教启蒙开始追溯,到她对宗教的思考、依赖和反抗,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阶段,不管上帝的形象在她心中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诗人对上帝是皈依还是反叛,都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意识的形成进行了铺垫和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颖  胡珊珊  刘妍 《新天地》2011,(11):12-12
《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是西方文学的巨着,它奠定了艾米莉·勃朗特在英国文坛的地位。《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奇特的小说,是神秘万分的“怪书”。小说充满了阴森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作品运用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和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伤感和忧郁,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猛烈的情感,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1.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主人公艾米丽的异化可以从她自身的性格弱点找到解释,这种弱点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环境使然。从女性主义视角,结合社会语境,全面细致地解读艾米丽异化的必然性。艾米丽的悲剧是其女性性格的软弱、经济和精神双重的依赖性造成的,其根源是男权压制下女性失去话语权和独立人格,包括父权和夫权双重压制,以及人群的冷漠和窥视的看客心理。  相似文献   

12.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的人性本质及其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刺克厉夫是艾米莉.勃朗特唯一部小说《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公,他的复杂性格来自他的复杂生活背景和经历,这些都与艾米莉自己成长生活经历极为相似。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在希刺克厉夫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由执着地追求爱情到无情毁灭对爱的追求,由刚开始疯狂的爱的复仇到人性的复苏,在希刺克厉夫身上显得那么的自然、真切,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伦理的角度重新认识爱米丽,以期勾勒出身处新旧伦理转型期的美国南方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依据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总是互相合作,遵守一定的合作原则,以达到相互了解、彼此配合,从而使谈话得以顺利进行;而当人们不遵守合作原则时,则可能出于某种目的或原因,话语隐藏了一定的会话含意。本文根据艾米莉在对话过程中对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综合时代及个人背景来解析主人翁复杂性格、悲剧命运的成因,加深对作品深刻意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人们都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说法,认为性格是天生的,一成不变的,却没有意识到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被环境所改变的。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斯佳丽和艾米丽的不同命运来探讨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适应环境来改变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阐释福克纳的写作风格特色,从生动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意义等3个角度对其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进行解读。分析认为,作者运用凝练的笔触、独特的结构、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代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传统势力及其价值观念的矛盾形象艾米莉;通过解读艾米莉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美国南方历史与现实中的父权制度、奴隶制、种族主义和清教主义的种种罪恶。  相似文献   

17.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指出了他们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这一全新的角度阐释了主人公艾米丽与当时社会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及其成因,并深入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杰作,讲述了弃儿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故事。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论对希斯克利夫的心理进行分析,解读他从复仇走向死亡的心理全过程,揭示了他复仇、自虐、自杀等歇斯底里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即受死亡本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独特的性格和离奇的经历,使她成为谜一样的人,人们很难从她的生活经历中探索她的内心世界,但是她的诗向人们展示的却是一幅幅瑰丽的灵魂的风景画.文章试从自然、爱情、死亡和永恒等狄金森诗中常见的主题中探索她丰富的、充满热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狄金森与张爱玲两人在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和坎坷人生经历中形成了独特的性格特征,影响到她们的创作语言、内容及风格,从而各自在文坛上开创了一大奇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