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段光  黄彦婷  杨忠 《江海学刊》2012,(5):97-102,238,239
团队成员之间不同的交互模式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结构,并影响团队产出。从团队知识贡献强度、团队知识贡献差异、团队知识搜集强度、团队知识搜集差异四个维度,深入分析团队知识共享行为结构,打开团队知识共享"黑箱",研究团队知识共享不同行为结构的特征与发展路径,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知识管理理论。不同的团队知识共享行为结构对共享有效性有不同的影响,必须在团队知识管理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包括按照共享结构发展路径逐步改进团队知识共享,提高知识贡献与知识搜集的匹配性,根据团队的发展阶段和管理目标构建相适应的共享结构,有效管理团队成员共享行为差异等。  相似文献   

2.
团队组织中知识共享的风险、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团队组织中进行知识共享,同样会因为网络效应、分散性、群体性和动态性而面临着隐性知识难传递、产生不满情绪、效率下降等风险。如果再考虑观念定位、外部竞争压力、团队成员的构成、知识共享的渠道和技术等因素,那么这些风险还很大。通过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化系统,通过实施法典编辑策略和人格化策略,可以实现企业知识在同代员工间以及不同代员工间的传递、使用和积累,从而可以有效地规避知识共享风险,形成跨时期团队知识的矩阵式发展范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进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机制来分析企业知识共享的长期演化趋势,分析表明:传统企业通过改变得益矩阵,建立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约束知识自私者,是企业知识共享机制向最理想方向进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与知识联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注重加强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和顾客之间的协作,实现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的一种管理模式。其基本思想是:系统整体优化,信息与知识共享,竞争组合。供应链管理采用虚拟企业的组织模式,对企业间的流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并具有适时处理功能的计划、控制系统。供应链管理要求以更广泛的信息共享为基础,构建开放式的企业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5.
知识共享研究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而知识共享对知识创造、组织学习和组织绩效起着关键的作用.知识共享是通过知识在个体之间的流动和交换得以实现的,主要是基于个体层面的.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从多个理论角度对知识共享进行研究.本文系统回顾了可应用于知识共享研究的系列理论,如:经济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归因理论、合理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同时对各个理论在知识共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认为各个理论之间应当相互融合,形成综合理论分析框架,也为今后知识共享研究中基础理论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知识共享是在反版权的浪潮中产生的.近年来,各司法管辖区域都在引入知识共享许可协议,香港的知识共享计划已于2008年11月开始推广.在分析了知识共享产生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知识共享组织和知识共享许可协议、香港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以及知识共享在香港推进的优势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团队这一组织模式的盛行,团队层面知识共享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在知识共享基础结构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团队层面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提出了影响关系假设。并通过调研问卷,实证检验了模型及假设,确定了诸如知识距离、知识属性、个体认知因素以及共享文化、内部互动沟通、团队领导管理风格等对知识共享意愿以及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供应链制度内生化伙伴关系网的基本界定与单链式知识供应链不同,制度内生化的知识供应链伙伴关系网中最核心的是异智流,还包括整合返潮的共享心智流,以及外部的信息流。它将异智流整合返潮为共享心智流,进而达到边际增值盈利空间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域信任的集群企业知识共享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区域信任基础上的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机制是集群创新的核心源泉,集群企业对知识共享具有共同的愿景与期待;而"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削弱了创新企业这种知识共享的愿望.本文认为,建立在区域信任基础上的声誉投资是推动集群企业知识共享走向成功的关健因素,为此,应在集群内倡导"投桃报李"的企业文化,变知识的被动为主动共享,以实现集群企业长期互利、"双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知识共享与创新: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推进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是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主题。高校知识共享的两种主要形式为个体知识的外显化和外部知识的内部化,实现高校的知识共享,必须构建校园网络技术环境,营造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念,建立一定的激励补偿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和推进高新尖技术的开发与转化是高校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和主要方面,创新是对继承的发展和提高,高校作为累积、传承知识的主阵地,为知识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高校还应为知识创新提供宽松、自由的校园氛围和环境,充分激发师生员工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总结知识员工具有的对知识共享产生影响的三方面显著特征,分析其对共享知识产生的影响,最终得出提高知识员工知识共享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益巨型化的知识资源,制造型企业中的知识型组织如何对已有"信息烟雾"进行数据挖掘而发现知识,并通过项目团队组织的知识共享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资源,实现知识转化及共享,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成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优化可行的基础上,采用AHP法确定各团队成员知识的重要性,借助李珈所提出的经济效益模型,结合制造业的特点修正模型,使得每个参与员工自身效益和企业效益均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也是知识共享的过程,知识共享效果成为产业集群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虽然每个集群都认识到知识共享的重要性,都在努力搭建共享平台,但是现实中,集群知识共享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将产业集群视为一种网络结构,即集群网络,并从集群网络集中度视角来研究其对集群知识共享的影响及条件.研究发现,集群网络集中度影响集群知识共享,但影响过程较为复杂,而且集群知识共享意愿在集群网络中心度与知识共享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企业核心能力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企业的共享知识则是打造其核心能力的关键.然而,许多知识都是以隐性形式存在的,它们一般存在于员工个体中,如何让这些有益的知识释放出来,使之成为共享知识,进而提升现有的核心能力,是现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围绕着个体隐性知识、共享知识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从个体隐性知识的共享障碍、解决策略和循环创新等角度来研究企业核心能力提升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电子制造行业的特点,建立了制造外包中供应链关系、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绩效影响的模型。运用SPSS实证研究的方法,对171例国内电子制造外包业务的供应链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关系对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绩效以及供应链关系对供应链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合作研发的过程就是一个合作知识创新的过程,知识共享是企业合作研发成功的关键.然而,知识共享过程的困境妨碍了合作企业间知识共享的顺利进行.文章借助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合作研发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困境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困境的对策,以促进合作研发企业间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7.
基于Wiki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Wiki是随着web2.0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知识管理软件,能够有效帮助组织机构实现内部的知识共享。本文从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出发,结合Wiki的特点探讨了Wiki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基于Wiki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农业综合供应链是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基于信息流对农业生产与经营的作用,在农业综合供应链管理的农业信息系统发展趋势下,对农业综合供应链的信息共享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激励可以调动信息共享的积极性,企业通过信息共享能够提高农业综合供应链管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了产学合作知识共享概念模型,探讨了主体要素、客体要素、载体要素、环境要素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认为,自有知识的选择与溢出、知识的整合与共有知识的形成、共有知识的吸收与应用对产学合作知识共享中学习绩效和系统绩效有显著影响,知识匹配及成熟度对产学合作知识共享中学习绩效有显著影响,而对系统绩效影响不显著。另外,知识匹配及成熟度受产学合作关系、共享网络及平台、共享制度、文化与服务环境影响;自有知识的选择与溢出、知识的整合与共有知识的形成、共有知识的吸收与应用则受到产学合作关系、心理距离匹配度、共享网络及平台、共享制度、文化与服务环境四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学术虚拟社区已成为学术信息和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其发展受到知识共享意愿不高的困扰,亟待研究.文章尝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中的效益与约束双重模型,探讨两种导向的快速关系对学术虚拟社区用户持续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效益导向快速关系和约束导向快速关系对持续知识共享意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区信任与社区规范能够促进效益导向与约束导向快速关系的建立.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分析讨论、提出运营建议及研究展望,以期为学术虚拟社区的运营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