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耕地少,农业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基础脆弱.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探讨和研究发挥市场作用、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实现宏观调控的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供求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地处中原,农业生产条件好,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产量高,对国家贡献大。河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供求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负有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研究中国的粮食民俗,建立适合中国地理环境、社会基础和风俗习惯的粮食生产、粮食消费和粮食管理模式,解释中国民俗在粮食问题上的地位,探讨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在从自由经济的农业社会向市场经济的工业社会转型时期保持粮农的民俗权利和人民饮食上的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并指出其中可继承的优秀民俗文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有利于反思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自养模式,维护国家粮食主权,保护民俗文化遗产,建设节约型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粮食核心区建设是国家针对全球粮食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这为河南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机遇。《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河南省规划纲要》对河南如何实施粮食核心区建设提出了基本思路、目标和措施。探讨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分析实现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双向优化的内在机制,具体研究两个农业产业化的企业案例,并根据事实提出通过粮食核心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不能将粮食种植调整为经济效益更高的非粮作物种植,更不能将耕地转化为工商用地去发展第二、三产业。所以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旋空间较小,必须另辟蹊径。那就是各级政府必须以粮食生产为中心,加大对种粮户和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力度,提高粮食销售价格,强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能力,矫正粮食主产区三产融合政策上的偏误。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和粮食市场化的发展,影响我国粮食市场波动的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着诸多难点.如何综合运用其他经济调控政策对粮食进行调控;如何协调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目标,在不同时期对调控目标进行科学取舍、有所侧重;如何运用市场化手段来实施调控政策,已成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三个难点.分析研究这些难点,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从而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家粮食直补资金使用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04年起,我国对农业实施直接补贴政策,国家粮食直补资金连续增长。调研事实显示,当前国家粮食直补资金运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效率较低。鉴于此,国家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五种关系,健全直接补贴政策组织系统,完善直接补贴制度和资金使用办法,从办理农业保险入手,核实田亩数,据实发放国家粮食直补资金,提高其使用效率,从而实现国家粮食直补目标。  相似文献   

8.
以重构产业结构与强化企业控制为视点提高粮食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前几轮的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是在经济转型背景下进行的,存在不少缺陷。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其目标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市场导向的粮食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扶持龙头产业、推进粮食企业产业化发展等措施提高粮食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粮食主产区的发展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补偿机制能够协调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现实矛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实现区域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适合粮食主产区发展的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机制,“三位一体”的补偿机制尤为重要。通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模拟对所构建的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进行模拟,对补偿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整体检验,全面论证所构建的补偿机制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健全保障补偿机制运行的法律法规、强化支农财政监督管理、拓展粮食补偿投融资渠道和完善配套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粮食问题关乎中国经济的全局。本文在一典型农业生产大县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我国的粮食生产如果没有农户非农收入的支持,其投入产出的收益仅仅能够维持粮食的简单再生产,也就是粮食生产的收益已经突破“警戒线”。因此建议国家尽快考虑制定全面取消农业生产环节各项税费的根本性政策。这样可以大大强化我国农产品入世的价格竞争力,全面巩固我国粮食安全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提出"中国粮食文化观"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为耕者谋其利,为食者造其福"的中国粮食行政文化观。认为粮食行政文化观的理论基础是"农为政本";粮食行政文化观的实践途径是粮食制度;粮食行政文化观的传承渊源是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国家应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扶持粮食主产区粮食加工企业,使粮食加工企业获得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利润;鼓励粮食加工企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让利于农民;通过宏观调控等综合措施来维护市场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及其他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因素对我国粮食供给量的影响,分析了国内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玉米、稻谷等的供求状况与消费的结构性变化,提出我国应积极监测粮食市场行情,分析并预测市场供求关系,适时适当地进行产前调节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成为当务之急.在对河南省粮食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规划了河南省粮食物流通道系统、物流结点网络系统和重要粮食物流枢纽,并对河南省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具体建设项目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发挥了政策优势,也面临一些问题。必须坚持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以直接补贴为核心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更好地发挥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我国粮食储藏学科的建立、建设及发展过程,介绍了原苏联和美国粮食储藏学科专业教材的建设情况。对我国粮油储藏学教材与美国和前苏联的粮油储藏学教材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由于影响的系统性和广泛性,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和相关的制度创新只能由政府来加以提供。总体上分析,新时期我国粮食市场改革的问题,主要不是执行与能力问题,更多的是制度本身的设计问题。因此,我国粮食制度改革的出路不是“模范”地执行旧的制度或者是效仿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而是要以全新的、能适应新经济模式的制度安排来代替旧的、失去了生命力的制度安排。事实上,只要让市场在粮食的生产经营中起基础性的作用,粮食市场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可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地降低粮食物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粮食物流业的经营效率,对促进物流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粮食物流所处的经济环境入手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我国粮食物流业经营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粮食物流业经营成本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十二个大麦品种籽粒灌浆“S”曲线的描绘,发现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是在开花后22~37天,此期积累的物质占最大粒重的60%以上,单粒体积一般在开花后37天前后达到最大值。籽粒含水量在开花台47天就迅速降到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