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被推崇为西方侦探小说的鼻祖。在坡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密码曾一度成为这位侦探小说先驱最痴迷的主题。笔者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爱伦.坡的密码创作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效果说”是爱伦·坡诗学的核心,它强调小说的故事情节服务于预先设计好的效果,以达到对读者心灵的震撼。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创作充分践行其“效果说”理论,展示了古典与浪漫、真实与怪诞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与统一,取得了特殊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玲 《学术界》2006,(1):215-219
爱伦.坡致力于哥特小说的创作,以哥特小说来表达他对人生产生的一种恐怖、幻灭的心理。本文指出哥特小说充斥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爱伦.坡则强调在小说创作中场景的设计、描写,气氛的营造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地,二者结合,使坡的短篇小说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悲剧色彩。最后具体分析爱伦.坡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探讨爱伦.坡哥特小说所反映的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形式主义和美国19世纪著名作家、批评家爱伦·坡的文学理论存在不少相通之处,而爱伦·坡的恐怖短篇小说更是典型地体现了俄罗斯形式主义的主要观点.从俄罗斯形式主义剖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体裁、地点、视角、人物塑造和情节,不仅为研究爱伦·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能更清晰地看到爱伦·坡对哥特小说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作为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评论家,爱伦·坡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缺乏理性、沉醉于疯狂的想象世界中的作家.爱伦·坡通过小说中的城市意象向世人传达了他的“入世”情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以爱伦·坡作品中涉及的巴黎、伦敦和爱丁堡三座城市为例,探讨爱伦·坡对19世纪犯罪率不断升高、人与人关系淡漠、人的精神世界萎缩等社会问题的关注,说明他的作品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空间转向,文学批评不再视空间为单一、抽象的背景,开始重视文本中的空间叙事及其背后的政治、文化、身份认同及权力关系.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的都市文化与现代性特点的文类,侦探小说从公认的开山鼻祖爱伦·坡那里,其空间属性便居于突出的地位.在细读“杜宾系列”、《人群中的人》《金甲虫》等文本的基础上,从亨利·列斐伏尔的“三重空间”理论出发,将其小说中的空间叙事置于景观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的体系下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爱伦·坡的侦探小说由都市景观、大众媒体和异位想象共同构成,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则构成小说的内在推进力;而在“三重空间”中的死亡、凶杀和逃离则深刻揭示工业社会下的身份焦虑,是美国19世纪上半叶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城市化导致社会矛盾加速过程的象征性再现.  相似文献   

7.
以语言的艰涩和叙述过于简洁著称的美国作家爱伦·坡作品的内在含义难以为读者理解,由于其故事过于怪诞和语言的吸引力常常使读者只注意叙述者讲述的故事情节,而不能了解作者所要表述的真正含义.通过对<丽姬娅>、<厄舍府的倒塌>和<非常之魔>中塑造的叙述者进行分析,论证作品暗寓的真实含义是在美丽、真实、善良上.尽管不同的叙述者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各种怪诞的事,但是,只要沿着"我"这座起媒介作用的桥走下去,就能找到释通爱伦·坡怪异故事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彭荻 《青海社会科学》2009,(1):85-88,42
对时间的体验与表达,是爱伦.坡小说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因素。坡的小说效果理论以及他的小说的紧张效果直接来源于他封闭的时间体验;统一效果依赖于悬念制造与保持,"悬念"来自于坡的小说中的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张力;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实质上是故事时间的推进与延宕的艺术;被认为是坡小说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的反讽,实质上是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不同步而形成的张力的结果。可以说坡的短篇小说艺术就是有关时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观点之一,它强调人们要用全新的感觉去审视、体会熟悉的事物。现今,"陌生化"作为艺术和文学表达的一种技巧,已经在众多国内外文学作品中得到应用。正是"陌生化"在爱伦.坡众多小说中的应用才使爱伦.坡的小说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风格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与19世纪美国社会的文化政治现实紧密相联。爱伦·坡利用并解构流行的煽情主义写作风潮及种族主义隐喻,顺应读者大众心理需求的同时在文学想象中寻求自我解脱,由此展示了他隐秘文学世界的现实维度以及他在流行文学市场的沉浮。  相似文献   

11.
在被西方文论界誉为"侦探小说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15年后,一颗侦探小说的新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文坛上。她就是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二"、"新推理之王"之称的米涅.渥特丝。这两位虽然生不同时,但同是作为英国侦探小说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常常有人论及她们的相似与传承关系,其实两者在小说创作的很多方面大不相同。本文拟从人物塑造、社会主题,以及创作特色等几个方面对克里斯蒂和渥特丝进行比较,并探讨她们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程小青的侦探小说《霍桑探案》无论是文本立意,还是创作维度的调控和文本价值功能的体认都贯穿着强烈的启蒙意识。他反对把侦探小说视为纯粹的消遣品或牟利的商品,尝试在思想启蒙与通俗形式之间寻找互相融合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3.
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介对中国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程小青在翻译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同时,在借鉴柯南.道尔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其作品又融入了众多的能为中国读者所接受的"中国侦探元素",创作出了中国独特的侦探形象霍桑。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只有公案小说而无现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侦探小说源于西方的启蒙时代,中国侦探小说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它的发生与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现代城市的出现、司法制度的建立、现代社会思潮的产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侦探小说的发生经历了由译介、仿作到自创三个阶段,至20世纪上半期产生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侦探小说作家与作品。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蕴含着启蒙思想和现代科学精神,并体现出某种程度的开放性、科学性以及现代性等特征。中国侦探小说的发生不仅加快了中国小说文体的现代化进程,而且还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以及法制建设等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化与近代小说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文化的输入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影响了文学观念,也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变革。近代小说文体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小说类型扩大,出现了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等;叙事模式出现了限制叙事、第一人称叙事和倒叙等;长篇章回小说体制的冲破;汲取西方小说艺术技巧;环境描写的加强。这一切都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中国小说在近代化进程中跨出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 ,一些专业的辞书、论著 ,一致认定公案小说是在宋人的勾栏瓦舍中“说”出来的。其实不然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始终伴随着中国古代小说走完了产生、发展、衰微的全过程。作为一种文体概念 ,公案小说是在大量的作品产生之后 ,经宋人的“说话”而定名的  相似文献   

17.
爱伦·坡的诗论和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爱伦.坡的诗歌理论强调美,认为诗是“纯艺术”,重视诗歌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8.
爱伦坡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坚持文学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美的整体效果,反对文学的说教功能和现实价值。他的恐怖小说以独特的想象和深刻的洞察深入到人类心理隐秘的角落,名作《黑猫》是坡创作原则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侦查行为作为侦查程序中最核心的理论范畴之一,它的价值无可估量。尤其在法治社会中,侦查行为往往涉及国家权力和私人权利的冲突,而且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必须为侦查行为的正确运行厘定一个法治的轨道,使一个文明而又效率的侦查程序的建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和对比阿瑟?柯南?道尔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进而研究侦探小说与人文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关联,即欧美文学思潮的文学元素在侦探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