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管理层收购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明晰企业产权,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代理成本问题,建立长期激励机制.但是由于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其运行初期在收购主体、融资渠道、收购价格、收购方式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诸多法律问题与障碍.近年来,随着法律规范的改革完善,国企管理层收购获得了新的法律空间,同时仍需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层收购管理条例》对其进行规范,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就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即所有者委托经营者为实现所有者的利益而从事某些活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中的各个环节,找出我国国有企业由于存在多级契约安排而引起的多层委托代理问题,从而探讨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及措施。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MBO即管理层收购是近年来被引进我国,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法之一。其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施行始于2000年,在2003年达到了高潮,又在2005年被叫停。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存在所有者缺位、股票市场二元结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因此引起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的争议,并一度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论战。我国应尽快建立专门的法律规范,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 (MBO)被认为是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产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退出困难等问题的灵丹妙药。然而 ,我国实施MBO存在着制度缺陷 :缺乏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缺乏市场投资者的监督 ;缺乏发育健全的中介机构 ;缺乏配套的金融工具 ;缺乏健全的法规制度 ;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的结构性缺陷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将国有企业改造成“四有”经济主体,改变国有资产低效率运行状况。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就是在调整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中,建立起对经营者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行。因此,确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问题。本文以此为视角,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进行制度性反思。一、传统企业制度中的激励与约束问题1、计划者层层控制的委托代理结构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形成以后,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全民,不可能直接去管理国有资产,只…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与代理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与西方公司制度的重要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着双重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即初始所有者与代理所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及代理所有者与代理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必须为此支付昂贵的代理成本。对现代企业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及我国国有企业的营运实践表明,企业综合代理成本与代理层次呈正比;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督成本与综合代理成本成反比。因此,我国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降低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减少代理环节;二是完善对代理人的激励、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行为目标的复杂。多元性。在国有企业的多元复合目标体系中包含着一系列矛盾,只有深入分析和认识这些矛盾,才能找到更为切实有效的改革途径。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国有企业是由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构成的联合体。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是以所有者行为目标为基础而构成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行为目标体系。1、国有企业所有者行为目标国有企业行为目标之所以不完全同于一般企业行为目标,主要是国有企业所有者的特殊性决定的。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不是单个、具体的个体,而是在全国范围内由个体联合起来的群体或阶…  相似文献   

8.
年志远  杜莉 《东岳论丛》2004,25(5):146-148
企业家的人格可以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内生人格 ,它是资本与其所有者相结合的产物 ,是人与生俱来的人格 ;另一类是外生人格 ,它是资本与非所有者相结合的产物 ,是资本所有者强加给非所有者的人格。在经济人的前提下 ,内生人格表现为资本所有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外生人格表现为非所有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国家是一个集合体 ,不能经营企业 ,只能委托他人 ,所以国有企业家只能形成外生人格。这也是目前国有企业出现内部人控制的深层次原因。因此 ,要保证国家利益最大化 ,就必须通过制度安排 ,促使国有企业家由外生人格转变为内生人格  相似文献   

9.
刘忠生 《理论界》2005,(9):61-62
管理层收购在国外是一种运行较为成熟的收购方式。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而管理层收购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但在管理层收购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侵害国家利益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更好地发挥管理层收购的作用,必须完善各项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配置与约束机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企业制度演变的历史,分析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配的发展变化。从古典式企业到现代企业,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因而需要替代性约束机制对经营者进行约束并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在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进行分析,由于“所有者缺位”,造成了国有企业的政府官员控制;放权让利的改革虽然使国有企业获得了一部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但却导致了所谓的“内部人控制”,同时政府依然保持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形成“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使得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从五个方面来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配置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仅要考虑到一般现代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共性,而且要考虑到国有企业独有的特性,如国有企业的选拔任用机制、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不但要激励与约束代理人,还要激励、约束委托人;不但要考虑物质方面的激励,还要考虑精神方面的激励,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2.
张涛 《兰州学刊》2005,(2):87-88
基于对西方国家管理层收购的一知半解,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管理层收购研究和实践活动,并以此作为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笔者认为我们曲解了管理层收购的应有之义,实践中收购暴露出诸多问题,甚至成为某些人瓜分国有资产、导致公有制财产私有化的重要手段,我国现阶段无法克服管理层收购本身固有的缺陷、缺乏实行这一制度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而且存在法律障碍.结合我国管理层收购面临的特殊矛盾,认为将管理层收购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缺乏理论和现实可行性,不能简单效仿.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文学 《兰州学刊》2000,(1):47-49,27
一、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制度上升为法律的原因以往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进行研究的主要是经济学家,从法律上进行探讨尚不多见。私有或民营企业(以下简称私法企业)的经营绩效,由于竞争规律的作用,自有市场去评价;而所有者对自身利益的密切关注,也使绩效评价成为所有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则有必要上升为法律制度,其主要理由在于:第一,所有者的全民性。国有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即由全民共同行使财产所有权。但由于不可能由全民中的每个人平等、具体地行使所有者权利,作为所有者的全民,与企业的实际经营者之间,是一种经过多…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中小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巨大困境,MBO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产权改革模式,为实现中小国有企业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提供了一个宽广的思路。在实施MBO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中小国有企业的MBO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要规范国有资产定价和收购资金的来源问题,为促进中小国有企业MBO的顺利进行创建各种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论MBO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BO(管理层收购 )是西方国家改造企业产权制度的一种有效方式。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现状 ,结合MBO的特点、作用等 ,文章提出了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实施MBO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真正落实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洪山 《理论界》2004,(1):35-36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关键性的一步,但现在的问题是需要进一步将其落到实处。企业资产的所有权落不到实处,一切都无从谈起。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诸如亏损严重,效益不好,效率低下,管理混乱,贪污浪费,资产流失等等,都与企业产权不落实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郾国有企业资产所有者缺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出资主体缺位。国有企业的资产从理论上讲属于全民所有。但这个所有者是抽象的人,而不是自然人。实际现行国有企业资产没有人格化,没有具体的…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国有资本所有者代表无法确定的问题。从法律上说,国家是国有资本的所有者,但是国家如何通过一定机构去担当所有者角色,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国有企业本身的...  相似文献   

18.
一、企业兼并决策主体问题 在典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有者即股东内在于企业,企业自己可以决定是否兼并其它企业,或被其它企业兼并。但在我国目前的产权安排格局下,理论上说,国有企业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但全体中的个体无权宜称拥有某一特定的国有资产,无权处置企业资产,决定购买或出售某一国有产权。而且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全民中的个体也不会关心国有资产的处置问题。而作为整体的所有者群体要达成一致,处置某一产权,交易费用极高,甚至是不可能的,这样作为所有者的全体人民就无法行使所有者所应该具有的职能。因此只能委托给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行使所有者的权力,各级政府成为国有企业的实际上的所有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企业兼并的决策权掌握各级政府或受其委托的国有资产管理局是理所当然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被兼并,由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批准。尚未建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地方,由财政部门会同企业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9.
何丹 《江汉论坛》2001,(8):50-52
公司收购在我国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推进和股票市场的建立已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规范上市公司的一系列法律制度也已建立。但是,通过实践,也表现出了这些法律制度的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的构想,主要是完善“三大制度”,即信息披露制度、要约收购制度、协议收购制度。  相似文献   

20.
张兴胜 《东岳论丛》2000,21(2):53-55
企业内博弈即企业经营者、劳动者及资本所有者围绕企业组织租金的分配进行的博弈 ,要素替代性决定了要素所有者的博弈地位及博弈均衡结果 ,进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行为模式。转型时期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日益严峻 ,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内博弈格局不合理 ,作为资金要素所有者的国家的博弈地位过快地下降 ,导致国有资产收益率过低。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企业内博弈格局的再塑 ,重新规范企业内各要素所有者的博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